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认为奥登堡考察队掠去的睒子本生故事画为莫高窟第433窟的壁画,并在此基础上同时对敦煌石窟其他的睒子本生故事画作了比较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对敦煌莫高窟第294窟顶西披、南披部分壁画进行考释,确定此画是须达拏太子本生,依据《太子须达拏经》绘制。进一步对敦煌石窟中的须达拏太子本生画进行梳理,重点对第423、427等窟的此内容进行考释,并将第294窟须达拏本生画中现存的榜题与敦煌文书中此故事的榜题写本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3.
佛教自西汉末东汉初传入中国,佛教艺术为了传播佛教思想文化而随着佛教思想渐趋中国化演变成具有本土性、民族性的艺术。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主要组成部分,在题材内容、人物造型与结构布局、线描勾勒与赋彩设色等方面都较好体现了中国化佛教艺术民族化、本土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古印度佛教经文《佛本生故事》对泰国古代文学在文学形式与思想方面的影响进行了论述,指出在思想继承的同时,也存在批判。  相似文献   

5.
克孜尔石窟营造年代早于敦煌莫高窟一个多世纪。莫高窟北朝时期的石窟,从窟形到壁画艺术深受克孜尔石窟的影响。本文以莫高窟与克孜尔石窟中画幅内容相同的故事画为例,从表现形式、构图艺术上对比分析,说明克孜尔石窟与莫高窟之间的源流关系。以此证明莫高窟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克孜尔石窟中的故事画,并使佛教故事形式更完美,构图更巧妙,内容更丰富,篇幅更宏伟。  相似文献   

6.
本文整理和分析了佛教本生故事大施抒海,并对吐峪沟第44窟相关壁画进行了释读。结论认为,吐峪沟壁画莲华夫人缘应该更名为抒海本生。  相似文献   

7.
敦煌莫高窟第465窟壁画是藏区以外现存最早、 最完整的藏传风格寺庙壁画,在藏传佛教绘画史上具有重要的断代意义。该窟壁画中的个 别双身图像不见于传统的藏传佛教造像体系,对壁画双身像身份的确定,有助于对整个壁画 表现的宗教义理、教派传承,乃至于艺术风格和创作年代的判定。作者根据谢稚柳先生《敦 煌艺术叙录》的藏文记音和藏传佛教造像学描述,对壁画中的双身图像进行了初步的辨识。  相似文献   

8.
龟兹佛教壁画中的乐舞文化是我国新疆阿克苏市拜城县古代龟兹国的音乐与舞蹈,再现了古代龟兹历史文化,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促进了龟兹佛教乐舞文化的产业化发展,实为做好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举措。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浅谈龟兹佛教乐舞的产业化路径。  相似文献   

9.
克孜尔石窟是新疆石窟遗迹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一处,也是我国建造最早和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它位于新疆拜城县克孜尔镇东南七公里木札提河北岸崖壁上,已编号洞窟达236个。石窟是佛教艺术的综合体,它包括建筑、雕塑和壁画。克孜尔石窟因经过历史沧桑变化,建筑遭到重大破坏,雕塑已基本无存,只有壁画保存较好。克孜尔石窟的壁画,除了各种尊像、世俗供养人像和装饰图案外,主要有三大类:即佛本生本生故事画、佛因缘故事画和佛传画。这三类不同主题的故事画,基本上概括了克孜尔石窟壁画的主要内容。本文仅就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0.
啖子本生图盛行于北朝时期,莫高窟与西千佛洞保存着诸多图例。啖子故事以孝道为主题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十分吻合,特别是北周至隋代十分流行。本文主要分析啖子本生图,对其构图形式,即横幅多场景画卷形式的展开与样式上的发展进行探讨;并与印度、犍陀罗、克孜尔及麦积山、云冈石窟的例证进行比较,详细验证敦煌壁画中啖子本生的画卷形式、连环画形式及异时同图法等,认为敦煌壁画中的睒子本生并非汉代传统形式的延续,而是在印度·犍陀罗的影响之下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造像比例、塑像制作、形象特征、衣冠服饰等方面,探讨莫高窟早期三窟的佛教造像,推测早期三窟佛教造像是根据一定样本进行制作的,样本来自中原,或从西域传入.进一步论证三窟为同期开凿,是莫高窟现存最早的一组洞窟.  相似文献   

12.
敦煌莫高窟存中有大量经变画,在藏经洞发现后的百年中,学界虽然对这些经变画做了一定研究,得出一定成果,但经变画研究仍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其中金光明经变的有关研究比较少,可近年来却鲜有进展,且未来前景广阔。本文试图对莫高窟金光明经变的研究历史做一总结论述,以方便同好研究使用。  相似文献   

13.
对莫高窟唐五代供养人服饰中出现的领型形制进行了分析,归纳出六种领型,它们是直领、交领、圆领、绻领、袒领、方心曲领;并就这六种领型与服装款式搭配关系和领型与性别、等级之间的关系、领型形成的渊源进行了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14.
敦煌莫高窟唐代绘画颜料分析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现场调查和大量绘画颜料试样分析 ,介绍了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画彩塑颜料的分析结果。又与莫高窟早期及新疆克孜尔石窟绘画颜料对比研究 ,论述了莫高窟唐代绘画颜料的特征及应用规律。同时 ,通过大量的模拟试验和对壁画变色颜料试样的分析 ,研究了莫高窟壁画颜料的稳定性 ,特别研究了铅丹的变色机理。最后还论述了防止壁画颜料变色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实际调查所获资料,结合作者多年讲解工作经验,从莫高窟开放洞窟的选择,参观路线的确定,游客调查、讲解员培训、游客管理对策等方面,探讨了莫高窟的游客管理问题,揭示了如何从游客管理的角度,处理好文物保护与旅游开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由于中国五代以前的画作大都已散失。幸存下来的敦煌莫高窟壁画则给我们提供了重要实物例证,为我们研究和了解中国古代绘画甚至历史、文化等都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形象和图样。本文就早期敦煌莫高窟壁画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莫高窟第44窟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第44窟壁画材质及工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其起甲病害做了初步探索。研究表明,莫高窟第44窟存在三个不同时代的壁画,病害以起甲为主。不同时代壁画,其地仗中的土沙比有很大的不同,所用的颜料各个时代亦有差别,起甲颜料样品存在弯曲及断裂现象。通过对第44窟环境及材质的研究,为下一步研究莫高窟壁画起甲病害机理提供了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8.
莫高窟因其文化价值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窟区栈道作为游客游览通道其安全性受到了高度重视。本文通过对窟区栈道混凝土的现状进行调查,归纳了窟区混凝土的四个主要劣化形式,有开裂、钢筋暴露、表面磨蚀及构件脱落。并利用超声回弹综合法对窟区栈道混凝土的强度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混凝土强度已不能满足设计要求,且损失程度为10.7%~43.3%。最后,从窟区环境角度出发,分析了窟区气候条件对混凝土劣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面对旅游开放热给遗产地带来的挑战,敦煌研究院的探索和实践之所以成功,一个重要的因素就在于莫高窟的管理体制始终未变:有一个依法设立的保管机构;能够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和义务;能够制订并实施长远的发展规划不动摇;能够聚集协调国内外多学科专家为文物保护和旅游开放的提升、进步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莫高窟洞窟内微气流的运动规律,2014年9月对第131窟、第138窟及第172窟的窟内温湿度及气流速度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显示:洞窟内气流速度分布范围为0.15-0.3m/s,与温差呈正比,与距门的距离呈反比;夜间,洞窟内气流分布具有特殊性。本研究初步验证了洞窟内气流符合热压通风原理,并提出了洞窟内通风有可能还受莫高窟周边自然环境影响的猜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