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沈实 《地理教育》1998,(4):30-3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旗的社会主义国家,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陈汉族外,其他五十五个民族被称为少数民族,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族名的来源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2.
敕勒族是生活在我国北方及西北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关于其族名、族源的问题,在史学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首先通过对汉文史料的分析,认为,古代汉文文献中所讲的“赤狄、丁零,同族异名”基本是正确的。其次,运用汉文史籍及中外考古成果,考证出敕勒的族源在贝加尔湖及其以西。  相似文献   

3.
人教社2000年版高中《中国古代史》说:“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后又改族名为满洲。”2003版却改为:“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那么皇太极改族名在改国号之前还是之后呢? 《清太宗实录》卷25及《满文旧档》天聪九年十月十三日说:清天聪九年(1635年)十月十三日,太宗皇太极发布谕旨:“我国原有满洲、哈达、乌喇、辉发等名。向者无知之人,往往称为诸申。夫诸申之号乃席北超墨尔根之裔,实与我国无涉。我国建号满洲,统绪绵远,相传奕世。自今之后,一切人  相似文献   

4.
英语的“形名”结构一般情况下可以对译成汉语的“形名”结构,但有时却需要转译成“名形”结构,是对译还是转译取决于一定的语义条件。其规律是:当“形名”结构的“形”与句中的任何非直接成分之间在语义上不存在紧密的语义关系时,“形名”结构应该对译成汉语的“形名”结构;但是当“形名”结构的“形”与句中某个非直接成分之间在语义上存在因果或其它紧密的语义关系时,“形名”结构要转译成汉语的“名形”结构。  相似文献   

5.
翻译不仅是语言转换的手段,更是文化传播的过程.文化调和是张爱玲翻译策略的关键词.该文从人名文化翻译、书名文化翻译、“教”名文化翻译和景物名文化翻译四大方面对张爱玲文学翻译的文化调和策略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张秋云 《海外英语》2012,(20):16-18
翻译不仅是语言转换的手段,更是文化传播的过程。文化调和是张爱玲翻译策略的关键词。该文从人名文化翻译、书名文化翻译、"教"名文化翻译和景物名文化翻译四大方面对张爱玲文学翻译的文化调和策略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王树人 《中国德育》2005,(4):79-79,78
朝鲜族:原是1392年建立的李氏王朝的国号,李氏王朝历时500余年,后来就以国号作族名了。“朝鲜”的原意是“光明的东方”主要分布于东北三省。  相似文献   

8.
族名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表征因素。杨庭硕的《人群代码的历时过程——以苗族族名为例》一书认为,研究民族的族名,首先要了解其历时性的变迁过程和共时性的存在现状,针对民族族名特点,具体对该族名进行分类,然后根据现有资料确定族名研究的可行性,并确定分析主题。这个过程既是该民族族名研究的过程,也是其民族文化梳理的过程,可以更好地了解一个民族的发展脉络,对了解民族的文化历史,增强民族认同,促进民族识别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清中期以后,天下大致太平,战事明显减少,高官大吏多起自科举,而科举之中最重翰林。不仅汉族士 人如此,满蒙汉军旗人士子亦如此。此外,清代一直推行“首崇满洲”的国策。在科举方面,虽然在一甲进士和状元 及第等名义上照顾汉族士子,但真正受皇帝信赖倚重的大臣,仍然是本族士子。在翰林群体中,满洲翰林的地位和 作用远远胜过汉族翰林。这一点在鸦片战争前后活跃于政坛的几位翰林身上便能清晰地反映出来。活跃于当时 政坛的两派阵营中的领军人物皆出自翰林,但较量的结果可想而知。本文利用大量第一手资料,对清道光时期满 汉翰林之分歧较量的过程予以深入剖析,验证了“满重汉轻”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0.
瑶族 唐代称莫徭。据传其先民曾因有功于国家而免征徭役,并由此得名,后改为“瑶”。 锡伯族 据说为鲜卑族后裔,后因“鲜”与“锡”、“卑”与“伯”声母相同而讹变为“锡伯”。17世纪末,清政府将其编入八旗,并调锡伯族官兵及家属3000余人由东北迁驻伊犁屯田,故有今日之锡伯族。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新城戏中女性形象的梳理与分析,概括出满族女性机智勇敢、热情奔放的性格,并在此基础上,试图从满族历史文化层面进一步探索新城戏剧作塑造女性形象的缘由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历代文献中,关于"犹太"的译名有多个:术忽,珠赫,主吾,主鹘,朱乎得,竹忽、术忽特、诸乎得,斡脱,攸特,等等。它们均来自"犹太"一词的希伯来语单数的拉丁字母拼写形式Yehudi。"犹太"这个译名是比较晚出的。如果要重新选择新的译名,我们有很大的选择空间。  相似文献   

13.
文化对商标名称的翻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成功的商标名称通常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对商标名称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认清文化间的差异会使商标译名更易于被大众所接受,使商标译名真正成为连接产品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14.
遗留在辽宁岫岩满族自治县的满语言与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岫岩是满族的集聚地,满语对汉族聚居区发生了重要影响。方言中吸纳了较多的满语词,现今,个别满语词汇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并且沿为方言,集中体现在姓氏、地名以及日常词汇等方面。因受满语影响,在宗教信仰及禁忌、家庭、婚姻、丧葬、服饰、节日和饮食等诸多方面别具特色,形成了忌猎杀老虎、供奉四喜娘娘、祭祀必须关灯、忌食狗肉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满族风俗。虽然随着社会发展有所变化,却一直长期保存。  相似文献   

15.
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满族作家,他的作品生动真实地展现了满族的生活画卷.小说<正红旗下>从八旗制度、宗教祭祀、规矩礼节、饮食习俗和娱乐消遣等几个方面体现了满族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加强,国际间的商品流通日益频繁。商标作为商品的符号,不仅是商品拥有广阔前景的保证,它更加反应了民族心理和文化。因此,怎么样处理好商标翻译,促使商品在对外贸易中拥有更广阔的前景,提升企业形象显得尤为重要。该文试图从语言文化角度,讨论民族心理差异、民族习惯差异、语言文字差异、和政治历史差异对商标翻译的影响以及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7.
南方民族先民树立的体现自己愿望的神灵形象,不仅寄托着人们支配自然的愿望,也担负着社会的责任,担负着对内凝聚族群意志,对外确立族群地位的功能。因而,人们所创造的关于这些神灵的神话,不仅叙述了他们如何开天辟地,如何战胜灾害性天气,如何确立族类在大自然中的地莅,也叙述了他们对族群社会结构,对族群成员行为的规范,以及如何确立自己族群在各族群之间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诗词中的地名是一种文化意象。采用音译,难以引起读者的联想;采用意译,又不能保留意象。服务于教学的英译的中国诗词应该按照钱钟书先生“诱”的策略,引诱大家去认识,去爱好中国古典诗词,在翻译时尽可能减少沟通中的障碍,配合英语文学的规范,满足其文化需求和预期。对于在诗词中容易引起读者疏离感的地名,尽可能的化解掉,把译出诗词的意象作为先期目标,同时增加注释满足英语读者通过诗词了解中国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论在电影片名翻译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功能派的目的论指出,交际目的是决定一切翻译行为的首要原则,突破了以原文为中心的“忠实”“等值”译论,为电影片名的翻译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电影片名的翻译作为应用翻译,其主要目的是实现影片的艺术价值和商业利益,提高上座率。根据目的论,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处理片名翻译中的一些具体现象,以实现片名的预期功能。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押沙龙,押沙龙!》与《撒母耳记》的对照比较,分别从《圣经》原型,不一而足;父子关系,似“是”而“非”;兄弟相残,原因各异三个方面论证了小说与《圣经》故事的关联及对后者的超越,进而探讨和阐述了福克纳舍弃看似“名副其实”的《黑屋子》而更名为看似“名不副实”的《押沙龙,押沙龙!》的意图和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