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彩娟 《现代教学》2014,(5X):71-72
<正>学校能不能规定学生不能带手机?至今为止还在争论。本案例中,显然学校规定是不能带手机的。既然学校有规定,那为什么学生依然在教室里玩手机,公然违反学校的规定?家长也不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工作,反而以影响学生学习为由,将手机硬生生要回去?如果制定的规则无法得到很好的遵守,那这样的规则是毫无意义的。学校有没有必要制定这样的规则?规则如何来制定?制定之后该怎样执行?多方听证,建立家校教育的"缓冲"制度,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使规则为人所用,具有实效。一、"听证"定规则本案例中,家长不配合的理由是基于儿子考试的经验,但孩子在课堂上玩手机也是家长不愿意看  相似文献   

2.
来皓 《现代教学》2014,(5X):72-73
<正>小张同学迷恋手机,沉溺游戏,而且违背了班主任之前的约定。于是,班主任以"保管手机"的方式来教育学生,促使他能思想集中地进入考试状态,相信闵老师的策略其他班主任也使用过。然而家长的"拆台"(坚持要回手机),令闵老师感觉很无奈。最终,手机"回归"了,但难题仍未解决。冲突的认知在于"理"从表面来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发生了冲突,影响了对事件的处理和对学生的引导。我们不妨仔细分析这一冲突的核心问题:学生沉迷游戏,势必影响学习和随之而来的期末考试,闵老师希望通过暂时保管手机,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复习氛围。但家长声称,孩子以前曾有过手机被德育处没收的经历,造成心情压抑以至影响考试,希望要回手机以促使学生恢复良好情绪,进而把考试考好。家校双方的目的,都是使学生在  相似文献   

3.
最近两起家长杀害教师的惨案,让人触目惊心:一是:2005年11月12日。龙湾区灵昆镇中学的校长黄玉生在对该校一名学生上门家访时竟惨遭家长的毒手,当场身亡;二是:2006年4月1日。因儿子未完成作业被老师“教育”,家长竟带人到老师邱淑娥家里算账,活活将其打伤致死。这些家长怎么了?为什么如此丧失理智,把孩子的老师作为仇杀的对象?我们的教师怎么了?为什么不仅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反而要付出血的代价?这不排除一些家长的过激行为或走犯罪极端,但是可以肯定这些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心理存在隔阂。作为教育主体的学校教师必须搞好与家长的沟通关系,调动…  相似文献   

4.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师找爸爸。"这是过去在学生中间广为流传的一句"名言"。每次家长会更是"几家欢笑几家愁",对于学习差或表现不好的学生来说,家长会简直就是罪行揭露会或批判会,等待他们的将是一场"暴风骤雨"。本学期期中考试结束召开家长会时,就有部分学生来找我,要我在家长会上给他们"美言"、"嘴下留情",否则他们会吃"皮带炒肉",遭到"男女单打或男女混合双打"。为什么非常普通的老师同家长关于孩子教育问题的正常交流,会使大多数学生谈之色变、深恶痛绝呢?  相似文献   

5.
指导学生自行探究、研讨、得出结论是自然教学中公认的最佳教学模式,但为什么实际上很难达到这个效果呢?主要原因就是一怕课堂秩序不好控制;二怕学生什么也没研究出,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三怕学生动脑、动手能力有限,不能按照课本、教师的步骤安排进行。因此整节课学生的动脑思考、动手实验都由教师安排操纵,只是象征性地让学生自行探究一下,将实验方法、步骤、思维都完全  相似文献   

6.
<正>学生自主评价能力是教师长期培养的结果,而保护学生自主评价的热情,更是持续自我评价的保证。在我们的实际教育教学中,教师一直处于评价的绝对主体,很少去关注学生自主评价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常常不理解:为什么要认真听讲?为什么书写要工整、为什么发言要积极?为什么老师、父母对考试分数会有那么高的要求?我想其中除了家长、教师的评价意识和评价艺术等原因之外,学生的自主评价意识的缺乏是根本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汪宁 《文教资料》2007,(13):162-163
经常有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抱怨课堂上有学生不认真听讲或根本不听讲,也常有学生反映某老师讲的课根本听不懂或不愿听某老师的课。通常情况下,得到信息反馈的绝大多数家长和班主任老师总是很有耐心地甚至是不厌其烦地做这一部分学生的思想工作,教育或劝说这部分学生要“适应老师”。其实,作为教师,特别是常有怨言的教师,我们自己是否应该想想为什么有学生不好好听、或是不愿意听我们某些老师的课?为什么学生不欢迎自己?单纯是学生的问题吗?笔者认为,固然学生方面可能存在问题,但不应简单地归结为学生的问题而片面地要求学生来“适应老师”,也应该或更主要的是应该从我们教师自己身上来分析寻找原因。笔者以为,更主要的应该是提高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业务水平,做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进而努力成为一代“名师”。  相似文献   

8.
A.何不换个角度 学生怕写作文或写不好作文之事,绝对不只一例两例。笔者敢说,每个班每所学校里,此事都会时有发生。学生为什么写不好作文或者怕写作文?若究其原因,语文教师们大都会滔滔不绝地从学生那里找出很多原因,该生没有写作功底、缺乏写作技能、不知道围绕中心组织材料、语言表达能力差……等等,等等。一言以蔽之则是,学生写不好作文的毛病,全在学生。 然而,“传道授业解惑”的为人师表,你怎么不从另一个方面找下原因呢?那些学生为什么“没有写作功底”?为什么“缺乏写作技能”?为什么“不知道围绕中心组织材料”?又为什么“语言表达能力差”……  相似文献   

9.
不少从事数学教育教学多年的教师,一直存有一个疑问:同样的教材,一样的学生,为什么有的老师带的班级考得出类拔萃,而有的老师"使劲"最大,却考得一塌糊涂?一直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的我不得不慎重考虑一下这方面的原因及对策,并写成此文,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怕家长     
正初当班主任都有一怕——怕家长。一怕家长把学生上学当生意做:时常有一些家长拿转学来要挟老师,尤其是一些优秀生的家长。听说哪个学校好赶紧转到哪个学校,对老师或学校有点意见也提转学。二怕请吃喝送礼的家长:没有几个老师喜欢家长请吃喝或者送礼的,这是家长的一厢情愿。不收,家长会担心你对他孩子不好,收了,老师的人品大打折扣。对孩子的成长也十分不利。有一次,一位家长给我的手机充100  相似文献   

11.
怕写作文是当前小学生的一种普遍心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时常会接到学生家长打电话或到校询问,怎样帮助孩子提高写作水平,培养写作兴趣,也听到过家长有这样的抱怨:"每一次老师只要布置写作文的作业,我就头疼。看着孩子咬着笔头,咬半天写不出一个字,我也跟着着急。"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学生怕写作文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2.
<正>"闲书"就是课外书,是学生按照兴趣选择的书,既包括名著经典,也包括某些流行读物,范围是很广的。为什么要特别提出让学生读"闲书"呢?因为很多老师、家长认为课外读物太滥、太杂,怕学生接触后耽误了学习,因此,他们不赞成学生自己选择读物,也不主张学生读"闲书"。很多老师、家长画地为牢,只容许学生读他们指定的书,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在教育评价研究中,很大一部分内容都是 研究学生评价的。但是,我们发现众多研究的关注点 都是研究评价的方法和手段,而很少关注学生对于 评价意义的认识和评价意识的培养。学生常常疑惑: 为什么老师要我们做那些作业?为什么上课要认真 听讲?为什么爸爸妈妈和老师总要求我们要考那么 些分数?当前出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许多尴尬, 除了家长、教师的评价意识和评价艺术之外,学生的 自我评价意识缺乏是其根本的原因。所以我们认为, 学生自我评价意识的培养是刻不容缓的。  相似文献   

14.
正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人际关系,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纠正人际关系教育误区,避免非健康人际关系造成的悲剧在学生身上发生。孩子是家长的学生,学生是老师的孩子,家长、老师要教育引导孩子、学生处好人际关系,这有利于其做人做学问的成功,也是家长、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网络媒体报道学生伤害同学或老师的案例屡见不鲜,试问:当今的学生到底怎么了?"亲师友,习礼仪。"为人学艺先学礼,礼不立,艺从  相似文献   

15.
老师常为这样的一个问题而大伤脑筋 :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学生难管 ?为什么我班上天天有这些烦人的事 ?家长也感到莫名其妙 :我的孩子成绩好而他的行为为什么差 ?我的孩子为什么成绩不好表现也不好 ?究竟是哪个为因 ,哪个为果 ?学生自己也相当困惑 :其实我很想变好 ,可是为什么只要有破坏纪律的就有我的份 ?原因何在 ?对学生的管理应该是立体的 ,既要考察学生的心理素质 ,又要借鉴学生的前期管理经验 ,还要考察学生的外界条件。美国心理学家戴维·刘易斯说 :每一个正常的孩子都具有足够的聪明才智和成功的潜能 ,问题在于如何挖掘并将其引入正确…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中,有时发现有的教师惩罚学生的手段层出不穷,有的罚站,有的罚抄作业,有的大骂,这些所作所为,公然违反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义务教育法》,请看下面的教育片断:案例一“:我是陈××学生的家长,谁是××班黄老师?“”我是黄老师,你到走廊,我有话跟你说”。教师  相似文献   

17.
李军艳 《考试周刊》2014,(37):188-188
<正>在幼儿园工作中,和每位孩子的家长进行沟通交流,是每一位幼儿教师必须面对的。常常听家长埋怨老师不近人情,孩子一有情况就"告状",语气生硬,不考虑家长的面子。老师也常常是一肚子苦水,"孩子是你的,怎么动不动就责备说孩子教不好是老师的事情呢"?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对孩子的了解是无人能替代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和家长实际上是教育合作伙伴的关系,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老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不少农村初级中学存在这样一种怪现象:当不少“问题学生”出现上网、打架、违反住宿纪律等现象时。学校及班主任不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予关心帮助。而是采取开除其住宿资格、家长带回教育等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结果导致大量学生厌学、逃学。甚至流向社会。面对这种现象。怎能不让人心寒?那么。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到底是什么呢?学校及班主任老师为什么会对“问题学生”痛下“杀手”呢?下面试从三个方面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9.
陈耀清 《现代教学》2014,(5X):68-69
<正>班主任没收学生手机,不仅是希望通过惩罚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到当下的期末复习中去,更主要的是希望学生能更加自主、自觉地管理自己的行为。该案例"手机"现象的背后,隐藏着诸多教育问题,值得我们探究和思考。一、实施个别化教育,化被动为主动小张玩手机不算大问题,大问题是手机被没收后,回家情绪低落,影响了学习。如何指导小张,就需要班主任耐心细致的工作。首先要找出小张情绪低落的原因,充分了解小张的个性心理,以恰当  相似文献   

20.
<正>1,教师不是万能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如果家长以此苛求教师,是可恶的;如果学校以此评价教师,是可悲的;如果教师以此追求完美,是可敬的。[诠释]谁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从道理上说也许没错,但在实践中受到教师自身经验、智慧、灵感、激情以及教育对象等多方面制约。尽管如此,这并不妨碍教师追求完美,也不能成为教师轻易放弃的理由。"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最早出自于教育家陈鹤琴,其真理性在于:不轻易对任何学生丧失信心。这只是教育者严于律己,而非一种教育评价标准。但问题是,个别领导把这句话当成教训教师的绝对真理,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