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原题 有一大池盐水 ,其体积为 V.给你一只量筒 ,一架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 ,要求只用以上器材计算池中盐水含盐的总质量 .( 1 )简要地写出测量的主要步骤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 2 )用已知量和所测物理量写 (出 )池中盐水含盐总质量的表达式 .(第十三届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预赛试题 )原解  ( 1 )用天平称出量筒质量为 m1,在量筒内注入体积为 V1的盐水 ,再用天平称出量筒和盐水的总质量 m2 .( 2 ) m盐 =( m2 - m1V1-ρ水 )· V.笔者认为原解是错误的 .分析 首先 ,原解的 m盐 =( m2 - m1V1-ρ水 )· V,即 m盐 =( ρ盐 - ρ水 )·V是建…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某区物理模拟测试卷中有这样一道实验型试题,解法虽不怎么繁难,但解后反思,耐人寻味,发人深省.原题: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当砂桶和砂的总质量m远小于小车(含砝码)的总质量M时,认为细线拉小车的力F’=mg,而实际受到的拉力为F,根据百分误差的定义式△=|(F’-F)/F|×100%可知,在中学学生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如果小车的总质量(含砝码)M=0.8kg,则砂桶和砂的总质量最大不超过_kg.  相似文献   

3.
探究性实验中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东飞 《物理教师》2010,31(1):26-26
在高中《物理》必修1“探究加速度、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小车(包括盛砂的盒及盒内的砂)的总质量一定要远大于砂和砂桶的总质量吗?  相似文献   

4.
液体密度的测量是初中物理的一个较重要的知识点,现举例说明几种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 一、减液法 【例1】用一烧杯装某种液体,测得其总质量为m,从烧杯中倒出一部分液体后,余下的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用量筒测得倒出液体的体积为V,求这种液体的密度.  相似文献   

5.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要研究手段的自然学科,在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物理实验同样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多媒体视频能在物理课堂中起到促进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多媒体视频都能应用到物理课堂,特别是不能用视频来取代物理实验。笔者就《2011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的物理课堂下的必不可少的三种多媒体视频辅助教学形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2010年石家庄市高中毕业班物理质量卷中有这样一道题:如图1,在光滑水平长直轨道上有A、B两个小绝缘体,质量分别为m、M,且满足M=4m,A带正电、B不带电.它们之间用一根长为L的轻软细线相连,空间存在方向向右的匀强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中,一些教师总嫌做演示实验麻烦,认为演示实验做不做都无所谓,口头上讲清楚就行了.殊不知,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物理演示实验中生动有趣的物理现象,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情景,这让学生的感受强烈,印象深刻,这使物理概念、规律在学生脑中的形成及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都极其有利,这是用任何语言的表述都难以做到的.下面试论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实验准备 1.备仪器:根据近年农村中学实验新添设备情况,学生实验一般要求能满足两个学生用一套实验仪器。初中物理实验仪器一般都比较简单,多数实验都是定性的,少数几个定量的实验精确度要求也不高。因此,大部分物理实验仪器都可以自制,各地可供选择的器材也很广泛。  相似文献   

9.
陈文波 《考试周刊》2010,(22):182-183
所有教参中对于人教版《物理》第二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中的平衡摩擦力问题都一致认为:1.需要对小车平衡摩擦力;2.不管小车总质量是否变化,车的重力沿木板向下的分力始终与摩擦力平衡,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但本文作者与学生一起做学生实验时发现.当小车总质量发生变化时,小车的重力沿木板向下的分力与摩擦力不再平衡。作者对此进行了研究.与大家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10.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和“探究动能定理”是高中物理的核心实验,两个实验涉及的很多核心问题都比较相似.在保证小车到滑轮间的细线与轨道平行和平衡摩擦力之后,小车所受绳子的拉力就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F.因为小车做加速运动,绳子的拉力不易测量,但在满足小车的质量M远大于悬挂重物的总质量m时,有F≈mg.现证明如下:  相似文献   

11.
宋平 《高中数理化》2014,(10):39-39
在全国物理高考中,实验是最具活力与创造力的测试题型,是近年高考物理的热点内容。本文借助对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第22题的分析,来看未来高考对力学实验的考查趋势。 例 图甲为测量物块与水平桌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量物块和遮光片的总质量m0,重物的质量仇.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用米尺测量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②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平;③让物块从光电门A的左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毫秒计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和光电门B所用的时间tA和tB,求出加速度a;④多次重复步骤③,求a的平均值a^-;⑤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求出动摩擦因数μ.  相似文献   

12.
周鑫湘 《考试周刊》2013,(30):140-141
<正>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学的基本定律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物理学离不开实验,而物理课堂教学更离不开演示实验。但在教学中,一些物理教师重视逻辑思维的培养,忽视形象思维的培养,忽视知识的生成过程,认为演示实验做不做无所谓,只要讲清楚就行。我认为演示实验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活动,能使学生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认知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探究过程提供不可或缺的服务。演示实验是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创设有趣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中曾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事物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学习、认  相似文献   

13.
汪方桂 《物理教师》2004,25(7):46-46
例:载满沙子总质量为M的小车以速度。沿水平光滑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有质量为m的沙子漏掉,则小车的末速度为——.  相似文献   

14.
魏喜武 《物理教师》2006,27(12):23-23
在上科版2004年印刷的初中物理教材中,有这样一道实验题:题目:在测定液体密度时,有一同学测出了液体的体积,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实验做了两次,记录如表1.表1液体的体积V/cm35.87.9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m/g10.712.8试求:(1)液体的密度;(2)容器的质量.从表1记录的数据可知,液体的体  相似文献   

15.
1.比值(乘除)消元法 例1 如图1所示,总质量为M的列车沿水平直线轨道匀速前进,其末节车厢质量为m,中途脱节,司机发觉时,机车已行驶了L的距离,于是立即关闭油门,除去牵引力.设运动的阻力与质量成正比,机车牵引力恒定,当列车两部分都停止时,它们的距离是多少?  相似文献   

16.
曾昭义 《师道》2012,(5):34-35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学概念的建立与规律的形成大多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包括人们提出的各种假说和设想都要通过实验来加以验证。学生物理实验操作成功与否.能显示学生动手能力的强弱和对物理规律的掌握程度。现在流行的用计算机来模拟物理实验环境和仿真物理实验的软件很多,但多是用于说明或演示实验原理抑或偏重实验结果的,然而,物理实验在重视结论的同时应更加重视实验的操作过程。笔者认为,具体针对学生物理实验进行操作模拟的软件的开发,对物理课堂教学更具有必要性。其优越性和实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研究对象的小车(包括车上的砝码)质量为M,砂和砂桶的总质量为m。则  相似文献   

18.
1.利用容器底对水平面增加的压力 例1 某物理兴趣小组在测量一个实心小物体的密度时,采用了如下的实验操作:首先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m0;然后在小烧杯中装入一定量的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  相似文献   

19.
陈润龙 《考试周刊》2014,(11):123-123
<正>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是研究和学习物理学的基本方法。猜想和假设都离不开实验的验证,实验是为了解决问题,同时在实验中又往往会发现新问题,无数次的实验探究推动物理学不断向前发展。物理实验是物理知识的源泉,在中学物理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高中物理课程各个模块中安排一些典型的科学探究或物理实验。""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相似的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课程标准》认为实验是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高中物理新课程取向与物理教师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同年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2003年教育部又颁布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把课程目标定位于满足学生发展和终身学习需要和为造就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并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新课程认为课程是学生获得体验的过程,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对话、交流和知识建构的活动。我们应根据高中物理新沟程取向,构建物理教师教育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