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晋南北朝人物画的兴起 ,是魏晋人物品藻风气影响下的产物 ,是魏晋人物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神写照”的美学诉求和“以形写神’’的绘画技法 ,恰好构成了魏晋南北朝人物画的一个相对完整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它是“形神”这一对哲学范畴在艺术领域实践经验的一次总结 ,在我国艺术史和美学史上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史通》有关史书体例的理论知识在中国古代史学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史通》较为详尽地考察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记言体、国别体与通史的编撰;揭示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编年体的盛行状况及其原因,指明这一时期史例中兴与编年体撰述盛行的特殊关系;批判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纪传体史书撰述中种种“体统不一,名目相违”的弊端。《史通》对魏晋南北朝史书编撰中体例运用情况的考察,论证并充实了《史通》的史书体例的有关理论。  相似文献   

3.
隋唐五代时期阼为中国山水画的初创期,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隋立国只有三十七年时间(公元581—618年),它是魏晋南北朝与唐代的过渡期。隋唐在政冶上充一了四分五裂的国家,在艺术上却继承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自由生动的学术思想。山水画的发展也是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酝酿,在隋唐五代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而这个发展过程,是与佛教传入中国后的发展同步的,“禅宗昌明,山水方兹”。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人物画,是中国绘画史上最为古老的画种。喜欢中国画的朋友会发现,传统中国人物画在外形方面往往是失真的,不如西方绘画造型科学严谨,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画家、理论家谢赫在其著作《古画品录》中,就依据自己创作人物画的实践,归纳整理出品评绘画的六条标准,被称为"六法"。自六法论提出后,中国古代绘画进入了理论自觉的时期,对后世绘画的品评也产生了极大影响。据唐代理论家张彦远《历代  相似文献   

5.
以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曹仲达为代表的人物画画家在艺术表现形式上融通中外推陈出新,在思想旨趣上别开生面卓尔不群,造就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人物画的鼎盛。这些成就的取得与当时险恶的政治环境、复杂的社会思潮、佛教文化的传入、多种艺术门类之间的交融互通等原因有关。分析魏晋南北朝人物画特点和意义,对于当下中国画创作具有强烈现实指向。  相似文献   

6.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女性的“武士化”现象,主要表现为社会上涌现了一批行为勇武、严守忠孝道德的女性。探其原因有三点: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女性学习儒家文化,从而使她们更加容易理解传统士文化的精髓;两汉时期忠孝观念的传播以及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传承,促使更多的女性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受战乱和少数民族尚武之风的影响,社会上出现了更多的“武士化”女性。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早期画像艺术中对“空间”的视觉表现之变迁历程中,东汉晚期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画像艺术中对“空间”的视觉表现上出现了一个较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也直接促成了隋唐时期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对“空间”表现模式的成熟。这种“变化”应该是与东汉晚期以来,当时士大夫画家阶层在绘画理论构想与绘画实践活动上,对这一问题进行独特的关注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8.
崔慧香 《文教资料》2007,(21):103-105
形神论一直是贯穿中国画论的主要命题。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画论有关形神关系的论述奠定了中国画论的基础,以形写神、迁想妙得、应目畅神、气韵生动等观点,极大地影响了后世的绘画理论和创作。  相似文献   

9.
我国绘画史上的人物画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画家们历来重视“传神”,从理论到实践不断探索形与神的关系,使人物画不断地得到发展。两晋南北朝时期,继承了汉代绘画的传统,人物画已有很高的成就。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不仅注意到传神在眼晴,通过外形,表现人物的性格、气质,而且还注意到通过环境的描写来加强人物个性的刻划,在我国绘画艺术上影响颇大。隋朝时间短暂,但在绘画史上却相当重要,它总结了顾恺之、陆探微以来的艺术创作经验,由简练的画风发展成细密精确的画体,并向着唐代光辉灿烂的更高阶段过渡,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展子虔、郑法士是其代表。唐代前期,国内政治统一,社会安宁,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畅通。较长时期的和平统一的局面,使唐代经济迅速发展,文化艺术空前繁荣。绘画艺术也达到相当高的成就,成为画史的鼎盛时期。对人物画,不  相似文献   

10.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文章和专著中所阐述的“文学的社会作用”,实际上就是在阐述文学的社会功利性;以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最先倡导的“诗赋欲丽”为支持“文学自觉”的重要论据,只是持“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自觉时期”论者断章取义的主观臆断。陆机在《文赋》中谈文学创作,更多考虑的不是辞藻如何华美的问题,而是“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的尴尬。梁昭明太子萧统则明确否定了片面追求语言华美的审美意念。认为魏晋六朝文论是在主张“为艺术而艺术”,也是持“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自觉时期”论者断章取义的臆断。“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自觉时期”论者既肯定出现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文章和专著”是判断“文学自觉”的标准,实际上又对那一时期文学理论文章和专著中对文学分类的一些阐述加以否定,这样就形成了悖论。  相似文献   

11.
古代吴地人物画在中国画坛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出现了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等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一代宗师,并由此蕴育了明代绘画的辉煌。其独具的吴文化特色的人物画传统,影响了数百年中国人物画的创作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霸府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而特殊的机构和政治现象,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和制度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霸府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频繁出现,导致霸府频繁出现的原因有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皇权的削弱;幕府机构和公府机构的高度膨胀;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轻外重的政治格局。  相似文献   

13.
<正>阎步克先生曾经在其著作《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中把古代官僚政治运行的轨迹比作波浪,他认为秦汉是一个波峰时期,因为无论是帝国规模还是制度的进步抑或是有条不紊的管理水平在同时期的古代社会都位居世界前列。与秦汉时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皇权衰微,门阀士族力量强大,国家分裂动荡,民族交融带来的部族因素,也使政治的“变态”雪上加霜,故阎先生认为这一时期为官僚政治的“波谷”时期。  相似文献   

14.
两汉魏晋南北朝的画家大多散落于类似国家图书馆的秘阁之中;其主要职责是满足当时的政治统治需要,起有道德上的教化作用、政治上的表彰宣传作用、政治信息的传达作用;其艺术风格表现为写实性画风。两汉魏晋南北朝宫廷画家的地位呈现从高到低的倾向。通过对汉室以来至魏晋南北朝宫廷绘画的考察,可知隋唐时期延续了这种画家散落于各国家机构的特点,直至五代时期的画院出现,才有力地改变了这一局面,从此中国宫廷绘画的历史得以改写。  相似文献   

15.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艺术觉醒的时代,“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的理论主张绘画追求精神面貌和个性特征,提倡发挥想象力,采取虚构手法,以达到一种“意境”。此时期敦煌壁画中许多装饰手法的运用,是这种理论的实践:故事情节或由中心向四周扩张、按顺序做旋转式处理;或以上、中、下三条横带、近似图案化的处理,使画面具有“S”形装饰效果;或根据故事内容,以不同的三角形重复手法,给观者造成强烈的压迫感,使作品内容和章法达到完美的统一。南北朝时期敦煌壁画中所创造出的装饰艺术,奠定了我国装饰绘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魏晋南北朝和亲次数众多,与其它历史时期相比有很大特点。第一,开放的通婚观念导致魏晋南北朝和亲繁盛,且涉及众多政权、民族;第二,魏晋南北朝和亲受少数民族婚俗影响大于汉唐统一时期;第三,魏晋南北朝和亲通婚的政治层次比汉代和隋唐高;第四,隋朝与后梁皇室通婚是唯一一次汉、汉和亲,成为分裂时期汉族政权间关系的特例,是南北统治集团中高门大姓的联合,有助于减少统一的阻力。总之,和亲各项主要特征在魏晋南北朝已完善齐全。魏晋南北朝和亲不比汉唐逊色,而且影响着以后的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17.
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已成为了人们主要的审美对象之一。在魏晋南北朝山水文中,除借山水以娱目遣情、适性自得之外,欣赏山水之奇亦可以成为一种独立的审美追求。"奇"作为魏晋南北朝新兴的一种山水审美趣味,在山水文学中影响甚广,魏晋南北朝山水文约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篇章,明确地流露出了对山水之奇的钟爱。魏晋南北朝山水文中的"奇",可以分为雄奇与幽奇两类,其中雄奇在山水文中又具体表现为形奇与势奇两种类型,幽奇在山水文中则具体表现为空灵、澄澈、迥异三种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18.
酒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魏晋南北朝的酒文化最盛。从政治环境影响、农业和酒业不断发展分析魏晋南北朝饮酒之风盛行的原因,揭示粮食短缺、扰乱社会秩序是该时期禁酒的原因,总结“酒禁”政策不可连续主要受国逢喜事、民俗、税收等的影响,进而提供一种微观视角,以展现不同于传统观念中“饮酒成风”的魏晋南北朝。  相似文献   

19.
魏晋南北朝时期内徙少数民族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研究者大多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内徙少数民族导致了当时北方社会经济生活的“倒退”和“逆转”,有的学者甚至认为“中国北部的经济生活竟倒退了两千年”。本文则认为,从总体上看,魏晋南北朝时期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并没有造成历史的大倒退。  相似文献   

20.
从先秦至两汉,"名实"成为中国哲学史上一个重要的范畴,也是一个涉及语言哲学的理论问题。"名实之辩"主要讨论的是语言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名实"理论既是中国哲学史研究的课题,也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不可回避的话题。从逻辑思想的角度,考察魏晋南北朝关于"名实"的理论和观点,能很好地为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逻辑思想的发展铺设理论基石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