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动     
朋友,每当你走向讲台,你不觉得那里是一方一尘不染的圣地吗?每当你面对一双双信任的眼睛,你不觉得肩上的担子既沉重又令人自豪吗?朋友,我不知道你是否有同感,可每当我置身在学生中间都会时时被感动,为他们纯真的热情而感动,被他们求知的渴望而感动,被他们鲜活的生命而感动。农民因丰收而感动,军人因护国而感动,教师因育人而感动!感动就是无私的奉献,站在三尺讲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哪怕青丝化白发,教师依旧在奉献着。愿所有的学生超越自己,面对满园春色,只是欣赏,从不占据;遍野的桃李,只是培养,从不索取。如春蚕吐丝,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  相似文献   

2.
大学毕业后.我幸运地成为一名乡镇中学语文老师,走上三尺讲台,是学生们给了我无限的感动,是他们让我重新审视自己.进一步解读教师的神圣与伟大。我曾写过一首诗来记忆初为人师的生活.刊发在《诗歌榜》2009年第1期上:  相似文献   

3.
有一种感动叫平凡,有一种奉献叫坚守。他是一名普通教师,20年前怀揣着教育梦想,走上了三尺讲台。无论时光怎样变迁、环境如何变化,他始终用默默地付出、无私的爱心帮助和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他就是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信息学院测控系副主任、党支部书记刘升。  相似文献   

4.
说起青州市的文化名人.就不能不提退休教师刘杰。老人鹤发童颜,精神矍铄,儒雅的外表下有一颗永远不老的心。在职时,三尺讲台甘洒汗水育桃李;退休后,翰墨丹青耕耘不辍结硕果,刘杰带给人们许多的感动。  相似文献   

5.
<正>课堂活动是一种体验,有了情感升华,体验才会更有味道。如同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一样,课堂上不缺少感动,缺少的是善于拨动感动琴弦的巧手。理想的课堂教学,感动无处不在。一、走进教材,相遇感动从课程内容设置来看,可挖掘的感动素材比比皆是、数不胜数。我们可以通过对教材的感悟,挖掘、开发一切可以利用的感动因素,让感动如约而至。"生命的奇迹"让我们因父母的默默承受和无怨无悔而感动;"人生难免有挫折"让我们因笑对人生而感动;"让人三尺又  相似文献   

6.
正时光飞逝,一转眼我走上教师这个工作岗位已有数个年头了。这些年和孩子们在一起,有辛酸也有甘甜。在这里,我想同大家分享的是,自己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理解以及这些年来的一些体会和领悟。记得我的第一个教师节,收到一位朋友的短信:"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祝你节日快乐!"当时我很感动,也为教师这一称呼甚感荣耀。这么多年过去了,每当9月10日教师节这天,我都会收到许多学生以各种方式发来  相似文献   

7.
常媛 《学周刊C版》2014,(11):209-209
美丽事,总会带给人感动.感动是一种发现,于人于物;感动是一种感激,于理解于关爱;感动更是一种激励,于思想于行动.是感动让我们记住过去,珍惜现在,憧憬未来.我自认为自己是个理性的人,不会经常落泪,但自从当了教师,跟周围的教师学生沟通发现感动就在身边.感动真的是一种美好的情愫,值得我好好珍惜,细细品味,尽情地享受她带给我的幸福和温暖.  相似文献   

8.
李江波 《河北教育》2009,(12):39-40
一、师生共同走进文本 阅读是一种对话,是教师和文本,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我们经常说,让学生感动,教师首先要感动,让学生动情,教师首先要动情。  相似文献   

9.
登上三尺讲台为人师,我对“教然后知困”这句话有深切的体会。我们教师只有不断观察学生,反省自己,才能促进教学相长。因为在看似朴素的学生言行里往往蕴藏着感动的珍贵。  相似文献   

10.
正美丽事,总会带给人感动。感动是一种发现,于人于物;感动是一种感激,于理解于关爱;感动更是一种激励,于思想于行动。是感动让我们记住过去,珍惜现在,憧憬未来。我自认为自己是个理性的人,不会经常落泪,但自从当了教师,跟周围的教师学生沟通发现感动就在身边。感动真的是一种美好的情愫,值得我好好珍惜,细细品味,尽情地享受她带给我的幸福和温暖。当我幸运的地成为一名小学教师时,感动总是萦绕于我,它的源泉就来自于我的学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个普通却令人震撼的人。作为女人,她细腻、温柔,质朴而多彩;作为事业的强者,她默默地将做人做事和谐地统一,实践着一个共产党员和人民教师的价值标准。两次癌症手术,病情一步步恶化,但她那份对三尺讲台如根生大地的顽强坚守感动着她的学生、同事……  相似文献   

12.
俞倩 《宁夏教育》2014,(2):51-51
在三尺讲台前,我工作了15个春秋了。在这期间,我和学生之间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有快乐的,有伤感的,有令人振奋的,也有让人无奈的。点点滴滴,尽管没有什么惊人的壮举,也没有值得称道的大作为,但在这平凡中时而增添了一抹值得记忆的色彩,让我有了感动和快乐。也正是这种感动激励了我,要做一名好教师。我于1996年参加工作,自参加工作之后,我由以前的做事马虎变得越来越认真了,力求在工作中做到严谨、细致。这可能是教师的工作性质所决定的,但真正影响我的还是我的学生。我的一举手、一投足都逃不过学生明亮的眼睛,是这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  相似文献   

13.
在一次教学观摩活动结束后,一位听课教师幽默地说“:我听了一天的课‘,感动’了一天,回去继续‘感动’。”乍一听还以为是这位教师多愁善感呢。其实“,感动”是这一天里各位执教教师的共“同风格”。如一位教师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的教学过程中就是这样一次次地提“及感  相似文献   

14.
正感动管理是一种柔性管理,相对于强权管理或命令管理(可称为"外驱动管理")来说,是一种"内驱动管理"。内驱动管理以情感为纽带,通过感动语言和感动行为触及教职员工的心灵深处,从而产生坚决的执行力,从而达到高效的工作目标。一、感动管理需要高水准的管理团队感动管理的实施对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要求很高。管理者必须做到:身先士卒,身体力行,以良好行为来感动教师;以身作则,勇于承担责任,以责任意识来感动教师;注重细节,体贴入微,从细节上关心和制造感动;  相似文献   

15.
在一次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结束时,有一听课教师很幽默地说“:我听了一天的课‘,感动’了一天,回去继续‘感动’。”乍一听以为是这位教师是多么的多愁善感呢!其实“,感动”是这一天里各位执教教师的一种风格、一种格调,也是时下大家的课堂中最流行的两个字。如一位教师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的教学过程里就是这样一次次地提及“感动”两字的:引导谈话,导入新课,初谈感动;理清故事,选择学习,自悟感动;引导交流,重点体会,深悟感动;课外引入,深度拓展,深化感动;说写结合,提升情感,内化感动。(当然不是说这样的设计不好)又如另一位教师设计的《夏日绝句》,他的设计意图里也是围绕着“感动”两字而定的:诗词中的感悟成语中的感悟,典故中的感悟,人生中的感悟。再如一位教师教的《詹天佑》无论是在他的导语里,还是在他的过渡语中,都一次又一次地出现了“感动”两字。无论是在他的穿插语里,还是在他的结束语里,都有“感动”两字出现。导语里,这种为国分忧的精神,这种挺身而出的壮举,怎能不让今天的我们深深地感动,同学们,让我们再读一次。穿插语里请你告诉大家,是什么让你感动了你愿意通过自己的朗读将你的感动表达出来吗?如果让你从句中挑一个词说明詹天佑为...  相似文献   

16.
如果有那么一天,当一个人的生命面临萎谢时,会怎么度过? 在黄骅市齐家务乡大麻小学,老教师李德才用他的默默坚守,做出了一个自己的选择. 他是一名已执教39年的普普通通的乡村教师,也是一名已身患癌症的病人.他说:“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要选择当老师.每天能够来到喜爱的学校,给学生们讲课、辅导,再看着他们放学背着书包离开,是我一天中最幸福的事.”他始终不离三尺讲台的精神、他直面厄运的达观感动着全校师生,感动着村子里的乡亲们.  相似文献   

17.
体悟感动     
感动是一种深化的情感体验,是一种较为强烈的心动感觉,是师生互动的积极成果。它是文本与教师、学生的生活体验撞击出的火花。感动的时刻就是幸福的时刻。只有拥有感动的语文课堂才是生动活泼的,也只有拥有感动的语文教学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因为教师的感动,教学就不再是单纯的工作任务,而是一种真实的生命体验;因为学生的感动,知识不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点燃心灵的火花;因为感动,课堂不再是监狱般的牢笼,而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乐园。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提出课堂上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生,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尽可能地在课堂教与学的过程中巩固、完成。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返璞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一堂能感动人的课,感动学生,感动自己,感动听课者。教师要熟悉课程标准,对目标要求烂熟于心,整节课上教师与学生做的一切都要围绕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9.
郑炜栋 《小学生》2013,(9):110-110
在德育教育中,发自内心的感动是教师在教学中最希望捕捉到的。教师为了这个目标总是费尽心思,而著名相机厂商"佳能"的广告语就是:感动常在!的确,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当看到一张张精美绝伦的照片,心中不免泛起一阵阵莫名的感动,这种感动是发自内心,触动心灵的震撼,所以有时候在德育教育中并不需要太多的语言,一张简单的照片就  相似文献   

20.
在一次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结束时,有一听课教师很幽默地说:“我听了一天的课,‘感动’了一天,回去继续‘感动’。”乍一听以为是这位教师是多么的多愁善感呢!其实,“感动”是这一天里各位执教教师的一种风格、一种格调,也是时下大家的课堂中最流行的两个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