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曰“降”不曰“生”当某人来到人世时,我们总说某某出生。可《离骚》中,诗人谈到自己的出生时,却用一“降”字“,惟庚寅吾以降”,这一“降”字下得奇特,让人觉得颇有深意。查阅《辞源》,注:降,一音“jiàng”“,降生”义,引龚自珍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为例;一音“hóng”“,诞生”义,引“惟庚寅吾以降”为例。洪兴祖先生《楚辞补注》记:降,攻乎切,见《集韵》。可见,在古人心目中“,降”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出生”。姜亮夫先生在《楚辞通故》“降”字条中说“:降字原义当以自天而降为本义,此屈子自言天生。”他又进一步解释…  相似文献   

2.
是“以戏/弄臣”,还是“以戏弄/臣”? “以戏弄臣”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的是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这句话历来有两种断法:“以戏/弄臣”和“以戏弄/臣”。甚至有人认为这两种断法都可以,说是此语双关。那么,“以戏弄臣”到底该怎样句读呢·  相似文献   

3.
敦煌地藏图像和“地藏十王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敦煌壁画、绢画中绘制了大量的地藏菩萨图像和以地藏菩萨为主体的“地藏十王厅”变相。三十年代,日本松本荣一先生在其《敦煌画的研究》一书中,论述了敦煌的地藏菩萨图像,依据的材料主要是斯坦因、伯希和掠去的部分绢画,利用敦煌壁画中的资料甚少,同时在绢画的搜集方面也有较大的遗漏,因而有缺乏全面之憾,所论述的主题是以“被帽地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年《语文学习》第六期,第三十二页,把《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以戏弄臣,一句,释成“以戏,弄臣”,即“以(之)戏(于)弄臣”。与此同时,又把“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这一句中  相似文献   

5.
梅东伟 《天中学刊》2014,29(6):76-82
“以俗为戏”是李渔小说婚俗叙事的基本价值取向.李渔继承了晚明士人中流行的享乐之风和晚明思想中的怀疑精神,这种风气、精神和李渔个性的结合体现在文学创作上便是“自娱娱人”与追求“新奇”小说观念的形成.“以俗为戏”是这种小说观念的鲜明体现.“以俗为戏”的价值取向在小说叙事中主要表现在形象设置、情节构织和叙述语言的戏谑化等方面.“以俗为戏”这一叙事价值取向表达了士子对僵化婚姻礼俗的某种置疑,瓦解了话本小说婚俗叙事的教化倾向,赋予婚俗一种崭新的叙事形象和价值;但也不免陷入媚俗的境地,稀释了这一题材应有的批判价值.  相似文献   

6.
诸葛亮     
日本相传有一句谚语,说“三个人凑在一起,聪明智慧就抵一个文殊菩萨。”在中国,我们说“三个皮匠抵一个诸葛亮”。日本把以智慧著名的文殊菩萨作为聪明智慧的象征,而在中国,聪明智慧的象征是诸葛亮。  相似文献   

7.
“戏改”是现当代戏曲发展进程中一项影响深远的工作,其意识形态导向鲜明,就剧目而言,传统剧中封建糟粕的因素要革除。安徽黄梅戏剧种在“戏改”工作中异军突起,得到长足发展。郑立松先生是安徽“戏改”的主要参与者和亲历者,现以访谈方式叙录其参与“戏改”工作的经历,及其对黄梅戏起源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辨“戏弄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今臣至,大王见巨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其中“以戏弄臣”的释读,历来有争论:一说“戏弄”均为动词,“臣”作宾语;一说“弄臣”为一词,作  相似文献   

9.
补白     
民国时期,有学生问国学大师刘文典,怎样才能写好文章?他说只要注意“观世音菩萨”就行了。学生们纷纷不解。刘文典又说:“观’就是要多观察生活;‘世’就是要明白社会上的人情世故;‘音’是文章要讲音韵;‘菩萨’是要有救苦救难、为广大人民服务的菩萨心肠。”心存“观世音菩萨”才是好作家。  相似文献   

10.
开心专递     
菩萨不懂English 大考前,妈妈见我没日没夜地复习,便心疼地说:“别复习了,明天妈带你去拜拜菩萨,保你……” 第二天,妈妈果然带我去烧香磕头,祈求菩萨保佑考个好成绩。 一周后,成绩单发下来,英语不及格。妈妈略有所悟地说:“这也难怪,菩萨不懂英语。”繁衍问题语文课上讲到《甲子谈鼠》一文,老帅兴致勃勃地谈起应景话题:现在正进行大规模土地开发,是灭鼠的大好时机,千万不要将“四害”之首再带入新居。要特别检查家里大大小小的箱子,万一里边藏着一只未被发现,它以“每年十胎,每胎六七只以至二十只”的速度繁衍起…  相似文献   

11.
一、从“戏比天大”想到“课比天大”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爱国艺人常香玉有句名言:“戏比天大”。何谓“戏比天大”?笔者以为,“戏比天大”的“大”字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重大”。演员把登台演出看得比自己的其它任何事情都重要;为了演出,其它事情都可以而且必须放到一边;“大”的第二层意思是“博大”。戏是艺术,无论内容和形式都极其丰富,  相似文献   

12.
吴双法 《师道》2010,(9):47-48
在杭州灵隐寺的地藏菩萨塑像旁蹲着一只狗,这只狗有很好听的名字,叫做“善听”。传闻“善听”的两耳,一耳可听十方诸佛菩萨的法音,另一耳可以下闻人间与恶道众生求告的声音。事实上,“听”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传世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一词,并非李白所作。这是因为:(一)被目为今云南彝族先民的“天菩萨”,并非为唐玄宗时期的女蛮国人“菩萨蛮”;(二)《湘山野录》的记载不可相信;(三)魏夫人的《菩萨蛮》三首与传为李白之作的《菩萨蛮》毫不相关;(四)词的平仄声律在盛唐时期尚未建立起来,至中唐才为人所重视。  相似文献   

14.
“以文为戏“本是唐代裴度对韩愈散文创作中一种倾向的否定批评.本文首先为韩愈的“以文为戏”正名,指出它是一种艺术创新,朝愈用“以文为戏”的笔法写作《毛颖传》等作品是发其积郁,是以戏谑的形式和笔法表达严肃的内容.继而,论证《庄子》是它的艺术源头.然后,梳理了“以文为戏”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的表现及规律,归纳出几种基本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5.
招人有愿跟我开发“菩萨地”的,快点来报名。队长:金锁一张“损人”的“招人”广告一贴上村头的大柳树,人们就闹哄哄地吵开了。“天啦!造孽哟!‘菩萨地’,人咋能去哟?拜还赶不上呢!罪过呀,罪过!”村里的老权威——李奶奶拍着膝盖嚷个不停。“是呀,冲了菩萨的气儿,可咋办?”  相似文献   

16.
无草不是药     
作家林清玄,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文殊菩萨在碧绿的草原对大众开讲智慧,他让善财童子去找一株不是药的草来。善财童子寻了三遍,一无所获,对文殊菩萨说:“菩萨,寻遍各处,没有不是药的草。”文殊菩萨随手指着身边一株草微笑着三复斯言:“天下无不是药的草。”  相似文献   

17.
传世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一词,并非李白所作。这是因为:(一)被目为今云南彝族先民的“天菩萨”,并非为唐玄宗时期的女蛮国人“菩萨蛮”;(二)《湘山野录》的记载不可相信;(三)魏夫人的《菩萨蛮》三首与传为李白之作的《菩萨蛮》毫不相关;(四)词的平仄声律在盛唐时期尚未建立起来,至中唐才为人所重视。  相似文献   

18.
<正>“菩萨”和“蛮”搭配,一边是柔肠悲悯,一边是刁蛮任性,好像少女才兼而有之。我这是乱解一气。据说唐宣宗时,女蛮国来唐朝进贡,其国人梳高高的发髻,戴金冠,璎珞遍身,袅袅婷婷,远远望去如神仙菩萨。这才有了伶官制曲、文士填词的《菩萨蛮》。  相似文献   

19.
陈琼蓉 《辅导员》2009,(19):20-20
西南联大时,有一次在课堂上,学生问国学大师刘文典,怎样才能把文章写好,刘文典仅说出“观世音菩萨”五字,学生不明所指,刘文典解释说:“观,乃是多多观察生活;世,就是需要明白世故人情;音,就是文章要讲音韵;菩萨,就是救苦救难、关爱众生的菩萨心肠。”学生闻言,无不应声叫好。  相似文献   

20.
宋金杂剧中有“竹竿子”一称,指以手执道具竹竿子为特征的角色。根据史料和戏曲文物考察,以执竹竿子为标志的角色应分为两种:一为杂剧中的引戏色,一为杂剧表演和宫廷事物中的参军色。其竹竿子形制有不同:引戏色所执为长而光滑的竹棍;参军色则在竹棍顶部另有饰物,又称“竹竿拂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