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社会危机频发的现代社会中,高校作为特殊的组织如何应对那些对其正常活动产生严重威胁的危机,成为我们必须进行研究的课题。本文在对高校面对的社会危机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应对危机的机制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
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全球性公共危机,对人类社会已经造成了重大影响。来华留学生作为我国抗疫大军中特殊的群体,与我国人民携手构建了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抗疫共同体。但长期以来,来华留学生饱受争议,公众对该群体享受政策优待的不满、对非洲留学生的偏见等诸多问题,在抗疫的特殊时期呈现出新的表现形式。这对该群体形象及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亟需深入分析相关舆情,尤其要高度关注、研究舆情背后投射出的政府公共政策与社会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实施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3.
西方媒体在话语策略上的成功对今后我国完善危机应对机制以及对外新闻传播工作有着很大的启发。一方面,面对突发的公共危机时,要尽量做到争取信息传播主动权和活语权优势,主动让世界首先听到我们的声音。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话语工具的优势来进行潜在的意识形态牵引。现阶段我国新闻传播工作者对语言层面的关注还远远不够,这正是一个我们迫切需要向西方媒体学习的地方——用说服性、暗示性的语言取代强行的说教。只有真正将新闻话语体系与传播手段密切配合,才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4.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部分西方政客却处心积虑造谣生事,企图抹杀中国的抗疫成果及对全球疫情防控的巨大贡献。国际舆论场中杂音不断,污名化言论甚嚣尘上。客观来说,这对全人类抗击疫情百害无利。面对纷繁复杂的舆论生态,如何从“坚持人民生命健康重于一切”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出发,立足自身特色优势,加强国际传播,牢牢掌握舆论主导权,积极引导舆论走向,对负面舆论进行纠偏,改善中国国家形象,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5.
《对外大传播》2009,(1):27-27
在世界金融危机日趋严峻的背景下,中国外文局立足自身功能定位,采取多种形式,通过所属5家杂志社和中国网等30多家网站,积极向海外宣传中国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举措,有效地发挥了正面引导舆论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时代的媒体呈现出了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形成了舆沦及流通渠道的多层次、多元化特点。新媒体催生新舆情,也对舆沦引导和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以发布中国主题内容的“网红”群体为研究对象,构建“网红”内容传播力指数评估模型,摸排境外网络平台“网红”传播内容生态,发现当前内容框架由生活体验、观念探讨、视频节目和推荐好物四个主要部分组成,经评估与境外受众收视需求相适配。对比分析2019年和2020年数据可知,“网红”传播模式凭借多元化的参与主体、数字文化的经济业态、强调受众反馈的内容生产流程,激发民间文化传播活力,推动国际传播方法论创新。  相似文献   

8.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特朗普政府高官不断炒作"中国病毒""中国责任"等负面论调的背景之下,美国涉华舆情呈现消极的发展态势。美方将疫情下的"叙事之争"视为深化对华战略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动向给中美关系带来不可忽视的冲击,需要予以充分重视。一、疫情下美国涉华舆论的总体态势和主要特点(一)特朗普政府高层持续炒作追责索赔等话题,加大对华"叙事之争"攻势。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社会环境中,青马工程既构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平台,也为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提供新的途径.随着三全育人理念的不断发展,对青马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积极拓展内容、改善培养方式,为了促进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青马工程取得更好的效果,要注重学校与学院的联动管理、进一步拓展教育内容与方式、积极开展教师团队建设以及构建完善...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格局的显著变化,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群体性崛起,以及中国和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主要国家间力量对比的变化。特朗普政府自上台以来对中国政策进行大幅调整,转向以战略竞争主导的打压和制衡。在中美战略博弈中,舆论的作用非常重要。舆论作为反映社会意见的"晴雨表",深刻影响着政治发展和社会关系,是推动和塑造新时期中美关系的重要力量。为增强对美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影响力,本文试图分析新时期对美舆论引导的关键要素和重要变量,探索健全完善对美舆论引导机制的路径,为完善全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对美舆论引导格局提供理论和实践思考。  相似文献   

11.
高校档案本身就是高校发展的见证,是极为宝贵的记忆和丰碑,能够展现出高校的建设历史、文化成就、学术成果,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价值和文化元素,所以也值得深入探究。而文化传承本身也是高校办学的宗旨之一,高校需要深挖内在的文化元素,更好地引导教师和学生,档案编研开发恰好能够满足这一要求,因此自然是需要获得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对此,该文立足于文化传承的角度,从高校发展入手,探讨高校档案编研开发的现状,分析文化传承之于档案工作的现实价值,列举出优化的路径和方法,希望能够给相关工作人员带来更多新奇的灵感。  相似文献   

12.
解决现阶段高校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差的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新时期的迫切要求.直面德育内容不完善的实际状况,高校德育改革与创新应立足于丰富和拓展德育内容,加强教学改革,切实做好心理素质、生态文明及人文素质等方面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许家伟 《中国名城》2023,(12):50-55
技术变革不断催生新的媒体形式,也塑造着历史文化名城形象的传播格局。新媒体语境下,历史文化名城形象的传播出现了传播主体从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传播平台从水平式向纵深式转变、传播模式从广场式向渗透式转变。洛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其城市形象成功转型。洛阳通过挖掘城市文化符号和创新引流元素内容,场景将流量变留量,破圈变网红为长红,加快观光体验转变,促进文旅文创融合,以颠覆性创意为引领,抓牢沉浸式体验风口,构建媒体传播矩阵和强化移动端口传播力,关注年轻化消费需求和以移动端传播热点等,助推了洛阳城市形象实现成功“出圈”。西安、洛阳、淄博主要经验为发动参与者主体,表达新集体征象;建构符号化特色,创新载体化叙事;嵌入行动者网络,转译代言人生成。  相似文献   

14.
中原文化在几千年的传承发展中,积淀了丰富的精神追求和价值理念。这些价值理念对于解决全球生态危机、促进世界和平、走出全球发展困境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指引作用。全球化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为全球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全球文化发展的多样化趋势为中原文化提供了自我提升和大放异彩的机会。同时,全球文化的同质性和现代性对中原文化具有一定的冲击和挑战。该文深入挖掘中原文化对全球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的思想内涵,探究其对外传播策略,对于中原地区的文化精神走向世界,从而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以“李子柒”和“我是郭杰瑞”为代表的“网红”生产的跨文化类短视频赢得了中外受众的关注,但是视频内容同质化、表现形式单调、传播渠道单一、品牌建设不力等问题也逐渐显现。随着传播技术的变革和传播格局的演变,须主动建立跨文化传播思维,切实从文化交汇视角出发、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着力生产优质丰富的内容、降低文化折扣效应,改进与拓展传播形式、提高短视频的吸引力,加快渠道融合、促进传播扩面增效,切合受众需求搭建文化社群、增强与粉丝的互动,完善个人品牌形象、打造文化产业链、形成可持续的商业化发展模式,从而在国际传播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信息资源提供的主要阵地,是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高校的图书馆的工作是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断增多,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功能在不断弱化,高校图书馆需要在这种危机中不断创新服务价值和管理水平,才能重新发挥图书馆为高校提供信息服务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各国智库中,美国智库数量最多、质量最高、影响力最大,代表了当今世界智库的最高水平。而中国智库的发展依然处于探索阶段,对政策的直接影响力与世界一流智库差距显著。报道称,近十年来,中国新增了多家智库,但中国智库发展仍处于成长阶段,且各级党政军智库和社会科学院智库行政依赖色彩还十分浓厚,民间智库赖以生存的资金筹措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相当欠缺。  相似文献   

18.
该文的核心目标是探索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有效地在高校中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同时应对由此而来的挑战和把握机遇。通过文献综述和对当前实际情况的深入分析,该文揭示了高校红色文化传承在教育实施方式、新媒体应用、学生接受度等方面的现状,特别指出了在新媒体环境下,红色文化传承面临的主要问题,如内容更新与时代脱节、传播方式的单一性、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的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策略,包括积极应用新媒体、制定相关政策与规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通过这些综合策略,不仅可以提升红色文化在高校的传播效果,还能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和接受度。  相似文献   

19.
高校是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的主要场所,并且肩负着培养高质量专业人才的责任。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人才,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施过程中承担着中流砥柱的角色。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高校教育工作更加注重对学生们知识与专业技能教育,忽视了学生们文化素养的培养。红色文化当中蕴含着深厚、浓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与人文情怀,将红色文化渗透到高校教育工作当中,具备极大的育人功能与价值。该文针对红色文化内涵以及新媒体视域下高校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意义进行详细分析,提出新媒体视域下高校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现存问题,并为新媒体视域下高校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新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甘肃地处西北,是我国早期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大力弘扬和支持,传统文化作为我们国家民族振兴的重要依靠,其受重视程度必将越来越高。高校美育是我们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与传统文化在理念上具有一致性,都是为了“成教化,助人伦”。将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美育中,能够很好地依托高校学生数量众多、硬件措施前卫、政策支持力度大等优势,更好地传承振兴传统文化。该文将系统梳理甘肃传统文化中的可持续思想与人文和谐理念,为延续传统文化的血脉提供理论依据,为传承华夏文明、促进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助力经济建设等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