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戏曲是一种夸张的艺术,这恐怕是许多人都已了解并承认的问题.夸张是中国戏曲的重要特征.它是通过夸张的艺术手段,提高了自身的美学意义,增强了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一般来说,艺术创造都离不开夸张.所谓夸张,就是将所表现的事物予以变形.“所有的艺术都不能不作变形,只是变形的程度不同,要不变形,它就难于成为艺术了.”就以与生活十分接近的话剧来说,它主张摹拟生活的真实,但舞台上所表现的生活也是经过作家加工了的故事,并非是生活的原样.而戏曲艺术,由于它美学思想的不同,夸张变形的程度就比话剧大得多.它是将所表…  相似文献   

2.
黄牧航 《中学历史教学》2007,(10):56-56,F0003
马其顿位于希腊北部。在地中海各国中,它出现较晚,但发展却极其迅猛。公元前338年,腓力二世打败希腊联军,控制了希腊。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被刺身亡,其子亚历山大继位,南征北战,建立起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相似文献   

3.
成熟     
如果说,果实的成熟,意味着被采摘,禽畜的成熟,意味着被宰割;那么,我们的成熟,又意味着什么呢?我先来讲一个故事吧:刺猬的家族有一个规定,凡是到了规定时间还没有成熟的刺猬,都要被流放到沙漠。一只浑身长满蓝刺的小刺猬,却因为正疯狂的恋爱着,丝毫不在乎自己还未拥有标志着成熟的黑刺。为了避免自己的刺在拥抱时刺痛女友,他竟忍痛拔掉了自己全身的刺。当再次与女友见面时,他好高兴,因为它再也不会刺痛他爱的人了——而他却毫不在意自己会受更重的伤。这时,他的女友却退却了,因为她没有勇气为他也拔掉自己的刺。于是,当这…  相似文献   

4.
刘雪梅 《现代语文》2006,(12):20-21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学大师郭沫若的这幅对联既充分肯定了《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又高度赞扬了它的艺术成就。《聊斋志异》思想内容之丰富深刻,艺术成就之高,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高峰。而《席方平》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与独特的艺术风格堪为经典中的经典。笔试从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两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5.
现代装饰绘画有别于传统装饰绘画,它以夸张、变形、象征寓意装饰手法,体现出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石鱼的悔过     
保明 《良师》2011,(7):5-5
在太平洋里有一种鱼,这种鱼极像一块石头,专门在海底或岩礁下活动,人们叫它石鱼。别看它貌不惊人,可它的脊背上却长着13根像针一样的锐刺,能射出毒液。平时,石鱼一动不动,可只要有生物碰到了它,它就会立刻把锐刺竖起,一边发射毒液,一边刺向“敌人”,被石鱼刺伤的“敌人”,都会在痛苦的挣扎中死亡。  相似文献   

7.
滑稽作为一种艺术要素自古存在,在历史上它虽以不同的载体出现,但由于其自身属性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天然矛盾,滑稽艺术注定在末技与大道的夹缝中艰难生存。先秦两汉时期的俳优表演就就是被视为小道、末技的典型滑稽艺术,它依靠解纷解忧的悦笑功能和怨刺劝惩的讽谏功能,向主流靠拢,努力做到合于大道。  相似文献   

8.
“艺术变形”是艺术创作中的普遍规律。在艺术创作的各个环节上,都有“变形”现象出现。它是文学构思中主体因素的一种体现。对于“艺术变形”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艺术形象的形成过程,了解艺术创作主体在酝酿艺术形象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艺术语言的形式美,是指艺术语言各种形式因素按照内容要素及形式美法则经词与词的反常组合搭配而具有自身特质的有机组织体系。它是在对反映对象实体的显现中,从发话主体的审美观念需要与言语艺术化表现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出发,对客体的变形反映,成为具有审美感染力的一种言语形式。艺术语言的形式美与人的视觉感官的运动规律相适应,同时,它具有深层的意蕴。它的美的感染力是美本身所固有的形式特点,它不仅仅表现在内容上,而且是从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艺术语言是一种心灵化的语言 ,它最自然地展现了主体心灵的自由。在艺术语言创造过程中 ,主体反映客体 ,并非理性的认知和评价 ,而是感性的体悟和描写。任何对象经过主体的以眼观物、以心感物、以情化物的全过程 ,都将形质尽变。这种变形的客体 ,是审美客体与审美主体双向变形的结果 ,是主体心灵化和审美化的显影。艺术语言的心物感应 ,是主体把审美直觉、审美体验、审美情感融注到客观物象中 ,使物象变形为审美对象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主体的心理活动、思维活动对心物感应具有指向作用 ,它所整合出的变形客体是蕴含着主体的审美比较、审美选择和审美评价的心灵之物 ,它是主体心灵世界的最自然、最真实的投射  相似文献   

11.
艺术语言是发话主体感知世界的言语形式。发话主体感知世界与认识世界不同:认识世界所依据的是事物的本质,所以,它的对象往往只能是处在固定关系的联系中的客体;在感知世界中,事物的关系和联系却是流动的,变化的。这样,形成了科学语言与艺术语言的区别。就艺术语言的言语表述来看,它反映的虽然不完全是客体,但它是客体信息对主体情感的激活。它有的指称相同,但语义却不同,有的无指称,但却有内容。这样,增强了人们 对艺术语言描写对象的感知度,淡化了对描写客体的抽象度。  相似文献   

12.
张保根 《生物学教学》2003,28(11):55-55
要区别刺的不同 ,必须了解它们的来源。仙人掌类植物 ,它们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条件 ,利用绿色肥厚的茎进行光合作用 ,而叶却强烈地退化成针状的刺 ,以缩小蒸腾面积。这种变形的叶 ,叫做叶刺。洋槐和子蘖等着生在叶柄与枝茎之间的刺是由托叶变成的 ,也叫做叶刺 ,叶刺不太容易剥掉。枸杞子、山楂、皂荚的刺长在叶腋里 ,而皂荚刺的先端还有分枝 ,它们在适宜条件下都能发育成枝 ,这种刺叫枝刺。枝刺是枝条的变态 ,并由腋芽发育而成。因此 ,枝刺着生有一定的位置 ,并且从茎的内部产生 ,具有维管组织 ,和茎维管束是相连的 ,很不容易折断或剥去 ;即…  相似文献   

13.
陶海云 《江西教育》2004,(24):26-26
简笔画是对生活中的形象加以提炼概括、夸张变形.使其更加典型、简练.更富艺术感染力,且易于表现。简笔画不是“简单画”,也不是“减笔画”.它是一种完整的艺术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4.
难忘野蔷薇,一丛一丛,长在沟渠旁。花细白,极香,香里又溢着甜,是蜂蜜的味道。茎却多刺,是不可侵犯的尖锐。人从它旁边过,极易被它的刺划伤肌肤。我却顾不得这些,常忍了被刺伤的痛,攀了花枝带回家,放到喝水的杯里养着。  相似文献   

15.
艺术变形,即指文艺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改变了客观对象原有的形态。西方文论中又将这种现象概括为“审美知觉变异”、“艺术对现实的倾斜”、“意识对现实的介入”。新时期以来,国内一些研究者围绕艺术变形的有关问题做了些研究。本文从五个方面对艺术变形做些探讨。一、变形是个宽泛的美学概念艺术的变形,是对“常格”的艺术方法的一种突破,它是文艺家在一定的审美思想、审美情趣的观照下,根据作品内容的特点和创作主体内在情绪的需要,对人物、事件、环境、景色所作的“破格”描写。对生活中的各种情景、形形色色,进行如实的精细的刻画…  相似文献   

16.
有位诗人曾说:“教师的语言,如热情在燃烧,似激情在澎湃,更是真情在流淌。”教师语言之所以能成为艺术,就是因为它是以善意和尊重为原则,教师的语言能传达出人类一切最美好的情感。正因为如此,在所有的艺术当中,唯有育人是艺术中的艺术,它虽不像其他艺术那样扣人心弦、动人心魄,但它却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它虽不像其他艺术那样奥妙无穷、韵味悠长,但它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它虽不像其他艺术那样异彩纷呈、光彩夺目,但它却时刻放射出人间至美的光芒。这就是教师的语言艺术。《学记》中明确提出教师语言艺术修养的标准:“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藏。”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应该具有以下特质。  相似文献   

17.
变形有广狭两义,狭义变形指涉不同种属的生命形体的相互转换,也可称作是肉身变形,它源于古代神话、宗教.现代变形艺术基于现代哲学变革和现代文明危机及文学创新欲望,有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两条路线.茅盾小说变形艺术更多与现代主义相联系,早期小说变形基于历史断裂引发的危机意识,三、四十年代小说变形基于美学现代性追求.动态性、抒情性、哲理性是茅盾小说变形艺术的三个主要特征,这三者都与政治隐喻相关联,变形演绎的就是一曲"身体政治学",这是茅盾小说变形艺术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蔡氏古民居的石刺艺术,通过对我国民间艺术的审美形式的认识,理解民族丰富多彩的造物思想、艺术成就、地方特色,从而给今天的艺术创作以重要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对学生早期进行二部合唱能力的培养哈尔滨市锅炉二校孙玉华儿童合唱艺术是一种结构严密、声音丰富的集体艺术,它熔音乐、文学与演唱于一炉,独具一格。儿童合唱声音纯净,甜美,透明,具有一种特殊的魅力。然而,在小学音乐中、高年级的合唱课中却经常遇到跑调、音不准、...  相似文献   

20.
论艺术语言的创造过程是 一种审美发现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艺术语言的创造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审美发现。它的审美价值论的意义是非实证的,它与现实的经验现象界的意义不同,它归属于人的情感世界。它有的没有指标,但却有意义,有的指称相同,但意义却不同,呈现为一种动态的言语和语义的表述形式。同时,它又按发话主体的特点规范着意蕴之象,体现了艺术语言既定的指谓与表达系统,它有自己特有的规律与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