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各中小学校为了创牌子、争面子,几乎都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怪圈。教学活动随着升学指挥棒转,“猜题押宝”现象屡屡发生。正是这种“猜题押宝”的现象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投机钻营、考试作弊”的不良品格。许多教师不管是非曲直。一味要求答案和专家答案的一致性。这样一来也就禁锢了学生的恩维,把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扼杀在萌芽状态,同时也为培养“高分低能”的所谓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实验基地。鉴于这种现状,国家教委的命题方式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2.
高考作文命题内容脱离实际,不利于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如果不加以改革,中学作文教学就很难有大的起色。综合命题内容的表现,我们认为主要有四个误区。第一,让“热点”走开高考作文一般是不考热点内容的,据说是为了防止猜题押宝。市场经济、十五大召开、香港和澳门回归、计划生育、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互联网、知识经济等  相似文献   

3.
综观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特别是近几年的高考作文试题,尽管命题者竭力避免直接涉及热门话题以防猜题押宝而忽视基本功的训练,但又总是巧妙地从某一方面保持与热门话题的默契,联系学生的生活、思想和学习的实际,反映时代特点,折射社会生活,检测考生的立场、观点、方法、道德、品质、情操以及思想、感情等。如 1978年春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又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我们国家进入了一个拔乱反正、百端待举的关键时刻。1982年以宋代著名政治家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为题,意在帮助考生树立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观,激发其报效祖国、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1985年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高考语文试题中的诗词鉴赏,命题人为了防止考生猜题押题,诗歌材料有越来越偏的倾向,这不仅为难了考生,同样也给中学语文教师出了一道难题,许多考生临考之际对这道题仍然感到茫然无措。有没有比较容易理解的“捷径”好走?能不能给学生提供合适的“抓手”呢?答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5.
生:5月初,您到我们学校来给今年应届考生讲高考作文,举例时就谈到了“路在脚下”的话题,今年江苏考题还真的是“人与路”,您是猜题的吗?孙:我没那本事。靠押宝式的猜题来写高考作文,也是没出息的。生:(举今年高考作文题“我想握住你的手”、“人与路”,“北京的符号”为例)都说高考是一根“指挥棒”,从这些考题看,你觉得以后的高考作文命题会向哪个方向发展?孙:我先谈谈对今年一些考题的看法。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其实是一以贯之地提倡学生作文“关注现实生活、关注人生,抒写自己的真切感受”,今年的考题应该说是体现了这样的要求。拿一…  相似文献   

6.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从1992年开始,科技说明就固定成为了每年高考语试卷中的一道大题,至今已有十多年了。在这十多年当中,偶尔被社科取代,实际已考了十年左右。 在做科技说明阅读题的时候,学生普遍感到苦恼:读章时不知所云,做题时一头雾水,做完一对答案,与自己的选择正相反。有的学生半开玩笑地说,做这类题有三个法宝:一猜二蒙三反。“猜”和“蒙”不需解释,“反”即选与自己判断相反的答案,你觉得A最不可能是答案,那就选A,多半会对,如果你选那个最有把握的,你就等着丢分吧。不仅学生有这种感觉,语老师也多多少少有这样的感觉。为什么会这样?这当中有学生的阅读能力、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不足的原因,也有命题的原因以及章本身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说起写文章,大部分学生都感到头痛,有的厌倦,有的害怕,有的甚至公开反对。问其缘故,他们常会回答说:“没兴趣,无话可说。”这种现象是怎么造成的呢?究其原因还应怪罪于封闭式的作文教学,总是着眼于让学生应付考试,把作文训练空间完全限定在语文课堂上,偏重形式,忽视内容,一味围绕考试指挥棒押宝猜题,一味训练符合应考“模式”的作文。最终教师和学生都筋疲力尽,结果却不尽人意。  相似文献   

8.
将外界的事物转化到我们的头脑中去将头脑中的意识转化为笔下的作文《当代学生》:对于很多学生在高考前的猜题押宝现象,您怎么看?方仁工:不要胡乱猜测今年高考的作文题目,即使是出题目的人现在也还不知道会出什么呢,所以说,猜题目是非常不可取的。而往往,好的题目也是我们猜不到的。  相似文献   

9.
在英语语言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接受、理解、使用语言时已习惯于一种“正常思维”方式,即有某种现象或条件推出某种结果或形式。高考题也以这种类型居多。即几年来,为了考查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高考的命题思路开拓创新,推出了一些列“倒插”现象的好试题,即题干给出某种结果或形式,考查是什么现象或条件,这种开拓学生的思维,扩展学生的思路和理题方法无疑大有裨益,相信学生做完下面的试题将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相似文献   

10.
由话题作文回归到材料作文已是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新趋势。材料作文既能避免命题作文猜题押宝的弊端,又能避免话题作文泛泛而写的不足,它具有综合考察读写能力的优势,因而再一次受到了命题者的重视。然而由于审题立意难度的增加,对考生的要求也就  相似文献   

11.
一高三地理复习要根据教材内容、教学要求、学生实际和复习课特点,有计划地进行。要力戒铺地毯式轰炸和死记硬背,摒弃题海战术或猜题押宝,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抓牢基础,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12.
近几十年来,多种答案选择法试题的命题方式在国外各类考试中颇为风行.如美国,自七十年代起每年的中学生数学竞赛都是30条选择题,每条均有5个供选择的答案,选对得4分,选错罚1分(即得-1分).现在,这种命题方式虽已被用于国内的一些考试,但仍有人对其科学性表示怀疑,特别担心有人一窍不通而凭运气猜题竟然也能得相当的分数.其实只要评分标准设计得合理,猜题者  相似文献   

13.
自从话题作文问世以来,人们似乎渐渐淡化了审题。由于话题作文题的过于明晰和开放,猜题、押题的准确率越来越高,考场上的宿构之作也越来越多。国家考试中心语文命题组的张伟明先生就曾在媒体上公开宣称:“为了防止猜题、押题等错误应试思想的蔓延,高考作文命题将会在开放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高校各学科的考试命题工作缺乏一个较客观统一的标准,考务工作繁琐,管理部门对教学评估也缺乏一个较客观的依据。为了适应教学改革,向考试科学化,命题现代化努力,我们感到迫切需要建立一个试题库,由计算机随机组合命题,以尽可能提高考试的客观性和科学性。现在考试一般由任课教师命题,每当考试前学生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各种手段进行猜题,一些学习不努力的学生,更是利用各种机会,“轧苗头”,投机取巧混及格,有的甚至也能获得“好成绩”。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一部分刻苦学习学生的积极性。由试题库命题可以提高保密性,试题的最后产生可以避开任课教师,由系主任或考试命题负责人直接命题,或者命题在考试前  相似文献   

15.
张莉 《语文天地》2013,(11):5-6
因为考场时间紧迫,面对一份试卷,学生往往匆匆读题,急于下笔,也常常会为这种“匆忙”付出沉重的代价,一次次辛勤的“笔耕”,收获的却是寥寥的分数。面对这种状况,学生心急,教师心焦,因为学生答非所问,不能从题干中读出命题者的意图,甚至潜在提示,所以答案往往“驴唇不对马嘴”,究其原因还是学生读题能力的欠缺。  相似文献   

16.
作文本是一个创新的百花园,但当前作文教学是属于封闭式的,着眼于让学生应付考试,把作文训练空间完全限定在语文课堂上,偏重形式,忽视内容,一味围绕考试指挥棒押宝猜题,一味训练符合应考"模式"的作文,这就构成了中学生相当趋同的思维模式。于是,写作差一些的学生"谈文色变",无话可说,无文可作,只能东拼西凑,勉强成文。造成这种现象,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没有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因  相似文献   

17.
2003年高考中,张艺以其优异的成绩名列江西省理科应届生榜首。其父张秋刚一下子成了“众矢之的”——许多家长纷纷探问他平时如何给儿子辅导功课?考前如何帮儿子猜题押宝?而他却平静地表示:我只教会儿子做人!  相似文献   

18.
一、新材料作文 (一)全国卷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全国卷Ⅰ(河南、陕西、山西等用)的作文题延续了前两年的命题思路,属典型的新材料作文。试题表现出两大特点:一是强烈的时代性。原则上讲.高考作文命题会有意回避社会热点。这样做,既有避免猜题押宝的意图.也出于杜绝假话、空话、套话的考虑。但此题偏偏紧扣时代脉搏,直击当前热点,完全突破了定势。  相似文献   

19.
说起写文章,大部分学生都感到头痛,有的厌倦,有的害怕,有的甚至公开反对。问其缘故,他们常会回答说:“没兴趣,无话可说。”这种现象是怎么造成的呢?究其原因还应怪罪于封闭式的作文教学,总是着眼于让学生应付考试,把作文训练空间完全限定在语文课堂上,偏重形式,忽视内容,一味围绕考试指挥棒押宝猜题,一味训练符合应考“模式”的作文。最终教师和学生都筋疲力尽,结果却不尽人意。怎么解决这种矛盾呢?我认为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变封闭式作文教学为开放式作文教学,着眼于提高学生素质,由重形式转为重内容,注重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素材,强调扩大学生的…  相似文献   

20.
高考作文命题在经历了八年话题作文的苦心经营之后,在2006年开始转战到新材料作文这片沃土上。所谓“新材料作文”,就是一种“给材料但不给话题,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为特征”的命题形式。因为它打碎了学生“不用审题也差不多”的侥幸心理,也基本上断掉了想靠猜题、套作、宿构和抄袭拿高分者的后路;所以这种作文命题形式近两年来在全国卷和部分省市卷中逐渐流行起来,并且成为高考作文的新趋向。在这种新材料作文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如果学生不仔细审题立意,一不小心就会偏题、离题,于是审题立意在作文教学中再次显得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