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仔细捧读于永正老师口语交际训练案例,我被于老师精心的设计、独到的情境创设深深触动了。遵照“课标”要求,结合对名师课案的学习、体会、借鉴,我在《交流物品,谈感受》中对学生进行了口语交际训练。  相似文献   

2.
去年第7期(总第295期)刊登了薛彩云老师所撰写的章《春风拂面润物无声——听特级教师娄湘生的口语交际课(我爱福州)有感》,篇末留下编的思考:为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娄老师在课始对学生说“福州市教委希望我留在福州”。课毕,被学生精彩表现打动的娄老师给学生开了一个“空头支票”:“我留在福州了,而且就留在福州师范二附小。”——是否有“造假之嫌”?是否为本课的“破绽”?对此.不少读来信发表了个人意见。现选登两篇“针尖对麦芒”的章,希望能给大家以启迪。  相似文献   

3.
这是于老师21年前上的一节一年级口语交际课。1985年,于老师在中央教科所潘自由老师和徐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张庆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言语交际表达训练”的作文实验。21年后的今天,其中“口语交际”部分已写入《语文课程标准》。于老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做出了重大贡献。在这节课上,老师精心创设情境,使学生在一定语言环境中,跃跃欲言,不吐不快,儿童的表达欲望被激发起来,于是,课堂上,他们情之所生,妙语连珠。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特别强调:“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要求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因此,许多一线的老师积极投身于口语交际教学,使新时期小学口语交际呈现了许多新的动态。  相似文献   

5.
口语交际是什么?口语交际课有哪些特征?口语交际课该怎么上?这是笔者近年来关注和思考的一些问题。在指导一堂口语交际公开课的过程中,内容选的是人教版的《我是“小小推销员”》这一课。该教师同一话题用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班级上了三次。本文以这三次磨课经历为例,浅谈口语交际课堂的架构。一、实效不同的两个片断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教学大纲将“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人教版小语教材也专门编排了口语交际训练。这些,不仅仅是提法、教材编排的改变,更体现了观念的更新。口语交际比起以往的“听话、说话”内涵更丰富了,也表现出了一些以往“听话、说话”课不具备的特征。因此,也就产生了一种新的语课型——口语交际课。那么,口语交际课有哪些功能,哪些特点,该如何上好这类课呢?  相似文献   

7.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然而,在口语交际课上,学生却不敢说、不会说、说不好。如何才能改变这一现状,让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呢?我认为在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时,需要突破一难点,掌握三板斧,凸现六种美,从而让口语交际教学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相似文献   

8.
“口语”、“交流”、“情境”,无疑是当前口语交际教学中的三个关键词。准确理解这三个关键词是上好口语交际课的前提。然而,由于口语交际课刚刚走进我们的视野,我们对这些关键词尚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实践中便出现种种失误。  相似文献   

9.
《语课程标准》将原来的教学大纲中的“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口语交流的双向互动性,使其具有待人处世、举止谈吐、临场应变、传情达意等方面的高素质。因此,教材每单元都设置了口语交际课。但这些一单元一次的口语交际课无疑会使口语交际训练受到限制。要想解决这个矛盾,就要充分利用课资源,适当渗透口语交际训练,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口语交际话题。  相似文献   

10.
杨秀洪 《新疆教育》2012,(21):24-24
口语交际是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流的一种交际形式。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由于留守儿童多,和外界接触少,语言环境差,因此口语交际能力差,教师教学十分困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应当“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那么,如何上好“口语交际”课呢?我觉得示范指导是关键,课堂实践是重点。  相似文献   

11.
王晓虹 《福建教育》2006,(9A):25-26
一、教学场景生活化 很多教师觉得口语交际课难上,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沉闷,使得口语交际课不好把握。如何上好口语交际课?口语交际课如何解决“教师难于指导学生懒于开口”这一难题?还是让我们从于永正老师《学会赞美》(苏教版第八册)的教学案例中去寻求答案吧。  相似文献   

12.
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但是口语交际没有引起部分语文教师的重视。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有的教师重视学生的书面表达,忽视学生的现场交流,甚至有的教师把口语交际课上成作文课。还有的教师在教学时,只是让学生到讲台前说一说口语交际的内容,很少安排学生面对面地交流,把口语交际课上成了说话课。这些教学策略违背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直接影响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与提高。笔者通过对三到六年级学生口语交际现状的调查,发现当前学生在进行口语交际学习时存在以下现象。  相似文献   

13.
现行小语教材中把以往的“听话、说话”换成了“口语交际”。这是否只是一种提法上的标新立异呢?抑或是老师们说的“换汤不换药”呢?答案应该是否定的。笔者认为,新的提法应该赋予了口语交际教学“新”的涵义。作为语文教师理应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过程中,着力打造一个口语交际教学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14.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新课标中把过去的“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能力。对处于起步阶段的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阅历浅,知识有限,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往往是表层的,语言表达往往言不由衷、辞不达意。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时,他们有时不知道如何说,从哪儿说起,说的话东一句西一句,看到什么说什么,想到哪儿说哪儿。如何上好低年级的口语交际课。让学生会说、爱听、乐于表达呢?在教学实践中.我对口语交际课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15.
【案例】陈老师赏读了特级教师于永正上的《描述人物外貌,转述通知》的口语交际训练后,甚为推崇,决定模仿于老师上一堂口语交际课。上课铃响了,学校教导主任黄老师面带微笑地走进课堂,和蔼可亲地对学生说:“小朋友们,你们的陈老师来了吗?“”没有。”学生齐呼。这时,后排一个高  相似文献   

16.
许竞 《中学教育》2004,(3):44-45
今天上口语交际课——“学会赞美”。由于课前大家作了充分的准备,我在课堂上设置了几组情境表演,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我对孩子们说:“咱们中国人表达情感一般比较含蓄,心里话不习惯也不善于用言语表达。现在,老师给大家一个机会,如果你对班里的同学有什  相似文献   

17.
“口语交际”,作为语文新课程的五大目标板块之一,由于内容新而受到广泛关注;“口语交际课”,则由于形式新而成为课改热点。然而几年过后,我们回头看一看,还有相当一部分老师对“口语交际”和“口语交际课”的认识还不是那么到位。无论是在认识层面还是在操作层面,都存在一些误区,致使口语交际课教学效益低下,  相似文献   

18.
课标中明确阐述:“口语交际能力是现在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可见,我们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放到重要位置,修订教材在这一方面已经有所体现,从语第一册开始,每个单元都有一个口语交际的训练,内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有的重在拓宽学生的视野、有的重在训练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有的重在培养学生的说话技巧、态度。下面谈谈我在训练学生口语交际的几种做法。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的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因此口语交际课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着力于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进行口语交际课的教学,希望口语交际教学能真正符合新课标精神,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0.
刘雪君 《湖南教育》2002,(13):36-37
明确口语交际教学的性质口语交际教学已不同于过去大纲中说的“听话、说话”教学,它注重的是训练学生在交际过程中的口语能力。听、说训练过程理应是交际过程。《课标》中总目标是这样表述的:“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这句话是总领,“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是要求,“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是目的。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总目标将过去大纲中的听、说进行了整合,体现了口语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