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提摩太是近代英国来华的著名传教士,他将基督福音的传播与兴办世俗事务有机结合,编书办刊宣传基督教的传教特点,力图实现在中国基督教传播的本土化,引导更多的中国人皈依基督。他的传教过程,大大推动了由利玛窦开创的基督教传播的本土化(或称为中国化)路线,走上了一条"李提摩太式"的传教路线。  相似文献   

2.
面对近代中国严峻的政治形势和森严的文化壁垒,以马礼逊、郭士立、伯驾等人为主要代表的早期来华传教士,在长期实践、探索过程中,逐步总结出一种以向当地居民提供义务性医疗服务为主要内容,以协助传教活动为最终目标的传教模式和理论,即"医药传教"。"医药传教"是基督教海外传教活动与近代中国社会相结合的历史产物,它的形成和发展对基督教在华传教事业以及近代中国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近代基督教在中国传教活动频繁,传教过程中凸显着中西方文明的差异。文章以桂林地区为考察视阈,从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的角度,考察近代基督教借助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医疗卫生设备、慈善事业等手段传播宗教理论的过程。探究近代基督教在桂林传教过程中,中西文明的冲突与交融问题。为解决中西方文明的冲突提供借鉴,为提升文化桂林的地位寻找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高慧斌 《教育史研究》2009,(3):38-40,45
宗教与科学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宗教与科学之间相得益彰。当传教士踏上近代中国的领土,为了更好地传播教义,他们创建学校、担任教师、翻译西书、创办报刊,不经意间从事着科学教育活动。传教士所从事的科学教育,在近代中国科学知识的普及、科学知识观的形成、科学知识体系的确立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郭实腊是中国近代早期新教传教士的代表人物.他于鸦片战争前来到中国,1833年在广州创办了中国境内第一份中文期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并以此为媒介传播西学.同时,郭实腊也是当时新教传教士中唯一直接参与鸦片贸易与鸦片战争的.尽管郭实腊身份复杂,颇受争议,但其传播西学、参与鸦片贸易、鸦片战争都是源于其让“中华归主”的个人责任感.这种疯狂的责任感使其在华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传教服务,并且在基督徒恪守的新教伦理与传教目的之间,果断地选择后者——不惜以鸦片贸易和战争的方式打开中国国门,通过与中国人民的“自由交往”传播基督教.  相似文献   

6.
联系甘肃近代社会的特点,论述近代外国传教士在甘南各地的传教活动及基督教没有在甘南广泛传播的几个原因。  相似文献   

7.
明代晚期,基督教进入中国,基督教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其策略是不断变化的,最早传教士采取的是与佛教认同的策略,后来他们逐渐认识到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于是改变策略,开始向儒家靠拢,并批判佛教,同时,传教士还以西方的科学知识的工具传播基督教教义,使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有了一定的进展,他们在中国建立了几处传教的基地,并发展了一些信徒。  相似文献   

8.
近代史上的昭通,是英国循道公会在中国西南地区传教的中心区域。进入民国后,为了顺应中国社会变化的新形势,暂时更名为"圣道公会"的教会机构也在其活动策略上作出相应的变化。尤其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新文化运动与非基督教运动交汇的宏大背景之下,为了能在民族情形复杂的滇黔地区顺利传教,循道公会中外传教士们主动选择本色化作为重要策略之一,为日后教会转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利玛窦来到中国后 ,以文化和解的适应性传教方式揭开了基督教传教史上最迷人的一章。所以能够获得成功 ,是由于在时代精神影响下创建的耶稣会为适应性传教方式的推行提供了成功的可能性 ,而利玛窦的个人素质及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则为适应性传教方式的推行提供了成功的基础和机遇  相似文献   

10.
循道公会(Methodist Church)是基督教新教卫斯理宗的支会之一,在19世纪这个被欧美史学界称为"新教扩张的世纪"里,积极向中国传播,并在昭通地区作了长时间的传教工作,留下诸多社会公益事业。由于在昭通活动的基督教各宗派中,循道公会坚持的时间最长,影响极大,社会公益事业活跃,因而有必要对其在昭通的传播历史作一番回顾性的梳理。  相似文献   

11.
在近代,基督教是西方列强进行文化渗透,实现“为基督征服世界”目标的重要工具.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播基督教的过程中,开展了戒缠足、办女学、兴西医、倡节制和建团体等有关妇女的社会改良活动,这主要是为他们的传教开辟道路,但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我国封建传统文化,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妇女运动的发展和人们妇女观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人们对美国的海外传教事业毁誉参半。赛珍珠的一生与美国传教事业的关系错综复杂,她为了挣脱孩提时期宗教信仰的束缚进行了艰难的斗争。赛珍珠的经历代表了很多人对传教活动的醒悟,人们开始质疑“向非基督教文化传播基督教是否有道德可言”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古代中国,尚没有形成正确的科学观,“格物致知”和“格物穷理”成为中国传统科学的指导思想。至近代,随着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传入,中国传统的科学观面临着冲击,随着思想认识上和语言使用上由“格致”向“科学”的演进,标志着近代国人科学观的正式确立。  相似文献   

14.
任鸿隽是中国近代科学事业的积极倡导者,著名教育家.留美期间,他曾于1915年发起创办了<科学>月刊杂志,组织了中国第一个综合性科学团体--中国科学社,并任首任社长,对近代西方科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普及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在近代,基督教是西方列强进行文化渗透,实现“为基督征服世界”目标的重要工具。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播基督教的过程中,开展了戒缠足、办女学、,兴西医、倡节制和建团体等有关妇女的社会改良活动,这主要是为他们的传教开辟道路,但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我国封建传统文化,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妇女运动的发展和人们妇女观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五四时期的自然科学家以<科学>月刊为阵地,积极进行科学宣传.他们不但大胆传播西方科学知识,率先确立真正近代意义上的科学观,而且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积极呼吁创建中国的科学事业.他们的科学宣传是五四思想文化启蒙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与人文思想家的科学宣传共同构成了五四科学思潮的整体及其多重意蕴.  相似文献   

17.
医务传道方法与“中国医务传道会”的早期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30年,来华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在其传教活动中,根据中国社会文化的特点和中国民众对外来宗教的态度,逐渐探索并形成了一种具有特色的传教方法,即“医务传道”方法。传教士试图通过为一般民众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来扩大基督教在华传播的基础。1838年成立的“中国医务传道会”,是具体推行这种传教方法的机构。从1830到1850年间。在它的组织和支持下,一些传教医生在各通商口岸分别开办了医疗机构,医治病人数十万。“ 医务传道”活动使基督教新教势力在中国的扩展获得了有利的条件,但同时在客观上也为近代西方医学的传入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18.
为了取得基督教远征中国的成功,利玛窦紧紧围绕“打消明人疑虑,融入当地社会”与“赢得学术声誉,跻身社会上层”两大策略展开其传教活动,事实上,这两大策略恰好抓住了中国,尤其是明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为天主教在中国的事业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19.
实证主义科学观认为,科学是对自然存在的客观反映,科学知识与社会因素无涉.英国学者史蒂文·夏平(Steven Shapin)对实证主义科学观进行了独树一帜的批判,他运用历史主义方法和SSK学派的对称性原则,考察了科学知识制造的条件、主体、过程,揭示了科学知识生产的社会性质与实践特征.夏平的科学实践观对科学教学的启示为:开展多样化的科学实践活动,建立科学实践共同体,重视科学知识的社会建构.科学课程教学面临从科学探究走向科学实践的重任.  相似文献   

20.
基督教为西方世界极具影响力的宗教,自唐朝开始,西方国家便不断派遣传教士来到中国,进行传教活动,但基督教的传播在中国一直处于被动地位。直到清末,基督教在中国才遇到了一个真正的契机。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国门,清政府依次与西方国家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并于1844年与1846年发布解禁上谕,基督教政策随之改变。凭借该政策,传教士终于能在中国的土地上,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传教活动。中国大地,尤其是沿海五口岸,由于传教士的传教,近代医疗教育活动随之开展,但也造成了意想不到的民教冲突,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