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可染的山水画在20世纪山水画坛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极强的时代感而独树一帜,其风格被誉为"李家山水"。李可染山水画之所以有强烈的时代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李可染在不失中国画精髓的前提下,强化了光的因素,尤其是逆光的运用,丰富了中国画的绘画语言,对中国画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国山水画革新的出路在于找出艺术创作中的创新,而那些已经在艺术实践中达到艺术创新的大师们的做法无疑是可以被效法的。"李家山水"画中光的应用是"师从造化的传统"与借鉴的西画相结合的大胆实践,并形成了独特的"李家山水"样式,从而丰富了中国画的审美范畴。只有透彻掌握中国山水画的传统特征,才能在广义"光"的基础上,借鉴西画中自然光的表现技法,实现不失传统意味的艺术创新。  相似文献   

3.
宗炳的《画山水序》在中国山水画理论研究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中国山水画的源头,也是中国画千年发展的精神脉络.宗炳的《画山水序》从实际出发,结合自己绘画创作的经验,吸收了当时不同的学说思想,较为全面地奠定了中国绘画的理论基础,确定了中国山水画的行进发展方向,它是中国山水画的起点和基石.  相似文献   

4.
李强 《文教资料》2012,(12):115-116
李可染的山水写生在二十世纪中国山水画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与价值。通过写生他探索山水画的变革,他将光引入山水画的表现,在辛勤的笔墨耕耘中创立了"李家山水";他的写生实践教学具有系统性与可实施性,成为中央美术学院山水教学的基础,教学体系影响到全国院校的中国山水画教学;他所确立的写生模式在当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中普遍应用,成为山水画家探索中国山水画发展的一条重要道路。  相似文献   

5.
20世纪的中国山水画打破了"四王"保守思想在山水画坛的统治地位,山水画重新焕发出生机。各地的山水画派层出不穷,山水画家们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复兴运动,在某些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涌现出了黄宾虹、张大千、傅抱石、李可染、陆俨少等山水画大师。但是,20世纪以来的中国山水画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由于对山水画传统的蔑视,中国山水画的笔墨美、写意性等美学思想被西化的写实所取代,中国文人山水画的传承脉络已经断代。20世纪发展到当代,已经跌入山水画发展的最低谷。  相似文献   

6.
中国山水画是高校中国画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目前福建高校山水画教学趋于僵化,教学成果不佳,因此改革势在必行。以地理地貌及地域文化为背景,以青绿山水画为载体,注重对本土地域特征的表现,对当下福建高校山水画教学进行考量。应深挖本土文化,努力提高师生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对福建民居文化艺术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实现高校美术教育中对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7.
中国山水画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瑰宝,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中国美术学院的学者童中焘先生在《极品山水——中国古代山水画论及画法图释》一书代序中指出:“继承与创新,本无矛盾,只因对继承的理解有了偏差,学习方法有了偏差,于是产生了矛盾。”多年来,艺术教育者在继承与创新的问题上反复探讨,试图开辟一条既可以延续传统又不乏创新精神的道路。中国山水画历史长达数千年,绵延不绝;中国山水画历代名家多如繁星,各领风骚;中国山水画历代名作云蒸霞蔚,数不胜数。纵观历代留下的浩如烟海的画法画论,我们更是需要领会和掌握其中的根本道理,取其精华,学为我用。苗根源编著的《极品山水——中国古代山水画论及画法图释》一书中既有作者对于传统画论的梳理,又配以大量的古画作品与作者在继承基础上创作的作品,以别具一格的方式诠释着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及其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画素来以山水居首,“远”是构成山水画有如此显赫地位的重要因素。自六朝以来,“远”的理论的成熟与发展,本身就影响着山水画的继承与创新。北宋的郭熙强调“远”在中国画中的透视;到了韩拙,强调的则是画面的意境的营造;而元代的黄公望更上一层楼,把“远”的理论深化,追求画外之韵,人与物合的境界。本文将从宋元山水画的发展轨迹中探寻“远”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一、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说中国山水画在其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对于意与境、形与神、感性与理性等关系及其独特的美学理论,尤其是在表现形式上,将绘画、书法、诗歌篆刻等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中国画独特的形式美感,成为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中国画依托于中国古典哲学和文化的深厚背景,构成了高雅的艺术品位和丰富的艺术品类。“意境”的表现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画的重要特征之一。二、课程内容的精辟分析及重难点的设置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对意境的创造是山水画家毕生追求的艺术境界。本课的内容和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画按照所画内容分类,通常分为花鸟、人物、山水等类别,自元代以后山水画在我国画史上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人教版教材在小学高年级阶段设置了山水画的教学内容,对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来说,山水画教学是对教学能力的一次挑战。如何将山水画进行课堂传授是每一位小学美术老师都必须认真思考的。尝试以意蕴为先、局部取景将中国山水画融进学生们的心里,并能运用线、墨、色将山水意蕴表达于宣纸之上。  相似文献   

11.
山水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主题,中国山水画的水墨写意中,充分体现了“以形媚道”和“天人合一”两大特征。这是中国传统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模式和道家崇尚自然思想的共同产物。本文将分别阐述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道及佛教中禅宗思想对山水画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青绿山水画曾经以设色艳丽、金碧辉煌的画面效果而在盛唐时期有过睥睨千古的成就。然而,自中晚唐水墨山水画出现以后,青绿山水画就一直在中国画的边缘徘徊。20世纪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山水画受西方绘画影响而开始重新关注色彩的表现力,并在工具、材料、题材等方面的实验探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回顾青绿山水画的发展历史,解读当代青绿山水画的概念指向,分析当代青绿山水画的实践成果,使之成为一个开放包容的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13.
生活在20世纪文化生态背景下的张大千,成为中国画界由传统转向现代的关键性人物。张大千的山水画创新是20世纪文化生态背景的使然,他潜移默化地受到当时文化的影响,从传统走向了现代,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现代青绿山水。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许多画家非常注重写生,以大自然作为学习的榜样.写生是山水画创作一个极重要的过程,中国画早期以人物为主,山水画晚于人物画.陈传席著<中国山水画史>记载:山水画萌芽于晋.此时,已出现了不少作品山水画.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主要描写了曹植与洛神之间的凄美爱情,是一幅人物画,但在这幅画里,作者用线通过描绘很简单的山水把画面空间关系拉开,可以清楚地看到对山水的描写,而这时的山水只是以"背景"的形式出现,为人物画服务,不是一门独立的画科.  相似文献   

15.
创作随想     
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当代重彩山水画的精神内涵,重新审视重彩画在传统山水画中的价值,是当代中国画画家面临的重大课题。在唐宋以前,山水画基本以青绿、大青绿及金碧山水画为主流,代表画家有展子虔、李思训、王希孟等。当时,青绿山水作为皇家所推崇的绘画形式,其规模及艺术品位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16.
“李家山水”是20世纪中国山水画的里程碑,李可染先生将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李可染的山水画生机勃勃,散发着强大的生命力,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技法,还吸收了西方的绘画艺术,李可染先生为中国山水画创造了亮、重、满、黑的新画风,所以说,无论是从吸收外来绘画的角度看,还是从艺术发展的角度看,李可染先生的中国山水画都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7.
李协 《华章》2011,(29)
中国画注重“笔墨”,它是中国画的精华所在.“笔墨”也就是指用笔与用墨.用笔可以说是中国画的“骨”;“用墨”是中国画的“肉”.用笔应该以书法中的骨法用笔为主,使之产生各种奇妙的变化,而用笔的具体表现则在皴法中实践.因此我们不能只把“墨”看成是单一的颜色,由此而来“墨分五色”就更具有了现实意义.皴法,作为中国山水画的特殊表现形式,与其它绘画表现有所不同.它是以干、湿、浓、淡的水墨,表现不同地域的山水的质地、纹理和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论述了20世纪中国画的特点,认为寻找传统的山水景观,保持传统的化底蕴,追求内心的理想价值,是中国山水画家始终不变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非常之时代。在画史上,该时期以新金陵画派、长安画派、岭南画派、京津画派为代表的画家们以一股强烈的政治热情投入山水画创作中,打破传统山水画表现题材的局限,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图式,这里称之为“山水现实主义”,并以新金陵画派为个例,进一步解读新金陵画派山水画的现实主义精神圭臬及山水现实主义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20.
"抱石皴"是在傅抱石深厚的文化素养、娴熟的绘画技法和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中产生的,四川得天独厚的山水环境和傅抱石不断的探索与体悟是"抱石皴"逐渐成熟的关键。它所采用的技法打破传统中国山水画"皴擦点染"的固定程式,是中国山水画皴法的又一次创新与突破,成为了中国山水画皴法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山水画作家的喜爱,其背后体现的抱石精神成为了特定的文化符号,融入到民族精神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