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我反思是指"教师把自己的教学过程作为思考的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结果进行分析,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使其更具合理性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促进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实现专业成长。由此可见,自我反思是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自觉而努力地提升自我反思的水平和能力。本案例记录了我在组织中班下学期社会活动"和好朋友在一起"时,从最初的活动设计,到两次修改活  相似文献   

2.
杨小红 《教师》2014,(27):65-65
正著名作家老舍说:"文章不厌百回改。"意思是,一篇文章只有经过反复的修改,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使其更加完美。鲁迅先生说:"作文的精华就在于修改。"新课标对小学生修改作文能力的训练提出要求,要求中年级"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高年级"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习作"。修改作文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自己修改作文就是让学生通过自我实践、自我反馈,发现并解决其中的问题,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在作文批改中,加大学生全体参与力度,是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措施。一、当前农村小学高年级  相似文献   

3.
我们对学生的作文评价方式多以教师的单向打分和评语为主,学生一般只是作文评改的"看客",他们对老师的批改似乎较"冷漠",较少"有动于衷".本文提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教学合一,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点燃修改作文的热情."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忙"起来.在小组合作的作文修改中明确修改提升的路径,增强学生自我修改、自我提升的可操作性,激发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兴趣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在揣摩修改中提高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4.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习作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习作的修改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呢?一、让学生明确习作修改的目的对于修改习作,学生有许许多多的心理障碍,所以我们首先必须扫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告诉学生修改文章的目的是使写出来的文字更好地表  相似文献   

5.
一、具有有效教学行为教师的普遍性特质 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实现合理的、灵活的行为的能力.笔者采用现场课堂观察的方法,通过对100堂课的教学分析,结合国内外有关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资料认为,合理、灵活的教学行为决定于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和"教学监控能力".  相似文献   

6.
生物教学中元认知监控技能训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学元认知监控技能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业成绩的关键因素。在教学中,要遵循"从知识学习到技能训练,从单项技能训练到系统整体训练"的原则,对"计划、组织、监测、调节、反思"五项技能,按照"八环节"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训练。训练中借助测评分析表、自我检测卡、提问单、"小教师"活动等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监控调整学习行为。研究表明,元认知监控技能训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水平、学习适应性和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7.
庞绍勇 《小学生》2013,(5):80-80
自主评改作文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古人有"文不厌改"、"月锻日炼"之语,叶圣陶先生也曾说:"作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新课标也特别强调了学生的自改,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要"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改作文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一、让学生在故事激励中萌发冲动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的学习需具备的条件是:"学习材料对学生而言有潜在意义。"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自改兴趣是培养学生自改能力的  相似文献   

8.
"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这句话充分道出修改对于写好作文的重要。学生要写好作文,必须具备自我修改的能力。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9.
王学进 《生活教育》2014,(1):116-119
正习作教学应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教学实践中,只有为他们搭建适合的"评改支架",教给他们主动修改的"路径",才能提升他们善于评改的品质,形成高效评改的能力。一、创建"量表",引领主动评改方向叶圣陶指出:"习作评改应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  相似文献   

10.
优秀的习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反复修改而成的。在小学生完成作文后,教师要教会学生修改的方法,要指导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反复修改。文章只有反复修改才能具体、生动、形象。所以,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自我修改,要培养学生自我修改文章的优良习惯和能力。对此,我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浅见。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是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积极思维的过程,也是将新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它是在写作实践中形成的.鲁迅先生说:"文章是改出来的."叶圣陶先生反复强调:"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习作者本人."《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因此,我认为作文教学要克服传统习作教学中学生只知"作"而不知"改"的弊端,把习作的评改权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12.
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价,学生才能知道自己的作文好在哪里,有何不足,该如何修改,从而逐渐提高写作水平。作文评价中应当坚持指导性原则、激励性原则、互动性原则和多样性原则,可以采用分层评价法培养写作兴趣、模糊评价法激发创作欲望、鼓励学生自我评价提高感悟能力、多元评价拓宽写作视野。  相似文献   

13.
关注习作的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版课标提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的要求。自我修改注重的是修改的自主性、独立性;相互修改注重的是修改的合作性、互补性。一、对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相关问题的认识1.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是习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目标中提出,要"注重写作过程中搜  相似文献   

14.
作文修改方法的指导,是培养学生自我修改能力、提高作文能力和作文水平的一条主要途径,也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重点阐述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合理利用电子白板进行作文修改方法的指导和训练,提高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兴趣和能力,推动作文修改能力和作文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新的课程标准中非常重视教师的教学反思,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作为教师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中的得与失,对自己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审视,形成自我反思意识和自我监控能力,有利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逐步完善教学技艺,从而实现教师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现将我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性教学策略进行探讨。一、克服教学心理障碍,积极开展教学反思  相似文献   

16.
正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在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切地体会到,如果教师只知道勤奋教学,而不注意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增强自我评价、自我纠错、自我提高的能力,才能逐步成长,迈向教学艺术的殿堂。  相似文献   

17.
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其在教学中的课程体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也影响了学生后期课程教学中的主动学习行为.研究表明良好的前期课堂体验感知会对后期学生的主动学习行为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能有效促成大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较高的学业成就.同时,大学生前期参与教师课程教学所形成的"第一印象"会影响学生在后期较长时间内对于该课程学习能力的自我认知;而这种能力越强,大学生后期所表现出来的主动学习行为及动机越强烈,且大学生前期课堂体验通过增强学生自我认知能力来提高其后期主动学习行为的效应,明显高于两者之间的直接效应.因此,通过高等教育中教学体系(教学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机制等)的优化,改变大学生的自我认知系统,促进大学生课堂主动学习行为的产生,也就成为了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教师教学效能感来源于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的概念,他将其定义为"个人对自己在特定情景中,是否有能力去完成某个行为的期望"。将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应用于教学而衍生出了教学效能感的概念。幼儿教师教学效能感是幼儿教师在日常生活和  相似文献   

19.
汪建梅 《教师》2015,(4):127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是将"教学实践"与"教学反思"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目的的教学行为。那么,我们应该"反思"什么呢?笔者试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反思"。1.反思自己,正视得失,与时俱进(1)反思自己在教学中成功的经验。每一堂课,哪些教学手段与方式  相似文献   

20.
"开放性教学"就是一种教师点拨启迪、学生自我发展的教学方法,讲究学生活动为主、学习行为开放等原则,旨在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在近几年的工作中,通过大胆尝试,取得了点滴经验,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