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田盈雪  李洁玲  田宝 《精武》2012,(23):5-7,28
根据广义心理创伤的定义,提出运动心理创伤的概念,将运动心理创伤划分为危及身体完整性的运动心理创伤和危及心理完整性的运动心理创伤两种粪型,并从理论上探讨运动心理创伤的形成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运动心理学思想再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在“我国古代运动心理学思想初探”一文的基础上,进行了再次的探讨。指出中国古代运动心理学思想,由六种运动心理观点所构成。即,运动发展心理观、运动保健心理观、技能形成心理观、运动竞赛心理观、运动战术心理观和心理训练心理观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羽毛球心理训练的内容、影响因素、提高途径等问题进行探讨。 一、心理训练的内容 心理训练分为一般心理训练和准备具体比赛的心理训练。“一般心理训练”的目的在于提高运动员与专项运动忧患的心理因素,由于在强度训练全过程均可安排,又称为长期的心理训练。  相似文献   

4.
本对投资的暴富心理,赌博心理,失衡心理,从众心理,迷信专家心理,炒消息心理、恐慌心理,懊丧心理,贪婪心理,浮躁心理,追涨杀跌和买涨不买落心理,博傻心理等错误心理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从自我决定理论(DECI&RYAN,1985)角度解释运动员心理疲劳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基本心理需要理论是自我决定理论的基础。以基本心理需要与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关系为主线,论述自我决定理论对运动员心理疲劳的解释,发现基本心理需要与心理疲劳呈负相关关系。动机是自我决定理论中不可忽略的因素,有研究指出,自我决定动机中介基本心理需要对心理疲劳的影响(LONSDALE,HODGE&ROSE,2009)。因此,阐述了以基本心理需要为基础的自我决定动机与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关系,横向来看,高自我决定程度的动机与心理疲劳呈负相关,低自我决定程度的动机与心理疲劳呈正相关;纵向研究结果发现,动机的自我决定程度可预测心理疲劳。同时认为,从自我决定理论角度出发可以为运动员心理疲劳领域干预性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鹿兰锋 《武当》2008,(6):37-38
心理训练是指系统地运用心理学方法,通过训练,有计划地改善运动员的心理条件,以稳定竞赛中的竞技能力,使之最佳化,其中还包括运动员所需要的一些专项心理素质。运动员的心理训练一般分为两大类,即长期心理训练和短期心理训练。短期心理训练必须以长期心理训练为基础。而武术训练是一个长期的系统训练。武术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是根据武术运动员的特点,以及比赛中所需要的心理素质要求为出发点,  相似文献   

7.
运动员心理选拔的方法论与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际运动心理学界对运动员的。心理选拔方法论与。心理选拔的模式进行了广泛的研讨,本文对国外有关运动员心理选拔的方法及心理选拔的模式进行了综述性的研讨。  相似文献   

8.
射箭运动员心理训练过程中心率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训练过程中心率的变化可在一定的程度上反应运动员心理训练进行情况、心理训练方法掌握情况以及心理训练的效果。本文通过对射箭运动员心理训练过程中心率变化的研究,了解不同心理训练内容对运动员心率所产生的影响及规律。  相似文献   

9.
中国射击教练员实施的运动心理训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中国射击教练员对心理训练的认识及多种心理训练技术在训练与比赛中的全方位实施,包括心理素质的训练和培养,赛前心理定向与调控,赛中的自信、自控、抗干扰和应变,赛后的心理恢复等。教练员是实施心理训练的主体,中国射击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已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心理训练系统。  相似文献   

10.
冰壶运动员的心理技能训练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进一步探究冰壶运动员的心理技能训练方法,找出提高冰壶运动员心理技能训练的有效途径,讨论了冰壶运动员所需的心理技能,从一般心理技能训练与专项心理技能训练的角度对冰壶运动员的心理技能训练方法进行了介绍。冰壶运动员的心理技能训练必须并得到长期、系统、科学的训练,通过上述方法提高运动员的心理能力,以达到提高运动员整体竞技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专项心理能力在冰壶运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近年对冰壶心理方面的研究尚停留在现象层面,在现象之下探析专项心理能力的主要内容是后续研究的关键。通过现场观察、专家访谈、逻辑分析,提出冰壶运动的专项心理能力主要是以构建心理稳定性为核心的能力建设,即专项认知能力、专项人格特征、情绪识别与控制、心理恢复能力等几个方面。在日常训练中加强心理建设,是培养良好专项心理能力、维护赛场心理稳定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影响篮球裁判员临场心理素质稳定性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篮球裁判员临场时应具备的心理素质进行研究归纳,系统分析了影响裁判员临场时心理素质稳定性的因素,并提出训练培养策略和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排球接发球教学中渗透心理训练法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献资料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数理统计法,对学生在接发球教学过程中的心理进行分析,并把一套自我暗示心理训练法运用于接发球教学中,结果表明:不同的心理紧张程度对接发球的稳准性影响很大。在接发球教学中引入心理训练法,效果明显,为体育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影响跳马落地稳定性心理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跳马落地过程中造成落地不稳定的主要心理因素进行了研究,有一定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进行个性心理因素的测试,结果显示:体育专业大学生在稳定性、兴奋性、忧虑性、紧张性4种个性特征总体状态良好,心理健康水平总体高于普通人群;男女生在稳定性与忧虑性两个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年级之间个性心理健康表现出“两头好、中间差”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竞赛的日趋激烈,运动成绩的迅速提高,对运动员心理素质要求也越显得重要。武术比赛存在各种各样的形式和不同的等级,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在力争获得优异成绩的活动过程中,由于竞争激烈,局势多变,再加上主观因素,必然会表现出各种心理特点。认识和了解心理因素对体育武术比赛的影响,有助于教练员和运动员通过有效的心理调整,以保证技术、水平和身体潜能的发挥,从而使心理素质的稳定直接对运动成绩的提高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王赞  刘兴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23(6):868-869,885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影响我国优秀蹦床运动员成套动作稳定性及竞技水平提高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加强蹦床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是由蹦床项目的特点和规则要求所决定的;运动员成绩的稳定及竞技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素质;精确的感知觉能力和良好的心理品质能减少运动员伤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参加第九届全运会决赛的部分武术套路运动员的个性心理特征进行统计,探寻武术套路运动员个性特征与运动成绩的相关关系,分析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的主要个性特征以及各种个性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武术套路运动员的心理选材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研究表明,虽然聪慧性与运动成绩呈显著性关系,但不应将其作为敏感性指标;而稳定性、世故性与运动成绩呈现正的曲线关系;而怀疑性与运动成绩呈现负的曲线关系。因此在武术套路运动员心理选材时可将稳定性、怀疑性和世故性3种特质作为敏感指标,同时还应充分考虑与这3种特质存在显著性相关的其它特质的分值,以保证选材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比赛心理稳定性对于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发挥起着非同寻常的作用,该心理能力的强弱,有运动员先天个性品质的原因,也有运动员自身比赛经验的积累和后天训练等方面的原因。比赛心理稳定性在比赛过程中的调控固然非常重要,但调控的效果还是取决于平时训练的功夫。  相似文献   

20.
蹦床运动员的赛前心理训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蹦床运动是一项对运动员的技术性和稳定性要求很高的竞技项目。由于蹦床项目运动和竞赛特点,稳定性对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取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稳定性与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良好的心理状态是运动员完成动作稳定性的保证。对蹦床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分析与研究,加强运动员心理训练,帮助运动员调整自我控制能力,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参加比赛,取得优异成绩,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