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钟嵘提出“滋味”说,上承前人乐味论,下启司空图辨味论,对我国古代诗学批评中以味论诗的辨味批评的出现作角重大。钟嵘不仅对“滋味”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而且把其作为自己诗歌批评的标尺,在批评实践中予以贯彻。“滋味”是钟嵘文学批评理论的核心范畴,在现代批评的语境下,仍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学批评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必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目标和精神支撑,确立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统一的整体性价值取向和评价取向,发挥出批评的评价机制作用,推动文学健康发展,促进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小说创作中的"文体互渗"批评话语有三种类型:即现代日记体小说、现代童话体小说和现代诗化小说的批评话语。此类"批评话语"皆指涉中国现代作家与对象世界之间确立共存关系而呈现出的一种独特状态,即诗性的彰显与消隐。现代小说创作中"文体互渗"批评话语的诗性放逐是与现代创作主体的个性人格、社会时代意识以及文化精神密切关联的。  相似文献   

4.
批评标准的真、善、美是在文学标准与社会标准的基础上建立起的价值评价系统,具备实践论、认识论、价值论的理论基础和古今中外批评实践的依据,既体现出文学评价的价值取向,又体现出批评的原则及批评发展的价值取向,也体现出社会评价取向及其社会核心价值取向,对于批评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是在近百年中国社会内部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条件下,与现代意义的新文学实践相一致,广泛地接受了外国文学思潮、文学理论批评观念、类型、流派、方法的影响、在宏大的传统的和外国的、历史的和现实的参照系中所形成的。无庸置疑,我国文学理论批评现代品格的确立,由古代向现代转型和发展的进程正是深受西方影响、参与世界文艺之业的结果。因此,通过中西比较,以西方文论为参照,弄清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现代品格确立的人文背景和内容特征,十分重要。我们认识到,西方文学理论批评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新古典主义理论批…  相似文献   

6.
学衡派是一个以文化批评著称的社团,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倾向在学衡派的批评和制约中有所纠正,但是学衡派重视传统的保守的文化立场使得其在理论与创作实践上缺乏实质性的建树,与新文化的历史主流相抗衡,终究难免被边缘化。从当前全球范围内的现代性浪潮中回望学衡派的文化保守主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贡献就显得尤为引人注目,对学衡派进行现代性的思考和重估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陈独秀运用科学、民主、自由等现代性观念批判了传统文化的前现代性,并且确立了在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指导下创造新文化的思路.他的古代文学研究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传统文化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信念是认知、情感与意志的统一体,稳定性、执著性、多样性和亲和性是其主要的特征。教育是一种价值活动,教育信念的核心在于教育的方向。教育信念的确立来源于个人全部的生活经验和对教育问题透彻的学理分析。现代教育信念确立的基石是对现代理想社会的构想和人性向善的价值预设。  相似文献   

9.
古代文学批评有它独特的现代价值,前辈学术大师已做出很好的榜样,如《宋诗选注》中钱锺书利用意象批评执简驭繁、由博返约、精当传神地反映出宋诗特征。意象批评法应有其现代价值,藉此方法,可使文学批评回归文学本体、回归批评本体。  相似文献   

10.
审美印象批评是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园地中一道小巧而亮丽的风景。在本文中,笔者试图对这一批评话语的总体特质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对其核心概念如“灵魂探险”、“趣味”、“人性”等进行辨析,最后从批评文体的角度阐明现代审美印象批评以美文批评享誉现代文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李健吾的诗学批评是在对象征诗派、现代诗派新诗的批评中确立的,是对中国新诗现代化趋向的呼应,其同现代诗的契合之处,在于对“纯诗”的追寻和倡导。在具体批评中,李健吾注重对作品的整体审美接受,先形成“独到的印象”,再“形成条例”,基本原则是强化主体意识的“自我发现”,深入作品内部的文本分析,立足建设目的的自由批评。李健吾强调诗人的经验和批评家的经验双向交流,具有现代批评精神;同时,李健吾又强调诗学批评对诗歌作品的审美超越,可以包括阐发关系、互补关系和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12.
袁殊对中国现代媒介批评的开展有提倡和推助之功.他主编<文艺新闻>时就有意识地经常刊发有关媒介批评的文本,为媒介批评提供活动的园地.袁殊惯常从媒体在新闻报道中的具体表现观察媒体,从媒体与社会应然和实然的功能关系差距中,暴露和批判媒体社会责任的缺失.袁殊撰写的<上海报纸之批评>一文视角独特,篇幅浩大,在中国现代媒介批评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袁殊的媒介批评形式和手法多样,具有意识形态批评的色彩.袁殊还首次将媒介批评作为新闻学的分支学科加以确立和提出.  相似文献   

13.
文学批评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目的是为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因而批评应确立和谐价值观及和谐审美观,这既需要继承弘扬中国和谐文化传统,又需要顺应社会时代要求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和谐美价值取向和评价标准引领和推动文学发展及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入手,认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生产方式的内在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心是确立以人为本的主体机制在生产力中的地位,把人的价值管理纳入生产方式的深层运行机制中去,以人为本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  相似文献   

15.
试论《呐喊》、《彷徨》的文化情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呐喊》、《彷徨》在文学史研究中一直被认为是“五四”新文学的经典性文本,代表着新文化的“反传统”特征,其实这并不完全符合这两本小说集的实际。《呐喊》、《彷徨》既表现了新文化的价值立场,也保留着一定的传统文化的价值立场。这种新与旧、现代与传统的错综纠缠,体现了鲁迅一种特有的文化情结,构成了《呐喊》、《彷徨》价值判断的多元性和思想意蕴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理论中“表现”说的产生。认为“表现”说在其产生过程中吸收了西方文论中不同的强调“表现”的理论观念 ,并与中国的传统文论相结合 ,确立了自己以“表现”为核心的批评观。  相似文献   

17.
五四时期个性主义思潮的勃兴,对于中国儿童文学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改造病态的国民性,呼唤“人的发现”和个性解放的过程中,新文化人本着“儿童是人”,“儿童是儿童”的个性主义儿童观,确立了以尊重儿童年龄、心理和个性特点为核心的个性主义儿童文...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现代翻译史上,鲁迅较系统而又深刻地论述了翻译批评,为现代翻译批评确立了较为科学、公正而又客观的批评传统。其深刻的思想与精辟的见解虽然没有以独立学科的形式来进行透彻的分析和严密的论证,但无论是就其观点的独到而言,还是就其论述的全面来说,都是我国翻译批评史上重大的理论建树,仍然是指导我们今天的翻译批评工作,建立新世纪翻译批评体系的指南。  相似文献   

19.
“美学的观点与历史的观点”是马克思恩格斯学批评价值思想最集中的概括。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学批评理论与实践中,将“美学的标准”放在第一位,科学地确立了学批评是学艺术美的守护神地位。“历史的标准”必然地生发出学批评社会功利的价值取向,从而构成马克思恩格斯学批评以实现无产阶级解放为目标的革命功利主义价值取向。人关怀是马克思恩格斯学批评终极性的价值取向,在对人类自由自觉本质全面解放的追求中,“美学”与“历史”达到了高度融合。  相似文献   

20.
论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冲突和主导价值观的确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转型时期多元价值观的存在造成了激烈的价值冲突。消解价值冲突,要确立反映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主导价值观。主导价值观是在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支配地位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导向。主导价值观的确立要体现时代性、前瞻性和人民本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