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颜苏勤 《现代教学》2014,(5X):53-55
<正>个案干预手记: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正是心理急剧变化的高峰期,由于缺乏社会生活的磨练,心理承受能力薄弱,比较容易引起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笔者发现,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是学生面临的最大困惑之一,尤其是在与父母、教师的关系处理上。如果关系处于冲突状态就会影响学生的健康生活和正常学习。本文通过对一个处于敌对状态下的学生的心理辅导,可以看到和谐师生关系和良好亲子关系对学生建立良好认知及行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哲浩 《成才之路》2010,(26):85-85
在中小学的教育实践中,班主任难免遇到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这往往是班主任最为棘手的事。处理得好,可以缓解危机,使学生继续学业;处理得不好,学生的生活和学业,甚至生命都会受到影响,而接下来的一连串家长和社会问题更是让学校难以应对。所以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班主任们的态度一向是慎之又慎。但是另一方面,又存在班主任对于学生心理危机的认识不足的情况,表现为不能够及早发现遇到心理危机的学生,也不能够有效地帮助他们,在应对心理危机的学生方面缺乏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李志鹏 《考试周刊》2015,(25):188-189
<正>高中阶段的学习是整个学习过程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仅是知识积累的重要时期,而且是学生思想观念和生活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处于这一阶段的高中生们在生理上处于青春发育末期,身体的各个器官及其机能正逐步达到成熟的水平;在心理上,正处在心理上的断乳期(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渥斯),也就是心理上脱离父母的时期。他们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加强,独立思考和处理事物能力在不断发展,在心理和行为上逐渐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不论是在个人生活的安排上,还是  相似文献   

4.
高职学生适应性障碍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学生处于心理发展与完善的关键期,从中学到大学的转换过程中容易出现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的不适应,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应激心理反应,甚至出现适应性障碍。高职学生适应障碍的主要表现为:学习适应性障碍;生活适应性障碍;人际交往障碍。通过分析高职学生适应性障碍,提出解决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采用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某民办高等学校的482名新生进行测量,探讨心理弹性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民办高校新生心理弹性水平和生活满意度均处于中等水平;生活满意度与心理弹性总表及个人能力与资源、与抚养者关系和对人文环境的认同与归属三个维度均显著相关。结论:民办高校新生的心理弹性能较好地预测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能力与其自觉能动的心理状况有关。处于优势心理状态的学生,学习热情高,学习能力强;而处于不良心理状态的学生,学习能力受到影响。作为教师,如何通过心理导向使学生经常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发挥其最好学习能力,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职校生年龄基本在十四五岁至十八九岁,处于青春期或青年初期,是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这个时期学生生理趋向成熟而心理还远没有成熟,正承受着由成长带来的压力和矛盾,他们在学习、生活和社会适应方面会遇到种种困难和挫折,严重干扰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本文针对当代职校生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出全力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增强学生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及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措施。  相似文献   

8.
李育坚 《中学理科》2007,(11):63-64
对于中学生而言,学习已成为生活的重心,他们要通过学习活动获得应有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好、差不但影响他们的学习,而且将直接影响他们的一生!只有处理好课堂教学的动与静、冷与热、宽与严的关系,课堂教学心理环境才能处于融洽、和谐、稳定的可持续状态,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9.
在中小学道德教育回归生活的过程中,要对学生参与的生活进行选择和引导。中小学道德教育在对生活进行选择时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以正面教育为主与接触负面影响的关系;二是教育内容与学生接受能力的关系;三是实际效果与希望效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处于生理和心理皆不成熟的阶段,在情感和意志品质上也存在不成熟的一面,通过调查表明。我校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基本上呈正态分布,即心理健康的学生和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是极少数,大部分学生介于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的区域中,处于心理平衡与心理不平衡的状态中。他们的心理状况随着环境、生活条件、学习情况等变化,在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之间变动。  相似文献   

11.
化学课堂心理环境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效率的师生心理互动环境。它是由学生学得心理环境、教师教得心理环境构成的。为此,教师就要投入、倾注一定的情感,上课伊始就要展现、演绎教材内蕴含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启发学生善于探究,鼓励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处理好课堂教学的动与静、冷与热、宽与严的关系,使课堂心理环境始终处于融洽和谐、稳定持久的状态。  相似文献   

12.
课堂心那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效率的师生心理互动环境,它是由学生学的心理环境和教师教的心理环境构成的。课堂心理热情还是冷漠,活跃还足沉闷,将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产生积极或者消极影响。为此,教师要投入、倾注一定的情感,课堂中要展现、演绎教材内蕴涵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启发学生善于探究,鼓励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处理好课堂教学的动与静、冷与热、宽与严的关系,使课堂心理环境始终处于融洽和谐、稳定持久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
心理韧性是指个体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生活压力时的良好适应,是面对生活压力和挫折的"反弹能力"。为了解留守初中生心理韧性与应对倾向的关系,对重庆市780名农村初中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留守初中生心理韧性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在年级之间成"马鞍形"发展趋势,心理韧性各维度均显著低于非留守初中生;留守初中生积极应对倾向弱于非留守初中生,消极应对倾向强于非留守初中生;留守初中生心理韧性水平对其应对倾向有着重要影响,但家庭支持影响力较弱。  相似文献   

14.
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效率的师生心理互动环境,它是由学生学的心理环境和教师教的心理环境构成的。课堂心理环境融洽还是冷漠,活跃还是沉闷,将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产生积极或者消极影响。为此,教师就要投入、倾注一定的情感,上课伊始就要展现、演绎教材内蕴含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启发学生善于探究,鼓励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处理好课堂教学的动与静、冷与热、宽与严的关系,使课堂心理环境始终处于融洽和谐、稳定持久的状态。  相似文献   

15.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活动过程中直接的心理上的关系或距离。学生学习的好坏除了受主观因素影响,人际关系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以及亲族关系。这三个方面共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恰当处理这些关系,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如果处理不当,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性格优势与主观幸福感是积极心理学的两大核心研究领域。目的是研究性格优势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招募1052名在校中小学生,分别完成儿童版积极心理品质问卷(VIA—Youth)、幸福感指数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情感量表。研究发现:重庆市中小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在中等水平,幸福感指数和心理满意度都处于中等偏低水平;性格优势和幸福感指数、心理满意度呈负相关,和生活满意度呈正相关;其幸福感指数和心理满意度在年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其生活满意度在学校所在地、独生子女、生活状况、家庭氛围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勇气、正义对幸福感指数的回归方程拟合程度最优,勇气、仁慈、超越自我对生活满意度的回归方程拟合程度最优。自制对心理满意度的回归方程拟合程度最优。  相似文献   

17.
<正>【活动背景】心理教师在课前调查了高一学生心理课需求情况,其中人际交往的主题呼声最高。这也符合当前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高中生处于青年前期,人际观念和人际关系也由幼稚简单走向成熟复杂。从高一年级开始,高中生的交友意愿、择友标准、交友深度等悄然发生变化。处理人际关系对高中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成长议题,直接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8.
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辅导者和被辅导者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良好的心理辅导关系是实现有效辅导的基础,可以促进心理辅导的成功。学校的心理辅导工作主要对象是处于特殊心理阶段的学生,良好的辅导关系可以促进心理辅导工作的有序开展。在小学中良好的辅导关系养成指的是辅助者和学生之间存在的一种友好关系。主要针对小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进行分析,提出提升小学心理辅导工作中良好辅导关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他们的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和谐水平现状将会影响到新农村建设进程,同时,关注农民的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和谐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采用中国农民生活满意度问卷和心理和谐问卷对云南和河南3216名农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农民的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和谐处于中等水平,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和谐在经济收入和农民类型上存在显著差异;生活满意度与心理和谐及其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生活满意度对心理和谐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生活满意度越高,心理和谐水平越高,为通过改善农民生活满意度来促进心理和谐改善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20.
“留守少年儿童”是农村社会转型时期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到城市就业后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关系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问题,关系未来一代的健康成长问题,关系未来发展问题,关系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建设问题。当前,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现状堪忧。而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仍处于自发的探索试验阶段,形势严峻,加强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