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保趣闻     
介绍两则关于垃圾的趣闻,希望大家阅读之后,善待我们将要抛弃的垃圾。在抛弃它们之前,想想是否还有其他用途,把你奇思妙用垃圾的方案告诉我们,“我爱地球”栏目将选登优秀的方案。保护环境,爱护地球,从身边小事做起。  相似文献   

2.
<正> 地球像一位慈祥的母亲,无私地为我们奉献着她生命的一切。她为我们提供食物,给予我们呼吸的空气,为我们创造了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尚不说敬她、爱她、回报她,至少我们应该善待她! 然而,当人类不断地以一种又一种新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提高自己生活水平的同时,却忽略了这一切给地球母亲所带来的严重伤害。瞧!温室效应的出现就向我们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3.
一、“善待学生”——作为大学的核心理念 大学是一项千秋万代的事业。大学的发展必须面向未来,应该有自己的理念。我们在中山大学试图提出一些理念,并希望成为中大全体师生的共同信念。我们提出,“大学是一个学术共同体”、“教授就是大学”、“善待学生”,而这三个概念已经成为我们这所大学至关重要的核心理念,大学的各项工作也都应围绕这三个核心理念而展开。  相似文献   

4.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今年地球日纪念活动的主题是“善待地球”。其实,善待地球也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家园。提出“善待”,就是发生过“不善待”或破坏地球生态环境的行为,其结果只能是自讨苦吃,自毁家园。  相似文献   

5.
<正>一、聚焦结论,在梳理问题中形成学习任务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读!(生读课题)师:这是第六单元导语中的一句话,读!生(读):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师:我们与大地的关系非常密切。我们只有善待大地,大地才会善待我们;我们必须要善待大地,其实这样就是善待我们自己,因为我们——生(读):只有一个地球。  相似文献   

6.
一、过量肉食如何伤害了地球 过量食肉至少伤害三个对象:动物、你自己和地球。过量食肉对人的健康不利,这是我们都知道的;杀戮动物是对动物生命的不尊重,我们也完全理解:但过量食肉是如何伤害地球的呢?请看下列“罪状”.  相似文献   

7.
蔡剑媚 《教学考试》2023,(21):58-61
<正>本期我们探讨一个很有爱的话题——人与动物之间的友谊。地球本就是人类与动物共同的家,人类和动物是相互依存的。我们应该善待动物,敬畏生命,学会与其和谐相处,构建“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的天人之境。和平是人类世界的主题,共生是天地宇宙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语文教材第二册的编排中 ,每个单元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第三单元是 :“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大家都爱她。”第11课《美丽的小路》是一篇童话故事 ,通过“一条美丽的小路变脏 ,又变美变亮”这条主线 ,让学生意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体会到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认识到自己应负起保护环境的义务。《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  相似文献   

9.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热爱地球,保护环境,这是我们每个地球人都应该遵守的誓言。保护环境,应该从小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我爱地球”栏目是同学们的知心朋友,是属于大家的、展示才华的小小舞台和宣传阵地。现在,我们正在组织一次大家都能做到的比赛———环保剪报,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自己的积累和参与,获得更多的知识,发挥自己的潜能,制作出满意的作品。参赛要求参赛形式:个人,小组。内容要求: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结合自己的体会和活动创编剪报。具体内容包括:①报刊刊名(自拟);②环保日记、倡议书、童话作文等;③环保趣闻、知识卡片、…  相似文献   

10.
紧扣题目理解《只有一个地球》□景泰县条山镇第二小学陈国芳《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是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好教材。课文围绕题目《只有一个地球》,一层一层揭示出“地球资源有限”,号召我们保护地球,保护环境。课文首先介绍宇航员遨游太空时看到的这一个美丽、...  相似文献   

11.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地球的知识 ,说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育学生要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目标 :①联系课文中语言环境理解“渺小”、“恩赐”、“慷慨”、“枯竭”、“再生”、“遨游”等重点词语 ,并会用“渺小”、“贡献”造句。掌握本课的说明方法 ,理清文章层次、段落间的关系 ,了解有关地球的知识。②培养朗读能力 ,能写出读后的收获。③教育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要从我做起保护地球。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说明地球上人类的活动范围很小 ,资源有限 ,不能移居等几方面知识的。教学难点 :理…  相似文献   

12.
[题目一] 鲁迅先生曾说:“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地解剖自己。”诚然,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但更应该直面自己的缺点,善待别人的批评,这样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3.
案例探究材料:2006年4月22日是第37个“世界地球日”,2006年的“世界地球日”的宣传主题是“善待地球——珍惜资源、持续发展”。为了理解地球母亲的处境,我们来感受地球的叹息。  相似文献   

14.
许慧  周波鸿 《山东教育》2000,(28):29-29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理解地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并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便成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 ?  一、初读课文,激发兴趣 开课伊始,初读课文,教师让学生根据预习提示通读课文。思考这样几个问题:这个地球是怎样的 ?我们该怎样对待地球 ?学生在了解了课文的基本内容之后,教师板书课题《只有一个地球》并在“只有一个”下加着重号,教师设问:“为什么说只有一个 ?”“我们人类能否在其他星球上居住生活 ?”让学生初步感知地球与人类关系是何等密切。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  相似文献   

15.
1教材分析 生物课程标准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勤于探究、勇于实践。本节教材中选取的“生物圈Ⅱ号”的模拟实验就是科学家大胆创新和勇于实践的典型实例。通过分析和讨论“生物圈Ⅱ号”的得失,让学生认同“地球是我们人类惟一的家园”,从而提升学生善待和保护环境的强烈意识。在此基础上,学生会很自然地去反思破坏环境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十四岁那年的整个暑假,我捧着《小妇人》这本让我着了迷的书在阁楼里反复阅读着,每每读到贝思因为帮助他人而染上猩红热,不久便离开人世时,眼泪就会止不住地往下掉。那时我总和妈妈说,如果世界可以停下来就好了,我永远不用长大,你们也会一直在我身边。妈妈笑着说:“傻孩子,如果永远没有人死去,那地球就挤得站不下了。”爱,是我们离开人世时唯一能带着的东西。把每天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好好度过,善待亲人朋友,善待自己,善待每一个陌生人。——Lavender  相似文献   

17.
我们星球上有成千上万种动物,为了研究它们,“动物学家”诞生了。但是动物的种类多得浩如烟海,还需要“分类学家”把它们划入属于自己的小团体,比如鸟类、鱼类、哺乳类动物等。没有一个人有精力研究所有的动物,  相似文献   

18.
一、播放录像 ,引发学生的兴趣孩子们都爱看生动而有趣的动画片。为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课前播放一段“动物世界”的录像 ,看后提问 :“动物世界里的动物有趣吗?谁能把你看到的动物说给大家听一听?”这时 ,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叙说自己所见到的各种动物。在此基础上 ,教师再联系生活实际 ,引导学生回想一下自己见过什么动物 ,在什么地方看到的 ,它长得什么样子 ,怎样活动的(可以加表演)。这样就引发了学生们说的欲望 ,他们都兴致勃勃地口述对小动物的所见所闻。然后 ,教师小结 :“刚才同学们介绍了这么多小动物 ,像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小…  相似文献   

19.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周围的环境也发生了变化。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劣,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地球在痛苦的呻吟;美丽的首都北京近年来屡遭沙尘暴袭击;中华民族之“摇篮”黄河再也无力给予儿女更多的乳汁,甚至已无力潇洒地奔向大海,退化的草原已吸干涓涓细流,干旱的高原阻断了丰沛的水源,断流问题日益严峻。“人类只有一个生存的地球。”“保护环境靠大家。”这些带有全球性的呼吁和警告性的呐喊,告诉我们进行保护环境教育迫在眉睫。有人认为环境教育是自然学科的事,与语文沾不上边,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语文学科课程总目标明确提出,语文学习要培养地球是我家学生爱国主义情感,而保护环境是爱国主义情感的具体体现。因而,语文教育与环境教育是密切联系的,语文老师应处处留心,挖掘教材中的环境因素,时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20.
一直以来,许多教师在上课尤其是在上公开课时,都希望自己的课能上得顺顺当当,即能按自己预设的路线走,不要出现什么“意外”,以致把课给上“砸”了。为此他们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导语、过渡语,甚至连每一个环节几分钟都作了安排,期望在这样的“缜密”、“完整”而且“天衣无缝”中上出一节好课来。然而阅读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是教师在课前备课中能够完全预见的,因为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有规律可循,又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其实如果我们能在课堂教学中正视这些意外,善待这些意外,并及时地转化这些意外,我们的课堂更会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