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3 毫秒
1.
《昆虫》一课的教学,学生很难把“昆虫”和“虫子”两个概念区分开来而形成抽象的“昆虫”概念。他们只知道蚂蚁、蜻蜓等是昆虫,却不知道昆虫是什么?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时,教师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引导学生分组观察蚂蚁,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应提示学生:先注意蚂蚁的身体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然后依次看看蚂蚁的头部、胸部、腹部各有些什么。使学生逐步学会先整体(身体)后局部(头、胸、腹)和按顺序(头→腹)观察的方法。之所以这样作,是因为学生观察事物时,往往缺乏明确的目的,总是这里看一下,那里看一下,很难抓住事  相似文献   

2.
让学生学会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课的任何一项活动都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然而生活中真正会科学观察的人却不多。如何通过科学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科学观察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呢﹖下面是我个人在苏教版《科学》教学中的一点体会。一、学会有目的地观察如何让学生学会有目的地观察呢﹖我们可以以课堂为契机,多让学生经历有目的的观察活动。上《观察蚂蚁》这一课时,我问学生:“蚂蚁在我们周围到处可见,你们知道蚂蚁是什么样子的吗﹖”这下可把他们难倒了,因为平时没有认真观察,所以大家只知道它是小小的,黑黑的,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学生也回答不出来,有的学生还偷…  相似文献   

3.
一、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为了反映生活,要想准确地反映生活,就必须了解生活。了解生活的方法是学会观察,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怎样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呢?  相似文献   

4.
化学实验中学生要对产生的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判断,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他们知道观察什么,怎样观察,选择什么样的观察方法,使之逐步学会仔细、敏捷、全面、系统地观察分析及抽象思维,提高观察质量,向理性认识发展。  相似文献   

5.
对于天真好奇而又单纯幼稚的小学生来说,学会观察事物是最切实、最基本、最经常的要求,也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要求的一个基本内容。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搞好学生的观察训练,培养他们观察事物的能力呢?一、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是搞好小学生观察训练的首要条件。小学生观察有了明确的观察目的、任务,才会有观察的定向性,不仅能避免因随意观看而分心和印象淡漠,而且能避免无关刺激的干扰,保持稳定的注意,使其指向必须知觉的方面,很好地完成预定的观察任务。有位教师在给一年级学生上《小小的船》一课时…  相似文献   

6.
化学实验中学生要对产生的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判断,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他们知道观察什么,怎样观察,选择什么样的观察方法,使之逐步学会仔细、敏捷、全面、系统地观察分析及抽象思维,提高观察质量,向理性认识发展.  相似文献   

7.
进行线描写生活动能让儿童更深刻地认识事物、表现事物,从而提高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造型能力及审美能力。那么,孩子在线描写生中如何进行观察,怎样表现才能驾驭线条这种美术语言,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呢?让孩子们学会"看",看什么、怎么看,是进行线描写生的首要条件。教师要在学习活动中调动孩子的知觉体验,唤起对描绘的事物的兴趣,他们积极主动地对事物进行研究,才能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线描写生如何进行表现,在表现中应该引导学生注意哪些问题,最后呈现出什么样的作业效果,在表现过程中孩子们得到了哪些能力发展,是进行线描写生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化学实验中学生要对产生的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判断。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他们懂得观察什么,怎样观察,选择什么样的观察方法,使学生逐步学会仔细、敏捷、全面、系统地观察分析能力,提高观察质量,向观察的更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一、解决"无米"问题1.以生活为源泉,指导学生观察生活。首先,学会跟踪观察。对周围的某个事物或身边的某个人物,进行连续的、多次的、反复的观察(这种观察,一般不是一次两次能够完成),从而获取真切、详实的习作材料。这是学会观察,养成观察习惯的起步阶段。其次,学会定向观察。对周围诸多事物或人物,进行有选择、有方向、有重点的观察,从而获得真实、具体的习作素材。这是"跟踪观察"之后,学会观察,养成习惯的提高阶段。再次,学会随机观察。在自己广阔的生活空间,时时处处留心观察,随时随地发现、捕捉生活中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最后,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会分门别类、循序渐进、有目的地、有计划地观察;学会抓住事物的特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观察,全面认识和了解事物。  相似文献   

10.
观察是写文章的基本功。所谓"观察"就是对周围的人或事物的留意,抓住人或事物的特征,注意一事物与其他事物间的区别,注意不同的人具有的个性。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其次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按空间方位顺序和时间顺序观察,抓住人或事物的特征去观察,为以后的写作积累素材。  相似文献   

11.
张记保 《河北教育》2005,(19):39-39
作文类似居家度日,“手里无粮,心里发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平时不注意观察和积累生活素材,一遇作文便惶惶然,茫茫然。学生作文材料主要来源于生活实践和对事物的观察。但他们活动的范围有限,经历少,见闻少,脑子里的印象多是零碎、散乱、肤浅、朦胧的。教师要“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观察,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养成观察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12.
化学实验中学生要对产生的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判断.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他们懂得观察什么,怎样观察,选择什么样的观察方法,使学生逐步学会仔细、敏捷、全面、系统地观察分析能力,提高观察质量,向观察的更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归纳、总结自己学习的全过程,形成学习的能力,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达到会观察、会阅读、会归纳、会总结的目的,使学生能够终生受益。一、教学生学会观察要让学生学会自行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必须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本领。观察能力强的人,就善于发现大自然及日常生活中的奇景趣事,能够了解各事物之间的联系及事物的规律,从而进行形象地描绘、完整地叙述,并与他人进行…  相似文献   

14.
陈珅 《甘肃教育》2010,(9):31-31
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应注意:联系实际、多角度观察、观察要有深度。在学生观察之时,教师首先要让他们观察所学的知识哪些在实际中见到过或与实际有联系,有何特征,从而让他们对观察对象有初步的了解。然后,再引导他们对事物多角度地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往往具有无意性、情绪性、轮廓性和片面性等心理特点。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加以培养。我认为首先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1.激发观察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注意认识事物和研究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小学生的感知正处在发展阶段,知觉情绪性比较明显,容易被一些新鲜的事物和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所吸引,因而要让学生主动、自觉地观察就必须激发他们观察的兴趣。学生一旦对观察产生了兴趣,久而久之,就能养成主动观察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16.
观察能力是一种特殊的、发展水平较高的知觉能力,是迅速而敏锐地注意有关事物重要细节和特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提高其他能力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各种途径和方法。要激发观察兴趣,培养观察习惯;必须明确观察目的;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注意观察顺序;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注重引导.让学生学会观察事物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是迈向创新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周围事物缺乏认识,硬要他们去表达,去反映则是不可能的。对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写出来的章才会真实感人。  相似文献   

18.
学生观察事物往往浮光掠影,只看个大概,不看个仔细。习作时只注意直观现象的描述,忽视抽象思维的发挥。一篇作文寥寥数语,只能写出事物的梗概,缺乏具体感、生动感。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一是学生观察要细心,二是教师指导要具体。现就这方面谈谈我的做法:一、精心拟定观察提纲,细心观察整个画面学生观察事物时,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即:在他们视及的范围之中,人、动物和静物交错在一起,只注意人、动物的变化,而忽视静物的反应,不知道以“静”能衬“动”;只注意人、动物的大动作,而忽视小动作(如人的眼神、脸部表情等等)。在看单一景物时,只注意显眼处,忽视隐蔽处。对学生观察时容易忽视的地方,我都把它作为指导的难点,做观察准备时精心拟定出切实可行的观察提纲,提出具体的  相似文献   

19.
引导学生准确地观察社会和自然。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培养他们观察美和发现美的能力。观察前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使他们做到有的放矢,有重点,有顺序。注意同类事物相互比较,发现其外表下独特的美。发挥想象,使观察的事物变得生动、形象,发现事物的内在美。  相似文献   

20.
教学生学会观察深圳南油小学孙连春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感知活动。是学生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只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如何教学生学会观察呢?一、观察要有序。文章要言而有序,才能让人清楚地知道文章所表述的内容。观察事物也不例外。如何把多面、多角度、纷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