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4 毫秒
1.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两部分,散曲不仅是古代从乐府到词这一音乐文学传播的继承和发展,作为戏剧的杂剧艺术,由于其曲牌联套的形式,也和音乐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在元人的观念中,对曲的重视更多于对关目故事,戏剧冲突的注意,可以说,元杂剧是成熟的戏剧,但元人普遍的观念中,杂剧创作还在辞章之列,元曲艺术是以曲为本位的。  相似文献   

2.
一个需要完善的答案双林瞧景臣《高祖还乡》(《语文)高中第六册)的〔思考和练习〕第一题:“仔细阅读课文,说说散曲和诗词有什么不同。”《教参》提供的答案是:散曲有两个特点:一是必须有二支以上同宫调的曲子相联,如《高祖还乡》是用的〔般涉调〕,在这个宫调内有...  相似文献   

3.
汉语的“用”字是一个常见的“中介”动词(Vm),也是个有灵动词。但是并非凡是“用字句”都出现“用”字,因为“用”字在汉语句子中是时隐时现的。文章首先对“用”字在句中的隐现问题作了详细的讨论。然后又指出,由于汉语“用”字有复杂的语义内涵,所以不同句中“用”字的翻译方法也不同。  相似文献   

4.
在元代,最流行的文学样式是元曲。曲,顾名思义,写出来是为了唱的。那么,古人是怎么演唱元曲的呢?元曲分散曲和戏曲两种。散曲又分小令和套数,只有一支曲子的叫小令,有多支曲子的叫套数。所谓一支曲子,就是在一个曲牌下的曲词,所谓多支曲子,则是在同一宫调下,多个曲牌下的曲词,有多少个曲。  相似文献   

5.
试谈曲     
曲,世称元曲,是元代学主要样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散曲有小令、 带过曲和套数之分。元曲一般指北曲。曲牌之前有宫调,用以表达不同的声情。元曲讲究格律,主要指仄分上去,平别阴阳和字有正衬,以求音节之美。  相似文献   

6.
<正>元代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小令"由单支曲子组成,但可以重复,各首用韵可以不同,如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套数"是由两个以上的同一宫调的曲子按照一定规则连缀而成的套曲,如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南吕"是宫调名,"一枝花"是第一支曲牌名,"不伏老"是标题。  相似文献   

7.
考辨现存元代南曲散套和南北合套之真伪,将直接影响我们对于散曲历史发展阶段的基本认识,意义重大.通过对<全元散曲>所辑元代南套和南北合套中南曲曲牌的曲律学考察,并与"戏文三种"和<九宫正始>所存的元代南曲相比较,根据曲牌在历史演变中同阶段相应的原则,获得了新的见解:在现存于<全元散曲>的17套南套和南北合套中,有6套元曲,另11套为明曲.  相似文献   

8.
元曲曲牌“一半儿”属仙吕宫,源于词牌“忆王孙”,惟末句七字增为九字,“一半儿”三字重复出现,故名。今存胡祗通、王和卿、关汉卿、周质、张可久、王举之、徐再思、查德卿、宋方壶等作家和无名氏的作品共三十八首,可见此曲牌为名公士大夫、下层吏员乃至平民墨客所共擅。据《太和正音谱》,其五句三十三字的标准格式为:上平平上去平平,(上)去平平平上平,平上上平平上平。去平平,(上)去平平平(上)去平上。此曲只用于小令或散套,一为题情,一为写景。  相似文献   

9.
王星琦教授多年来致力于词曲和古代小说戏曲研究,发表了大量论文,出版了一系列著作及相关教材。著作中影响较大的有《元曲艺术风格研究》、《元明散曲史论》以及《元曲与人生》等。《元曲艺术风格研究》是系统、深入探究元曲艺术精神与风格特色的专著。全书由“绪论”、“上篇”(杂剧篇)和“下篇”(散曲篇)三部分组成。“绪论”重在宏观把握与理性探究;上下篇则是微观探索,互相间也有交叉,重在占有充分史料基础上作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一、“以”字用法索源。“以”(),是个象形字。甲骨文作ued”,像把形。金文作像人用。《说文》:“以,用也。”《玉篇》:“用也,意也。”因此,它的本义是“用”和“认为”的意思,动词。在古汉语中,“以”的常见用法是作介词,使用频率高,仅次于“于”。介词“以”是由动词“以”虚化来的。当句子中的“以”带有宾语(宾语有时可以省略),并且它的后面又有谓语Z心词(主要是动词)时,它便与所带宾语组成介宾词组作谓语中心词的状语,有时用在谓语中心词后作补语。这时,它就退居为句子的次要成分,由动词虚化成了介词。“以”…  相似文献   

11.
《高祖还乡》是一篇元曲。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杂剧是一种带科(动作)白(道白)的歌剧,而散曲则是诗歌的一种。不过这两者在形式上又有联系:杂剧的唱词和散曲一样都是要按谱调来写的,它们的关系很象今天的诗歌和歌剧。这两种文学样式虽然各有其特点,但历来被笼统地称为元曲,近人吴梅等人为了把这两者区别开来,才把没有科白的曲称为散曲。散曲又分小令和套数两种,小令差不多相当于一首单调的词,是一支曲子;而套数则是按照一定的声律规则,联缀起来的几支曲子合成的一套曲子。睢景臣的《高祖还乡》就是用[哨遍],[耍孩儿],[煞]等八支曲子组成的套数。 睢景臣,一作舜臣,字景贤,据元人钟嗣成编写的专门介绍元曲作家的《录鬼簿》说:睢景臣“自幼读书,以水沃面,双眸红赤,不能远视。心性聪明,酷嗜音律。”对他的《高祖还乡》评价说:“维扬诸公俱作《高祖还乡》套数,唯公《哨遍》制作新奇,皆出其下。”  相似文献   

12.
“旮旯”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旮”、“旯”两字在近年来我国各种出版物──尤其是一些新闻和文学作品中,使用频度令人刮目,而且早被一些权威性的辞典收录,予以确认。其实,这两个字来路不明,若轻率以用,常常徒增汉语的混乱。它们的规范化定位,大有可疑之处。一、昏旯源流的探寻(一)1705年编《康熙字典》(1962年12月中华书局翻印同文书局版)辰集上、二,肩“旮同旭。”无旯字。(二)1915年中华书局编《中华大字典》(1978年10月重印双版,1985年北京市)辰集第二页,有“[旮]同旭。见[篇海]”。无旯字。(三)1936年中华书局编《词海》(198年重印)以及194…  相似文献   

13.
杨漾 《语文知识》2014,(11):76-77
《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代著名散曲家张养浩晚年的散曲代表作。天历二年(1329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朝廷任命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前往赈灾,他不顾高龄体弱,随即“散其家之所有”登车就道,星夜奔赴任所。途经潼关时,由眼前所见,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于是写了这首《山坡羊·潼关怀古》。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在他以“山坡羊”为曲牌所写的九首怀古之作中,《潼关怀古》是思想性和艺术性最高的。  相似文献   

14.
《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段),合计240篇(段)。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古诗,笔者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摸索出一套古诗“趣”字教学法,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古诗教学的课堂效率颇为有效。  相似文献   

15.
说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乎)”字在文言文里是个应用范围相当广泛的介词。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的,“凡是需要用一个介词而‘以、为、与、自’等字都不适用的地方,大概都可以用‘于’字”。“于”字和它后  相似文献   

16.
元代著名作家马致远写过许多“叹世”之作。在他的作品中 ,最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 ,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元代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 ,王国维称赞其“寥寥数语 ,深得唐人绝句妙境” ,是“小令之最佳者”。这些评价 ,并非溢美之辞 ,《天净沙·秋思》确是元代散曲之绝唱。《天净沙·秋思》是一篇抒情作品 ,仅用 2 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许多年来 ,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 ,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手法将主人公置于特定的氛围中 ,使主人公的情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调自元人小令衍生出之后,其所用曲调整体上经历了由借用散曲曲牌到自创专属曲调的变化历程。明清时调从散曲曲牌系统中借用曲调与自创专属曲调之间呈现出了相反相对的发展趋势,散曲曲牌对歌谣时调在曲调方面的影响总体呈现出逐渐削减直至消逝的趋向。随着歌谣时调自创专属曲调的出现和不断增多,借用自南北散曲曲牌系统的曲调在不断减少,这实际上正体现了歌谣时调自元人小令衍生出后,不断发展、逐渐自成体系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8.
《走向心理健康》(丛书)亲切可读,可以说,它是心理健康教育领域里的一套相当完整的教师手记。这套丛书分为发展篇、活动篇、学校篇、教学篇和个案篇,共五本,犹如五个韵律和格调不同的乐曲篇章,和谐地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个乐章。该丛书是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沃建中博士主持的国家“九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建构与培养”的一项成果。为鼓励更多的中小学教师把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在全国规划办和《人民教育》编辑部的帮助下,编者把2001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征文比赛的优秀作品以…  相似文献   

19.
某一天,我在收看中央电视台一套与动物有关的节目时,口齿伶俐的女主持人正用诙谐、幽默的话语“数落”美国某动物园一对顽皮的小老虎,说它们虽然样子十分可爱和乖巧,但“作为21世纪的老虎”长大后选择做什么确实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大意如此)。然后电视屏幕马上切换成另一幅热闹的画面:在国内某动物园或马戏园里,一只大概是成年的白虎在一大群人的惊叹声中用嘴叼着毛笔写了一个“王”字(如果它涂在纸上的一堆墨迹叫做字的话)。女主持人不失时机地夸赞中国老虎“有一肚子墨水”、“写的字也有‘王’者气魄”,美国老虎应该多多向它…  相似文献   

20.
写字与做人     
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写字如同做,方方正正,顶天立地,棱角分明,立场定。另外,汉字在田字格中还有其特殊奥秘。在小学语文第三册《识字学词学句》中有这样四个字:众(三人为众)、品三口是品)、晶(三日是晶)、森(三木为),这几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不好把,尤其是“众”和“森”在指导书写时,我然想到,这四个字都是有三个相同的体字组成,我们可以把每一个独体字做是一个人,他们的品格决定了他占的位置。我是这样指导学生书写“森”。师:“森”由三个“木”字组成,这三个木”,老师把他们当成了三个小朋友。其有一个小朋友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