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文素养是21世纪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它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关注人类文明的传承。小学品德和社会学科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和道德品质,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平台之一。教师通过分析人文素养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发展人文素养的有利条件,提出人文素养发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中提出: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于是,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则为品德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价值体现提供了良好的载体,使整个教学过程呈现出灵动与生机。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发展、新课程改革标准的不断提升,我国在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是小学学习的主要科目之一,学习其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促进小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所以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以促进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人文素养的培养是小学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检验小学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品德与社会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和较高的实践价值。本文将对人文素养的内涵加以探讨和分析,并论述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利条件和具体策略,以期充分发挥品德与社会学科的育人优势,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6.
《考试周刊》2018,(54):119-120
随着义务教育阶段深化教学改革与推行教育的新动态,对小学教学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需要小学教师积极转变教学方法与模式。本文中以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为切入点,联系教学实践总结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似花还似非花!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曾沾沾自喜于对习作教学还算有那么点见地的我.当迈入新课改小学四年级后,面对学生的“习作”,我不得不说:习作教学,想说爱你,真不容易。你让我觉得“没底”,让我感到“彷徨”。且看下面两篇学生习作:  相似文献   

8.
9.
能力培养是义务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本文以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结合小学品德课程的特点,以学生为本,以德育为目标,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对教学方法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改革实践。实践效果表明,教学中始终树立能力培养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是培养高品质、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措施和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尝试从“结合日常生活,强化劳动意识”“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深化劳动意识”“加强校内宣传,形成热爱劳动良好风尚”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大量新的观念通过新媒体平台传达到了社会各界人民群众当中,但是这些新的观念也不免鱼龙混杂,其中充斥着大量被扭曲的观点。基于此种情况,小学教育工作者就要做好学生的引路人,信息技术如此普及的当下,学生很容易从网络上获取信息,但此阶段学生的辨别能力弱。因此,教师就要在日常授课中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推进校园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下文中,作者着重论述了在思政课上培养小学生劳动素养的策略,希望能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相结合的育人模式提供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3.
创新是全人类社会发展以及进步过程中永远不变的主题之一,因此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自身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进行培养成为了21世纪对人才的重要需求。品德与社会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为此,本文现对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分析,为今后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列夫·托尔思泰说过:一个人若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实践证明也是这样。可是据有关部门调查发现:当今学生的责任意识比较淡薄。这是由于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享受着来自国家、社会、学校、教师、家长的厚爱,生活环境的优越,致使他们普遍存在唯我独尊、责任心缺乏、感情冷漠、自私娇气等缺点。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呢?根据16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5.
杨薇 《江西教育》2022,(32):24-25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要求立足于人的整体性,融合多学科知识,对人、社会和自然进行整合,健全学生的人格。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对学生劳动素养的培养,以大自然为教具,借助种植劳动实践基地,开发劳动教育课程,引导学生发展劳动态度、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劳动精神,形成“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益美”“以劳悦心”的劳动教育模式,真正提升学生的劳动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16.
试论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要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任务出发,分析了信息社会中信息素养的概念和内容及当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由高校计算机基础课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一、品德与生活新课程的学生学力评价的概念 笔者曾对本校教师进行调查,采用直觉定位法,请教师就他们在上学期对学生的《品德与生活》学科的评价的实效性进行价值判断。结果发现,绝大多数教师的评价介于不满意至一般之间。而且从他们的座谈中发现,他们对学生的评价仅仅限于知识、理解和技能层面,很少涉及学生的行为习惯,更没有情感态度和思考力方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主要以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学生道德情感培养的重要性为主要依据,从营造形象生动的情境,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实施道德实践活动,把道德情感付诸行动这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教师往往侧重对学生进行课本知识的强化和训练,容易出现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现象,这样下去,提高不了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孔老夫子曾云:知之者不  相似文献   

20.
伍玉慧 《教师》2011,(28):90-90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教师往往侧重对学生进行课本知识的强化和训练,容易出现"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现象,这样下去,提高不了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