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蒙古豳王家族的庇佑,河西地区的回鹘佛教文化得以持续流行。学界一般确认酒泉文殊沟本回鹘文《金光明最胜王经》是时代最晚的一件回鹘文文献,但最新的研究成果却证明此说不确,酒泉文殊山万佛洞发现的回鹘文题名,有的甚至比这一文献时代更为靠后,证明至少到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止,河西西部酒泉至敦煌一带地区仍然存在着回鹘佛教集团,继续行用回鹘文。这一发现,确证明清时期回鹘佛教文化在酒泉文殊山一带的流行,这里成为回鹘佛教文化的最后一方净土。回鹘佛教与佛教文化的保留,为后来裕固族佛教的繁荣和传统文化的长期保持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2.
《河西学院学报》2019,(1):12-28
宋元之际,伴随着佛教在回鹘民众中不断洪传与兴盛,回鹘佛教文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回鹘佛教文学经历了一个发展成熟的过程,早期文学作品基本上为译经文学作品,由梵文、吐火罗文、汉文等文本翻译而来的,包括原始剧本、佛传故事、本生故事、譬喻故事,等等;至中后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编译作品或原创作品,一些汉文、梵文佛典被改编成韵文体佛典,还涌现出回鹘文原创作品,包括哲学原著、诗歌、碑文、题跋,等等。回鹘人在翻译汉文佛教文学作品时,倾向于借鉴并综合多种汉文版本,还善于进行一定程度的改编,将散文体编译成优美的韵文体作品。回鹘文诗歌有着独特的押韵方式与韵律节奏,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首韵法。回鹘文佛教文学作品数量庞大,内容丰富,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佛教文学以及西域佛教文学的宝库,并对河西地区的蒙古族以及后来的裕固族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一)根据历史学家们的研究,在公元十世纪末,喀喇汗王朝的萨士克·布格拉汗时期,伊斯兰教开始传入现今新疆喀什一带,然后逐渐传到和田、库车、吐鲁番等地,取代了曾经长期盛行的佛教。①随着宗教信仰的变迁,维吾尔族的文字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阿拉伯字母式的文字逐渐代替了回鹘文。但这一过程是漫长的。明代的高昌、哈密地区还在使用回鹘文,《高昌馆来文》、《高昌译语》等文献仍是用回鹘文书写的。由此可见,阿拉伯字母式的文字同回鹘文在新疆各地并存的时期有四、五百年之久。维吾尔族人民使用多种文字,主要的有突厥文(又称作“突厥如尼文”或“鄂尔浑—叶尼塞文”)、回鹘文和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阿托伯字母式的文字历史最长,将近一  相似文献   

4.
在敦煌研究院珍藏的古回鹘文残卷中,绝大部分都是仅存数行或数字的小残片,其中最完整的卷子是一大张四面的回鹘文佛教经卷。该文书系元代刻本,内容是《八十华严》(Buddh(?)vatamsaka)的一部分。不久前,该文书经中央民族学院耿世民教授释读、翻译,刊布于《民族语文》1986年第3期。除此之外,比较完整的文献即当推在此刊布的这件回鹘文书了。  相似文献   

5.
回鹘文《玄奘传》译至汉文,汉文本名著《玄奘传》共十卷,详细记录了公元7世纪我国伟大的旅行家、翻译家和佛教大师玄奘的生平事迹。相关回鹘文《玄奘传》研究材料有必要做进一步梳理分析,可以从两个角度分类进行综述:一是对回鹘文《玄奘传》的分卷研究情况,二是对回鹘文《玄奘传》综合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6.
回鹘文是维吾尔族先民—回鹘人于公元8世纪前半叶以古代粟特人使用的草体粟特文为基础创制的音素文字。回鹘文产生后,不仅在回鹘文化历史上,而且也在北方诸民族文化历史上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北方的许多民族以回鹘文为基础创制了自己的文字。本文以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回鹘文研究的新成果为依据,结合汉文史籍的有关记载,初步推定从公元10世纪起至今,回鹘文一直广泛传播在西起阿尔泰山,东至辽河流域一带的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中。契丹小字,蒙古文以及后来的满文、锡伯文之创立皆受到回鹘文的影响。回鹘文、契丹小字、回鹘式蒙古文、满文和锡伯文具有源流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次刊布敦煌莫高窟北区出土的两件回鹘文佛教文献残片,即B157:13和B97:7,并考释其内容,对回鹘文原文进行了拉丁文转写、汉文翻译和简要注释.  相似文献   

8.
回鹘为我国汉文史籍对唐代游牧于漠北高原一带的古代维吾尔族的族称。公元744年,回鹘人曾在漠北高原建立了回鹘汗国。这时回鹘人长期过着“居无恒所,随水草流徙”的游牧生活,使用古代突厥文(又称古代突厥——如尼文或鄂尔浑——叶尼塞文)。公元840年,由于自然灾害和内乱以及黠戛斯人的入侵,回鹘汗国灭亡。回鹘各部除一小部分留居原地外,大部分分三支西迁。其中重要的一支迁到吐鲁番盆地,建立了高昌回鹘王国,史称西州回鹘。这一支回鹘人在与当地土著居民接触、融合后形成了今日新疆的维吾尔族。另一支迁到了甘州(今甘肃张掖),史称甘州回鹘。他们是现今裕固族的祖先。还有一部分迁到了长城附近,后逐渐与汉族和其他民族融合。  相似文献   

9.
公元840年,雄据漠北的强大回鹘汗国,由于天灾人祸,内部变乱,终于被黠戛斯人攻灭;部众四散逃走,其中的一支迁到河西走廊,与贞观六年(632)和武后延载元年(694)即迁入此地的回鹘部众结合在一起,先依附于吐蕃;公元848年后又归属张仪潮的归义军。到唐末五代,“中原多故,王命不及,甘州为回鹘所并,归义诸城多没。”一个以甘州为中心的控制部分河西地区的回鹘政权——史称河西回鹘(或甘州回鹘,以  相似文献   

10.
耿世民先生是著名的回鹘文研究专家,对西域敦煌出土的回鹘文佛教文献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成就卓著,为国际学术界所推重。他率先刊布了中国收藏的众多回鹘文文献,如《弥勒会见记》、《十业道譬喻蔓经》、《八十华严》、《大白莲社经》、《阿毗达磨俱舍论》等,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突厥学界对回鹘文文献进行全面研究的工作。同时,他还以回鹘文佛教文献为基础,系统论述了佛教在回鹘中的传播及影响,具有重要学术意义,被称作中国突厥学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11.
喀喇汗王朝境内的回鹘人于公元10世纪接受了伊斯兰教以后,曾在阿拉伯字母的基础上创制了一套书写回鹘语言的文字,被称为“哈卡尼亚文”,《福乐智慧》就是用这种文字创作的。论文在对其语音描写的基础上,重点与古代突厥碑铭文献和回鹘文文献进行对比,归纳总结了《福乐智慧》语音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回鹘文《金光明经》是一部译自汉文的佛教著作。它与回鹘文《弥勒会见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并称三大回鹘文佛教译著,对我们研究古代维吾尔族的语言、文字、宗教等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该文是回鹘文《金光明经》第四卷第六品的拉丁字母转写、汉译文和注释。  相似文献   

13.
敦煌莫高窟北区曾发现一件叙利亚文景教 回鹘文佛教双语写本残片 ,曾由段晴和张铁山研究刊布。本文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该写本进一步研究 ,指出了前人不足 ,并重新转写翻译了该文献。  相似文献   

14.
敦煌吐鲁番出土回鹘文佛教愿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敦煌、吐鲁番等地发现的回鹘文文献中,有11件属于独立的佛教愿文,此外,还有数量更多的以题跋形式出现的愿文,系回鹘佛教徒用于表达发愿超度、祈福禳灾,及兼表颂赞的应用性文字.其中既有印本,也有写本,更有碑铭题刻.从这些文献看,功德主在布施时,一般都要留下自己的姓名、官职及发愿文或功德记等,以表明自己的愿望,体现出济世度人的大乘佛教思想,是回鹘佛教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从其内容与形式看,回鹘文佛教愿文较多地受到了汉传佛教文化的影响,其中不少作品以其形式灵活,韵律和谐,感情笃实,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情而生动感人,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古代突厥文是我国历史上曾活动于蒙古草原的突厥汉国(公元522——744年)和回鹘汗国(公元744——840年)以及高昌回鹘王国(公元840年以后)使用的一种音素、音节混合型文字。此外,这种文字也曾为古代居住在西伯利亚叶尼塞河流域的黠戛斯(今柯尔克孜族的祖先)使用过。  相似文献   

16.
回鹘文的字形与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吾尔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传统的民族之一。古代维吾尔文化在中亚各民族文化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并且曾给其邻居民族的文化以深远的影响。回鹘文的使用与流传就是一例。据史料记载:公元1204年成吉思汗灭乃蛮后,曾命乃蛮部大阳汗傅塔塔统阿教太子诸王以畏兀字(即回鹘文)书蒙古语,这是蒙古族接受回鹘  相似文献   

17.
回鹘文宗教文献对于古代维吾尔宗教史和语言史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从考占发现所获回鹘文文献看,佛教内容所占比重最大,其中绝大多数译自汉文,少数译自藏文,个别文献译自焉耆——龟兹文等语文。本文所刊布的七件回鹘文佛教文献是本世纪初由伯希和、斯坦因取自敦煌千佛阔17号窟(即藏径洞),现存巴黎国立图书馆伯希和特藏中和伦敦大英博物馆斯坦因特藏中。这些回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的佛经翻译与译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所说的译场指的是中国古时佛教翻译经籍的组织。佛典翻译工作大约从东汉明帝刘庄时开始,到北宋仁宗赵礼禛时停止,即从公元58年至公元1063年,共计一千零五年,是中国翻译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代从事佛典翻译工作的人很多,译出的佛典非常浩繁。译人们在长期译经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翻译质量逐步提高,翻译体制渐渐完善,而  相似文献   

19.
回鹘文本《慈悲道场忏法》是现存最重要的忏悔文文献,对研究回鹘语文及回鹘佛教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本文对吐鲁番发现的七叶回鹘文《慈悲道场忏法》原文进行了拉丁字母转写及注释。  相似文献   

20.
7~13世纪古代维吾尔人民及中亚各民族曾经相继使用过突厥如尼文、回鹘文,并用这些文字创作了许多文学作品,记载并保存了大量有关社会、历史、佛教、经济等方面的文献。笔者在历史语言学和比较语言学的基础上对突厥碑铭文献《阙特勤碑》、回鹘文佛教文献《弥勒会见记》及另一部回鹘文文学名著《福乐智慧》的名词格位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