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1991—2015年陕西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情况为研究对象,利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对比分析获批项目的地区分布、年代分布、类型分布、学科分布及所属系统分布情况,揭示陕西省社会科学发展的现状及趋势,提出转变观念,提升社会科学在全省发展中的地位;因地制宜,发挥和突出陕西省社科研究方面的比较优势;招贤纳士,加大社科领域拔尖人才的引进,建设一流科研团队,加强青年领军人才的培养,增强社科研究后劲力量;开拓创新,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的作用;互惠互利,深化与其他省市区之间的科研交流、协作及科技资源共享等方面;促进陕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科协论坛》2014,(6):F0004-F0004
<正>陕西省科协现有省级学会(协会、研究会)142个,会员17万人;设区市科协11个,县级科协107个;企业科协128个,高校科协11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4805个。近年来,陕西省科协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动员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和全民科学素质提高,为建设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3.
西北大学是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积淀、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的地方性全国重点综合大学 ,也是国家“2 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学校历来重视科学研究工作。“九五”以来 ,学校坚持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并重 ,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 ;坚持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相结合 ;紧密结合国家需要和市场需求 ,坚持基础研究狠抓源头创新、应用研究狠抓成果转化 ;为成为解决陕西和西部地区经济建设和重大科技问题的重要力量 ,为国家和陕西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而努力 ,学校的科研工作获得了全面发展。“九五”期间 ,西北大学承担省部级以上…  相似文献   

4.
国防科技与民用科技融合创新发展研究——以陕西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是要形成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全国优秀科技力量服务国防科技、国防科技成果迅速向民用领域转化的良好格局。陕西是我国国防科技的重要基地。国防科技单位要加快改革封闭的、陈旧的管理体制,通过政府协调推动,军民双方互动,重大项目带动,创新要素流动,市场机制驱动,尽快实现国防科技与民用科技融合创新发展,为我国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正为鼓励和吸引高层次人才到陕西创业、工作、服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陕西省组织实施引进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围绕陕西省发展战略目标,从2009年开始,陕西省计划用5~10年时间引进并重点支持200名高层次人才来陕西创新创业。基本原则1.突出重点。围绕陕西省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急需开展人才引进工作,重点引进一批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展现西安交通大学科技实力,积极贯彻陕西省委、省政府“建经济强省,创西部最佳”的总体要求,搭建政府、企业、学校科技成果交流、转化的平台,推动学校科技资源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在陕西省“一线两带”和“四大基地”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陕西省人民政府、  相似文献   

7.
高校科技创新平台是地方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高校通过平台建设提升了科研实力,有力地服务了区域经济建设。以宁夏大学为例,总结了科技创新平台在重大科研项目承担、人才队伍培养、产学研合作及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以此为抓手,提出科技创新平台积极服务区域经济建设,推动地方社会的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县级科技工作是县域经济向更高水平发展的保障,需要财政科技投入的大力支持.本文从县域科技工作服务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提出了陕西建立县级科技体制的新思路、县级科技工作的重点任务和政府财政科技支出体制改革的要点及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陕西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异动现象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常永华 《科学学研究》2004,22(4):388-390
利用灰关联分析方法,揭示了陕西省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异动现象及产生异动现象的内在机理,指出制约陕西省经济与科技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科技贡献能力和科技产出能力较低所致,进而提出促进陕西经济与科技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当前陕西省提出了加快关中“一线两带”建设的宏伟构想和建设西部经济强省的奋斗目标 ,为积极响应这一号召 ,咸阳师范学院作为陕西一所地方本科师范院校 ,应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 ,努力为咸阳乃至全省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多样化、创造性人才做出贡献。确定办学指导思想 为关中“一线两带”建设贡献力量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师范学院 ,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结合陕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以加强教育创新、科技创新、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出发点 ,学院确立了“以本科师范教育为主 ,各学科…  相似文献   

11.
《科协论坛》2013,(6):32-33
2012年,陕西省科协紧紧围绕大局,不断开拓思路、创新方式,努力开创科协工作新局面,为建设"三强一富一美"新陕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多举措,引领科技工作者为富民强省作贡献举办陕西省科协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大会,省委副书记出席会议并要求全省各级科协组织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充分发挥科协组织在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产学研结合、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服务创新驱动发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现有社会科学 (以下简称社科 )学会 170余家 ,学科门类齐全 ,团结和联系了近 30万社科工作者。改革开放二十年来 ,社科学会团结广大社科工作者积极参与改革开放事业 ,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 ,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促进四川社科事业的发展 ,做出了巨大贡献。当前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高新技术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社会各个领域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给我们带来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理论创新、制度创新都需要社科工作者承担起历史赋予的责任。了解省级学会基本现状 ,总结成功经验 ,分析存在的问题 ,有针对…  相似文献   

13.
论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适应经济、科技全球化发展的需要,培养和锻炼科技后备人才,促进科技创新,陕西省计委、科技厅、教育厅等部门在全省高等院校建立了20多个重点实验室,基本覆盖和支持了陕西高校的重点科研。集中力量建设和装备这些重点实验室,为科技人员创造了较好的科研环境和实验条件,使其成为代表省级学术水平、实验水平和管理水平,以及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地,担当起学术活动的中心作用。在这里,重点实验室有望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抢占科学研究的制高点,研究出世界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在国际上拥有发言权,力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和综合…  相似文献   

14.
选择科技活动人员总数、基础研究经费、应用研究经费、试验发展研究经费、重点实验室数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量6个指标,实证分析教育科技资源对陕西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发现科技人员、应用研究经费、试验发展研究经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量的增加均有助于促进陕西域经济的增长,而基础研究经费和重点实验室数量与陕西经济增长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发展现状的实地调研,重点讨论省基地在建设过程中暴露出的诸如机制体制不健全、实体化建设滞后、团队协同困难、研究方向发散以及社会服务意识较弱等一系列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思路和建议,希望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我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的学术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分析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重点探讨陕西省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水平和结构特征,研究指出,陕西科技创新能力存在知识流动能力差、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等问题,进而提出提升陕西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陕西省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水平和结构特征,并与浙江省进行了横向对比。研究指出,陕西科技创新能力存在知识创造能力较强但知识流动能力差、企业缺乏原始性创新能力等问题,进而提出提升陕西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西安科技大学申请建设的"陕西省煤火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经陕西省科技厅批准建设,建设期两年。陕西省煤火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依托学校安全科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学科,长期从事矿山重大灾害防治应用基础研究,近年来承担并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二十余项,科研成果积累雄厚,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5项,建立了较完整的煤火灾害防治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西安科技大学申请建设的"陕西省煤火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经陕西省科技厅批准建设,建设期两年。陕西省煤火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依托学校安全科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学科,长期从事矿山重大灾害防治应用基础研究,近年来承担并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二十余项,科研成果积累雄厚,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5项,建立了较完整的煤火灾害防治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在团结动员广大女科技工作者参与创新型国家建设、促进女性科技人才成长与发展、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等方面做出积极的贡献。近年来,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协会组织重大活动约40多场,直接参与服务的女科技工作者达600人次,其中教授研究员占80%以上,院士约50人次,受众上万人;地域涉及全国约30省市,企业与院校近百余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