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中物理课本讨论了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本文进一步探讨了透镜成像的其他规律,如物像间的距离,物像移动的方向及物像移动的速度  相似文献   

2.
3.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我们常利用光具座进行实验教学,使烛焰、光屏置于透镜两侧,调整其高度,使三者中心置同一高度,改变物距,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利用光屏中央是否能接受到清晰的像来确定像的虚实,根据光屏上所成像的大小来判定像相对于物是放大还是缩小,这样做既形象又生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是在处理当“u=f”时不成像;“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时,其实验的精确程度很难控制(因“火苗”晃动,仪器本身的精度等原因),为帮助学生记忆,并加强对其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几何光学的中心问题是成像问题.即研究物体经过光学元件后的成像规律。在中学阶段遇到的主要的光学元件是薄凸透镜、薄凹透镜和面镜,而在初中阶段遇到的光学元件主要是薄透镜,特别是凸透镜。凸透镜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如照相机、电影、放大镜、望远镜等都是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来制造的,  相似文献   

5.
透镜成像的原理和应用是一项广泛而复杂的理论和实践的内容,本文首先从几何光学的角度对光传播过程中的费马克理,薄透镜成像的规律及理论进行一般性分析,进而从波动光学的角度,运用傅里叶分析的手段对薄透镜成像的原理与规律进行更深入的剖析与解释。  相似文献   

6.
透镜成像问题是几何光学中的一类重要问题,它对于掌握几何光学知识,了解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对透镜成像问题,学生熟悉了用公式:1f=1u 1v和m=vu进行的定量计算,当物体在透镜主轴上移动,要定性地判断成像规律时,学生不易掌握。在物理教学中,笔者探索出一种图像,  相似文献   

7.
1.凸透镜成像 如图1所示是凸透镜成实像的光路根据几何关系,有  相似文献   

8.
透镜成像问题是几何光学中的一类重要问题,对于掌握几何光学知识,了解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对透镜成像问题,学生熟悉用公式1/f=1/u 1/v和m=v/u进行定量计算,当物体在透镜主轴上移动,要定性地判断成像规律时,学生不易  相似文献   

9.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照相机已广泛走进家庭,照相机的镜头就是一个凸透镜.其实,利用光的反射、折射规律,人们已经制作出各种各样的透镜和面镜.我校部分初三学生曾对生活中透镜和面镜的应用做过一番讨论。  相似文献   

10.
11.
由平凸透镜形成牛顿环的过程,分析解释环干涉图样,并对用牛顿环测透镜曲率半径的理论公式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在一些初二物理教材或书刊中,有关薄透镜光路经过透镜部分的画法没有规范化。若以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为例有下面几种:  相似文献   

13.
贵刊2002年第9期刊登了郭守月老师的《图象法讨论“薄透镜”成像的实验规律》一文。中文阐述了利用μ-υ直角坐标系描点法画出薄透镜成像的像距随物距变化的规律,从而说明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进行直观动态分析,给笔者很大的启发。笔者在多年的高中物理教学中,采用一种新的μ-υ图线法来分析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不仅直观,而且容易让学生掌握,下面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4.
对文献[1]中关于薄膜干涉额外程差的两个结论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对薄透镜会聚性与发散性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教版2001年初中物理教材(第一册)P86页说“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凹透镜使光线发散”,“凹透镜”也叫“发散透镜”。另本刊也曾载文说到,薄透镜的会聚或发散问题,要具体分析,但未作深入讨论。对此,本文试作具体讨论。  相似文献   

16.
对文献 [1]中关于薄膜干涉额外程差的两个结论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教分材析本节为新人教第三单元第一节,主要介绍了什么是凸透镜、凹透镜、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及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等知识,这些知识既是有关透镜的基本知识,也是后面学习凸透镜成像的准备。教材对主光轴、光心讲得很简单,仅使学生认识就行了。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透镜及其应用》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透镜的基础知识及其对光的作用.知道远视镜片就是凸透镜,近视镜片就是凹透镜;重点研究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懂得了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这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  相似文献   

19.
利用物像之间等光程性原理推导出薄透镜成像公式。  相似文献   

20.
根据薄透镜成像公式及放大率公式作出函数曲线,对薄透镜成像规律做了全面详细的讨论,使读者对这部分知识有一个全面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