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海城位于辽东半岛北部,东依莽莽群山,中有坦荡平原,两临潆洄辽水.群山雄姿百态,河水诸流汇集,好似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海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吕正操将军1905年1月就出生在这里.他早年在缫丝厂当学徒,1922年参加东北军,1923年人东北讲武堂学习.1925年毕业后,任东北军连长、营长、张学良的少校副官.1936年任东北武装同志抗日救亡先锋队总队长,193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2.
1907年12月22日,赵东寰出生于法库。赵东寰的家祖籍辽阳,因家境贫寒,为了谋生,全家曾经先后搬迁到彰武、法库,最后定居法库县城。赵东寰全家共有兄妹7人,5男2女,赵东寰排行老三。为了养家糊口,赵东寰小学毕业后就离开法库,到沈阳市皮鞋制造厂当学徒。1926年他考入东北军学兵队,从此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1928年他又考入东北陆军讲武学堂第十期学习,1930年毕业后,被分配到东北军第十九旅四十二团任见习准尉,随军先后驻防营口、田庄台、盘山一带。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关东军侵占了东北。赵东寰随东北军撤往辽西、热河,经凌源撤到河北省干沟…  相似文献   

3.
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是九一八事变后,流亡关内的东北同胞最早建立的抗日救亡团体.由于它抗日救亡旗帜鲜明,宣传鼓动形式多样,武装斗争有声有色,所以它虽然存在不足两年,却对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和东北抗日义勇军坚持战斗,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由于它的建立与发展都是在张学良的保护与支持下进行的,所以说,救国会既是一个社会基础较为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性质的民众组织,也是一个和张学良有着特殊政治关系的抗日救亡团体.  相似文献   

4.
管松涛,山东巨野县人.19岁参加旧军队,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入南京炮兵学校学习,毕业后任东北军独立第105师炮兵营连长,西安事变后任东北军57军少校副团长.1940年参加八路军,曾任山东滨海军区独立旅参谋长、滨海支队参谋长.  相似文献   

5.
丁志刚,曾用名丁铸铁,笔名管一丁。原籍江苏徐州,1919年5月12日生于山东滕县。1932年考入天津南开中学,“七七事变”后不久转入重庆分校南渝中学(后亦改名为南开中学)。学生时代的丁志刚即热切地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活动,并于1938年5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8年7月丁志刚高中毕业,随即奔赴陕北“抗大”学习,毕业后留校任大队宣传干事、校文工团党支部书记等职。后调至八路军第一纵队鲁迅艺术宣传大队,先后任政治教导员、大队长,转战于晋、鲁两省敌人后方。丁志刚自幼酷爱文学艺术,在艰苦的抗日战争烽火中,为了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自己,打击敌人,他创作了许多生动活泼、战斗性强,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戏剧、诗歌、小  相似文献   

6.
刘多荃,字芳波,东北凤城人。保定军校毕业后,到张作霖的奉军任职。1925年任张学良卫队副队长。由于刘多荃忠实可靠、有勇有谋.张学良卫队扩编成卫队旅后.刘多荃任卫队旅第一团团长。  相似文献   

7.
正高福源(1901~1937),字少卿,辽宁省营口人。1921年考入北京辅仁大学,后入东北讲武堂学习,毕业后加入东北军,不久被选调进入大帅府,任张学良的卫队营长,后升任团长。1935年,在榆林桥作战中,他兵败被俘。高福源被红军俘获后,自以为必死。但出他意料的是红军不仅没杀他,反而还对他进行耐心的教育。这使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他赞成中共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不久,他就根据中共领导人的指示,就回到西安做张学良的工作。经过他几次穿针引线,东北军与红军很快就达成了和平协议。  相似文献   

8.
谢觉哉同志曾在抗战爆发后 ,自革命圣地延安来陇 ,出任八路军驻甘办事处党代表。在兰期间 ,他积极领导甘肃地下党的革命斗争 ,组织省城青年学生和劳苦大众的抗日救亡运动 ,营救西路军流落人员 ,卓著成效。其中 ,谢老与文化工作者丛德滋的一段不寻常的革命情谊 ,尤令人难以忘怀。丛德滋 (1910———1942) ,字悦生 ,辽宁凤城人。1933年毕业于东北大学 ,在张学良将军指挥的东北军北平军分会政训处工作。1935年随军进入西安 ,任东北军总部办公厅秘书。主办进步刊物《西安向导》 ,并任东北军所办《西京民报》主编。西安事变后 ,…  相似文献   

9.
宋九龄,字梦宣.1875年8月16日生.原籍锦县沈家台镇宋屯,青年时曾在杂货铺学商,做过当铺外柜,赶过驴驮子,从事过贩马营生.后投身旧东北军,毕业于辽镇守使署军官团.1896年3月,任奉天激击队队官,1912年3月至1918年任奉天巡防步兵营左哨哨长,后任暂编陆军二十九师骑兵五十八旅十五团三营十连连长.  相似文献   

10.
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在1937年7月7日爆发时,担任卢沟桥地区宛平县县长的王冷斋先生,便成了这一历史的见证人。44年前,即1957年卢沟桥事变20周年的前夕,我走访了王冷斋老先生。当时,他任北京市文史研究馆副馆长。这位鬃发如霜的老人,早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参加过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国民革命军。讨伐张勋复辟时,他随军来到北京,后弃武从文。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造成华北地区“山雨欲来风满  相似文献   

11.
复旦大学新闻系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一个新闻教育机构,成立于一九二九年秋.第一任系主任是谢六逸.谢先生虽早在三十六年前离开人世,但他一生从事新闻、教育和文学事业所作出的贡献,却是永远值得后人敬仰的.谢六逸,一八九八年八月十二日生于贵阳.他的祖父、父亲都是贡生.他自幼好学,髫龄时,已能诗文成篇.稍长入贵阳模范中学,品学兼优,国文一科更是出类拔萃,为教师所青睐.高中毕业后,他东渡日本入早稻田大学文科,专攻东洋文学史,造诣颇深.毕业后回国,在商务印书馆编辑所工作.一九二六  相似文献   

12.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这是<流亡三部曲>的第一部<松花江上>歌词的开头部分.这首歌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流亡关内的东北民众有家难回的悲惨情景和复土还乡的强烈愿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于日本侵略者的强烈仇恨.正因为它唱出了人民的心声,所以很快风行海内,历久不衰,成为著名的抗日救亡歌曲.这首歌的作者,就是人民音乐家张寒晖,这首歌是他的著名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档案局(馆):欣闻"美籍华人吴天威教授档案资料捐赠仪式"今天举行,很高兴和激动。早年,我与吴天威先生均为东北中山中学学生,同窗数载,友谊深厚。后天威先生立志科技报国,留学海外。日本侵华后,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  相似文献   

14.
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作为东北也是全国的第一个民众自发组成的抗日救亡团体,其对东北义勇军的兴起和坚持武装抗日,起到了重大作用,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15.
张祥麟(1891.12.11-1976.09.12),上海川沙人,无党派人士,早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法学系,后于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国际法学,获硕士学位,为美国国际法学会终身会员。1912年-1921年,任孙中山发起创办的上海英文版《民国西报》、北京《英文日报》译员、副主编,北洋政府国务院外交部译员、副处长、司长等职;1921年,任太平洋会议中国代表团主任秘书兼宣传组长;1922年-1927年,任中国驻美国纽约总领事;1928年起,任上海工商访问局总务处主任、上海国际贸易局指导处主任等职;1932年,任联合国东北调查团(即"国联调查团",也称"李顿调查团")的总务组长、宣传组长;1935年-1953年,任上海汇丰银行秘书、上海百新书店董事长。"抗战"胜利后,他参加了由黄炎培等京沪民主人士组织的"红棉聚餐会"并任监察。1956年起,由陈毅市长任命,任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参事室参事;1956年-1966年,当选为卢湾区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16.
金恩晖,男,汉族,1938年8月26日生于吉林市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51年毕业于吉林省实验小学,1951—1957年就读于吉林省实验中学,1957—1961年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读书。毕业后,在吉林省图书馆工作至今。他先后在采访编目部、参考咨询部、业务辅导部和图书馆学研究部任馆员,部副主任,主任,1984年起任副馆长,职称研究馆员。  相似文献   

17.
毛坤 图书馆学家、档案学家.字良坤,号体六.生于1899年9月22日.四川省宜宾县漆树乡人.1920年毕业于四川省第一师范学校.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后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文学士学位.1926年秋考入华中大学文华图书科(该科招收大学毕业和大学修业期满二年以上学生入学,学制二年毕业),1928年秋毕业.由于毛坤勤学苦研,成绩优异,毕业后即留校任助教.  相似文献   

18.
朱述新 朱述新,男,汉族,1945年12月出生。196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在张家口日报社先后任记者、编辑、副刊主编。1975年到新华社北京分社,任记者,文教部主任。1987年任北京  相似文献   

19.
李文阁     
李文阁(笔名文戈),1930年生。辽宁省兴城市人。1949年2月参加革命,入冀察热辽联合大学学习。1956年1月入党。1950年到辽西日报社工作,先后任校对、编辑。1952年9月被保送东北人民大学中文系深造,1956年毕业后又到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班攻读中共党史专业。 1958年到山西人民广播电台继续从事新闻广播工作,先后任政教部、理论部编辑。1979年起,担任理论部副主任、主任。1987年成立山西省广播电视学会当选为秘书长。1988年任省广播电视厅调研室主任,同年6月评为高级编辑。1991年当选省广播学会副会长。 到1991年离休为止,他从事新闻工作40余年,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曾完成  相似文献   

20.
甘乃光对我国近代档案学建立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乃光,1897年生,广西岑溪人。1922年,甘乃光在广州岭南大学经济系毕业后,留校担任助教。大革命时期,他在黄埔军校任政治教官。1925年7月,国民政府成立,甘乃光任国民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1927年10月,甘乃光出任国民党广东省党部改组委员。同年底,又出任广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