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丁玲,是现代著名的女作家。她一生中启用的笔名很多,其中用得最多、影响最大的是“丁玲”。尽管这一名字在一九二四年就启用了,但以此作为笔名出现于中国文坛,却是一九二七年十二月在叶圣陶主编的《小说月报》上发表第一个短篇小说《梦珂》才有的事。继处女作《梦珂》后发表,一九二八年二月又发表了《莎菲女士的日记》,后者比前者更强烈地震撼着读者的心灵,震动了国内的整个文艺界。到了四十年代长篇巨著《太阳照在桑乾河上》问世后,丁玲已是享有世界声誉的作家了。关于她的这一笔名的含义及其启用的原因,早在一九三三年,茅盾就有过解释:“我们的作家丁玲女士,就是那平民女学的学生。那时候,她不叫丁玲,叫丁冰之;按照中国的习惯,她应该用她  相似文献   

2.
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以下简称《莎菲》)发表于二八年《小说月报》19卷2期,后收入作者第一个短篇小说集《在黑暗中》。《莎菲》并不是作者最有价值的作品,但却是她早期的代表作,发生过较大影响。这篇作品之所以至今仍为大家注目,更为重要的原因是由于五十多年来对于它的评价众说纷纭,褒贬不一,留下了许多有待澄清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九二七年,丁玲的处女作短篇小说《梦珂》问世,一九二八年春,又发表了震动文坛的《莎菲女士的日记》。自此,丁玲一举成名,以其不平凡的文学才华赢得了前辈作家的极大重视和广大读者的热情推崇。此后的三、四年间,她又连续写下了《暑假中》、《自杀日记》、《一九三○年春上海》、《田家冲》、《某夜》等一系列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她以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对妇女命运的深切关注,用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塑造了各种类型的知识  相似文献   

4.
在一九二七至一九二九年短短的两年中,才华横溢的青年女作家丁玲,以她的《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等十四篇小说震惊了当时的文坛。这些作品,尽管思想上有很大的局限性,表现手法上也有许多欠缺,但她那大胆直率的作风,感伤抒情的色调,明丽洒脱的文采,强烈地显示出了自己的创作个性.为她在以后漫长曲折的文学道路上不断取得非凡成就,奠定了丰厚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发表之后,在当时的五四文坛影响颇为深刻,莎菲这个蜗居在北京公寓中的女性写作者与她本人当时所处的地位和人生经验似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近年来,研究者的视角纷纷集中在丁玲本人作为写作者与小说文本中刻画的女性人物之间所隐含的种种耦合性上。鉴于此,以丁玲创作的外部环境因素为突破口探寻丁玲小说创作的深层脉络。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个具有深厚散文传统的国度。在我国现代和当代文学史上,许多以小说创作蜚声文坛的作家,几乎都喜爱散文这一具有优秀传统的艺术形式,同时几乎都在散文创作上有着突出成就。目前健在的老一辈作家中,曾以《莎菲女士的日记》震惊一代文坛,以《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获得巨大荣誉的丁玲,就是这样的一位作家。如果说,她长期以来在从事小说创作的同时,还在散文园地里不懈地进行着辛勤的耕耘,那么,从创作思想的发展来看,她则是从散文创作开始具备”新作作风”的。这正如作家自己所说:“散文,早年我在上海写过两三篇。只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后才把这当作一项严肃有趣的工作。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  相似文献   

7.
一九二八年,继小说《梦珂》之后,丁玲的第二篇小说,也是她的成名作《莎菲女士的日记》发表了.《莎菲女士的日记》给丁玲带来了巨大的荣誉,奠定了她文学道路的基础.但是,伴随着丁玲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和文学生涯,这篇作品也历尽沧桑,经受了许多连作者也始料不及的褒贬毁誉,而争议最多的还是关于莎菲形象的问题.半个多世纪以来,围绕这一问题,文学评论界众说纷纭.在此,我们想仅就莎菲的性格、思想状况及她的爱情观等方面探讨一下这一艺术形象的本质特点.  相似文献   

8.
小朋友们一定知道丁玲这个名字吧?她是一位世界知名的中国作家,1904年在湖南常德出生,青年时代就写出了震动文坛的名作《莎菲女士的日记》。 1936年冬天,丁玲在党的帮助下,从国民党南京监狱逃出,投奔到光明的苏区。在陕北保安,丁玲第一  相似文献   

9.
丁玲在现代文学史上一直是倍受瞩目的作家,不仅因她个人独特而复杂的人生经历,也因为她作品风格的巨变。从《莎菲女士的日记》到晚年的《杜晚香》,丁玲随着时代的改变而几经沉浮,造成了她才华与时代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作家的生命是有限的.然而,古往今来作家笔下的一些典型形象,却是永生的.他们存活在后世人们心中,让人难以忘怀.尤其是名作家的倾注生命之作.譬如女性形象,有普希金《欧根·奥涅金》中的塔吉亚娜;列夫·托尔斯泰《复活》中的玛丝洛娃和《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福楼拜《包法利夫人》中的爱玛;曹雪芹《红楼梦》中的林黛玉……都是历久不衰的宏篇巨制中的女主人公.这里我所要论及的女性形象,是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这篇小说于1928年一经发表,就使丁玲成为继冰心之后在当时文坛上最负盛名的女作家了.它  相似文献   

11.
丁玲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个复杂的文学景观。20世纪20年代《莎菲女士的日记》使她斐声于文坛,40年代《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助她走向人生的顶峰,70年代《杜晚香》招来一片质疑之声。丁玲的创作呈现出如此不平衡的现象,她也在荣辱毁誉间经历了巨大的落差。这构成女作家一生的悲喜剧。但它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时代使然。  相似文献   

12.
新文学史上,发表柔石《二月》的一九二九年十一月,正值“革命文学”论争进入尾声、左联成立前夕,是文坛比较微妙的阶段。在当时创作题材普遍“政治化”之时,柔石与一些作家却依然沿着五四时期的现实主义路子走下去,成就出一批艺术水准较高的作品,如《二月》、《倪焕之》、《黄金》、《莎菲女士的日记》等等,远离  相似文献   

13.
丁玲在她的早期作品《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暑假中》《自杀日记》等篇什中,描写了一系列在新思潮影响下冲出封建家庭的知识女性,她们对旧礼教深恶痛绝,对黑暗社会满腔愤懑,强烈要求个性解放,追求恋爱自由和新生活,但由于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看不到光明和希望,因而思想苦闷、空虚、伤感,甚至绝望。莎菲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代表。《莎菲女士的日记》写于1927年秋,发表于1928年初。长期以来,人们围绕这部作品的人物形象争论不休,概括地说,对主人公莎菲有三种看法:第一,莎菲是“玩弄男性的个人主义者”,她是用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思想和道德与封建礼教相对立;第二,莎菲是“恋爱至上主义者”和“爱情怀疑论者”;第三,莎菲是在黑暗中寻求光明的小资产阶级的叛逆女性。但要真正澄清这一问题,了解主人公灵魂的奥秘,首先必须探索那个时代的奥秘。这部作品虽写于1927年秋,但在1927年以前就开始孕育了。作品本身有关时代气氛的点染和《莎菲日记第二部》中所作的追述交代,证明这篇小说是以1924—1925年冬春之交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为背景的。那时的北京,用莎菲的话来说,从天气到人事,“真找不出一件事是能令人不生嫌厌的心的”。(十二月二十四日记)作品用细...  相似文献   

14.
《莎菲女士的日记》写于1927年冬,是丁玲的成名之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它通过对主人公莎菲女士一段心灵历程的真实描写,深刻反映了二十年代中期经过五四运动冲击和洗礼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的失意和苦闷,理想和追求,从而为中国现代文学新女性画廓增添了独具特色的莎菲女士的形象。关于莎菲,茅盾在《女作家丁玲》一文中曾作出深刻的论述,指出她“是心灵上负着时代苦闷的创伤的青年女性的叛逆的绝叫者”。“是‘五四’以后解放的青年女子在性爱上的矛盾心理的代表者”。这无疑是深中  相似文献   

15.
张凌 《现代语文》2006,(8):55-56
莎菲女士往往被认为是自我意识觉醒的现代女性的代表,被茅盾称为“心灵上负着时代苦闷的创伤的青年女性的叛逆的绝叫”,“一位个人主义、旧礼教的叛逆,她要求一些热烈的痛快地生活,她热爱着又蔑视她的怯弱的矛盾的灰色的求爱,然而在游戏式的恋爱过程中,她终于从腼腆拘束的心理中摆脱,从被动到主动,在一度吻了那青年学生高于诱惑的红唇后,她就一脚踢开了那不值得恋爱的卑琐青年”。一直以来矛盾对《莎菲女士的日记》的“大胆的描写”,莎菲的“叛逆的绝叫”评论,成为对《莎菲女士的日记》分析的盖棺定论。莎菲也成为“是五四以后解放了的青年女子在性爱上矛盾心理的代表”的典型,以至于中国所有研究本土女性主义的研究都绕不过“莎菲”这一形象。  相似文献   

16.
1928年丁玲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的发表引起了轰动,震惊了当时整个文坛,对小说主人公莎菲的评价历年来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1999年卫慧长篇小说《上海宝贝》的出版也同样对整个文坛产生冲击,掀起了一场有关“美女作家”、“身体写作”的讨论,影响至今仍绵延不绝。历史往往有着惊人的相似性。由于这两部小说均出自女作家之手且小说主人公都是女性,有论者就将二者都列入女性文学范畴进行讨论。这里就存在一个对于女性文学认识上的误区。本文试图借助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文本,从写作手法、女性主体意识及写作背景等方面对小说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指出前者是一部优秀的女性文学之作,而后者是一部女性文学的伪文本。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丁玲是以无产阶级革命作家而著称于世的。然而,她的早期创作却表现出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从一九二七年末至一九二九年,丁玲陆续发表了《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等十多篇短篇小说,这些作品后来分别收入《在黑暗中》、《自杀日记》、《一个女人》等三个集子。占据这些作品中心的,不是热烈紧张的革命场面,也不是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而是一个个在生活的漩流中苦闷徬徨、挣扎追求以至绝望幻灭的小资  相似文献   

18.
五四时期女作家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和20世纪90年代女作家卫慧的小说《上海宝贝》同为女性作家讲述女性与都市、女性与欲望之间的文本。但《莎菲女士的日记》凸显着鲜明的女性意识;而《上海宝贝》则是一种迎合男权审美和价值标准的展示,一种“性别秀”。本文引入身体写作这一理论对两个文本进行细读比较,从而对女性写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妇女问题一直是富有人文意识的中国现代作家的创作关注点,颇为壮观的女性题材作品就是一个证明。丁玲早期作品特别关注知识女性的命运,其中以《莎菲女士的日记》为代表作。莎菲是一个勇于追求灵肉一致的理想爱情的女性。  相似文献   

20.
《莎菲女士的日记》和《月牙儿》都是在叙写女性的故事,以女性为主体,描写她们生活中的感情,心理活动及行为。《莎菲女士的日记》偏重写爱情心理,而《月牙儿》重于写生活及人生经历.两者有异有同。当然,首先两者的写《莎菲女士的日记》作主体就有不同,一个是男性,一个是女性,男性对女性的叙写多半是想象,而女性相对更了解女性,所以两者的偏重与情感倾向都有很大的区别,虽然两者可能有共鸣之处,但在叙写方式、内容,以及人物的情感倾向上,有着很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