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代北方文学家族既有宋金世家,更多新兴家族,尤其是蒙古、色目家族,他们共同构建了元代文学。北方文学家族成员为元代多族士人圈的主体,参与和高丽、安南文人的域外交流,歌咏域外风物。他们是西域诗、上京纪行诗的倡导者,更对新兴的元曲贡献巨大。作为典型代表,北方文学家族从多个方面体现了元代社会与元代文学的特质。  相似文献   

2.
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由于生成土壤的不同而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其文化意识有着各自的内在价值,文章通过对中西文学的比较,并结合具体的文学作品,分析了中西文化意识在文学中的渗透,明确了文化与文学的相互作用,提出了加强中西文学交流与融合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文学制度·文学体制·文学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制度、文学体制和文学机制是从文学社会学角度研究文学时经常使用的三个关键性概念。它们之间既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又有各自独特的内涵。探讨它们的定义及其存在形态,以进一步厘清三者间的相互关系,为相关研究的深化提供必要基础。  相似文献   

4.
英美文学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但是,两者间的差异却很明显,这与其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密切关系。英国历史久远,文化底蕴深厚;美国文学产生时间较短,但发展迅速。通过对英美文学作品的分析,可以看出双方文化的差别。英国文学作品表现的大多是对自由的向往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而美国文学作品则是主要表达对黑暗社会的批判,对强权的抗争及对自由的期盼。《鲁滨逊漂流记》与《老人与海》是两部相当有代表性的作品,各自对英美文学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虽然两部作品在故事大纲上存在相似性,但它们表达的文化意向却不同。因此,以这两部小说为研究对象,分析英美文学的文化意象。  相似文献   

5.
王琦 《华章》2012,(18)
纵观古今中外历史发展,文学以其独特魅力与经济、政治、科学等领域总是存在密切的联系.文学教育则是文学发展的基础,是作家创作优秀文学作品的保障.目前,网络时代的发展加强了中外文学的交流合作,使众多外国文学资源通过互联网传入中国,开辟另一种渠道提供服务.网络大众对文学的热爱促使文学教育日渐全民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实现文学教育大众化,丰富大众精神世界,将会通过网络平台进一步推动文学教育的更深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6.
台湾文学作为中国文学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发生和发展具有其独特性。台湾女性文学的代表作家具有不同的思想倾向和艺术风格 ,各自关注着不同的生活领域。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和文学交流的扩大 ,台湾文学最终必将融入一个更大的中国文学的多元格局之中。  相似文献   

7.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7,(2):125-130
地域文化是理解当代抗战文学的重要视角和理论资源。地域文化是抗战时期文学重要的发展和存在形态,是当代抗战文学审美表现的重要因素,是当代两岸认同交流的重要资源,也是战后抗战文学研究的重要视角。在地域文化的视角下理解抗战文学,具有文学阐释的历史合法性、审美性、跨域性与文化再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8.
文学虚构问题是长久以来文学研究的重点,以往的文学理论以客观现实为参照,认为文学所反映的应该是已经或应该存在的客观现实,将虚构视为文学的属性之一,同时又以现实为参照弱化了虚构的价值,在静态的模式中研究虚构,虽然系统却并不全面。本文以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在动态的、交流的模式中展开对文学虚构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复仇是人类许多民族长期盛行的习俗,也是人类情感和文学作品的一个永恒主题。而有关复仇的文学表现,往往要涉及到复仇的方方面面,如双方仇怨的起因、复仇主体(复仇者)行使复仇行为的动机、他(她)是如何形成了坚定的复仇意志,为此有了哪些情绪表现与心灵搏斗。这些在中西方文学中的表现却因为各自的文化模式、价值观念等的不同而各有偏重。  相似文献   

10.
南北朝文学之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论述了南北朝文学各自的特征 ,所形成的地理、社会、文化环境基因。差异形成了南北文学各自的精神、风貌、形成了区域性文化丛体 ,形成了各自的文学个性、品格。然而 ,交流和融合是必然的 ,是社会、文化交流之大势 ,是文化大“穹庐”下民族文化、文学互相吸收、融化的共同要求。它在一些杰出的创作个体身上集中地表现出来 ,昭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西方哲学、人文学术转型和中国“新时期”文学本体论的理论争鸣,构成了中国当代文学存在方式研究的理论背景。30年来文学存在方式研究的代表性观点包括“三环结构”文学活动说、“三R结构”文学活动说、文学的“交流对话”说、“文学存在的四维整体结构”说等。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存在方式研究突破了本质论取向,蕴含着文学存在研究的新的理论生长点,同时也存有一些需要澄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当代台湾及旅美文学批评家的文学批评与文学研究为台湾,也为20世纪中国的文学批评与研究提供了重要而独特的审美经验。文章选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四位学者——夏志清、颜元叔、李欧梵、王德威,简要考察论析了他们各自的批评个性与贡献。  相似文献   

13.
文学圣洁光泽的渐渐褪却及其不断变化,无论其形式、载体还是内容,都使我们对文学现状不得不产生新的思考.以往对文学的尽可能的行而上的界定难以解释当前的文学现象.在文学发展的千变万化的表面背后潜隐着事实性的、动态性的存在--欲望,文学在语言文字里表达着欲望,在创作主体与读者各自的满足里展现了当前文学存在的现状.  相似文献   

14.
《文学》为国内学人对当今西方文学研究的现状提供了一个全景式的深入介绍。作者们肯定了文学以及文学理论在今天存在的价值,同时也质疑文学完全超然物外,独立存在的观念。学者们将思考放在“多元化”这一观念之上,挖掘边缘文学和文化,重视各种文学理论自身的发展扩充,避免传统的单极中心主义对差异性的磨灭。这种具有包容性的恩考方式无疑为我们进行学术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15.
作为明朝使臣与朝鲜文士的诗赋唱和总集,《皇华集》收录了大量的唱和作品,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具有特殊的文学价值,从而成为中、外唱和文学之集大成。《皇华集》保存了许多诗学批评资料,记载了双方诗人的文学交往及深厚友谊,为探讨中朝文学关系、文学交流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宋铮铮 《海外英语》2022,(11):220-221
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元化的时代,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日益密切。作为世界文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英美文学具有重要的地位。在英美文学日常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学习思维,该文将依照“从文学到文化——传统英美文学教学单一思维的打破,文学的交流与碰撞、融合与贯通,跨文化视野下的英美文学教学方式探索”三个层面对跨文化视野下的英美文学教学研究展开研究,以期为高校英美文学教学提供一些建议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钱桂勤 《文教资料》2013,(10):11-12
清代流人文学是十分值得重视的文学现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当属吴兆骞。流放期间他创作了大量的东北边塞诗,从而成为杰出的边塞诗人。而流人文学的发生、发展和繁荣是以民族融合为时代背景的。清代高度的民族融合为南北文学的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而流放文人则充当了沟通南北的桥梁。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和汉语言文学相互交融,共同发展为多元文化融合的中国文学特征,在文学评价体系中,汉语言一直注重和多民族语言文学的交流,以求同存异的多元一体化发展作为文学发展的目标。在语言教育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将不同语言种类的文学进行跨越式整合,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中国文学特征的形成,也利于中国文学的平衡发展。本文将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和汉语言文学的融合问题展开讨论,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途径增进不同语言的文学整合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即将来临 ,面对文学的发展趋势 ,众说纷纭。究竟何为权威何为正确 ,不是以简单的趋势性的预言就能够界定的 ,因为我们必须对已经存在的文学和可能出现的新文学进行积极而主动的回眸与沉淀 ,才能够正确地把握其发展趋势。本文在对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影响文学发展的诸多外在因素 ,从时空性、深广性、前瞻性等多角度多层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和探讨后认为 ,下一个世纪的文学将会是多元的、交叉的 ,又是思想、文化、艺术方式的整合。  相似文献   

20.
文学的多元时代,是一道迷人而富有活力的创新景观,它为文学理论提供了丰富无比的解剖个案与立论依据,同时也动摇甚至瓦解了传统意义上对文学写作规范的表述,使我们对文学的解说与诠释越来越困难。文学既不能成为纯粹的个人感情的宣泄、个体感觉的复制;也不能成为语言技巧者的工具和玩偶,更不能成为政府文告。文学要展布,同时要携带;它为人们提供情真意切的灵魂慰藉,提供人与入之间交流对话的快乐和契机,文学是一种特殊的精神补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