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颖 《黑河学院学报》2023,(10):176-178+18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记忆的重要载体。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南音,是中国民族音乐中最古老的乐种之一。泉州南音作为南音的发源地,其历史悠久,音乐体系完备,艺术特色鲜明。由于经济全球化、社会现代化以及外来音乐文化冲击等因素影响,南音传承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因此,如何做好泉州南音的传承与发展是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泉州南音被称为音乐文化的"活化石":又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被誉为"中国古典音乐的明珠",具有鲜明的闽南文化特征和地域特色。从泉州南音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的传承价值,进而从学校教育、官方南音社团和民间南音社团三方面提出泉州南音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南音也称"弦管""泉州南音",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古音乐.闽南地区是一个音乐文化极为丰富的地区,具有民族音乐文化的交融性.为使本土音乐作用得以发挥,必须在中职教材内容中融入相关的音乐文化,并注重音乐文化特色展现,只有这样才能融入文化内容,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融合目前闽南特色音乐的传承特点,在中职教学实践以及认识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素有音乐“活化石”之称的福建南音,是海内外享有盛誉的古老乐种。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南音、弘扬传统音乐、继承家乡文化,福建省泉州市不仅把南音纳入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同时还做了诸如师资培训、组织比赛等与之相应的大量工作。此外福建省音像出版社将《走近南音》录制成光盘发行全省,泉州电视台摄制的艺术教育专题片《古乐飞扬中的校园》也先后在福建省教育电视台、  相似文献   

5.
《百鸟归巢》是泉州南音"四大名谱"之一,简称"归巢",也有部分手抄古本称之为"百鸟",其演奏技法特殊,曲调婉约,结构讲究阴阳和鸣,体现出了中国传统的音乐美学。该曲常作为南音会唱的结束曲,称为"煞谱",并借"宿鸟归飞"的音乐意境,寄托了客居他乡的游子对故国家园无限的怀念和深深眷恋,是泉州南音"谱"的典范,世代传承,久盛不衰,具有深厚的音乐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泉州南音拍板是南音表演的主要乐器,起指挥、统领的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南音由原本自娱自乐的形式逐渐地向舞台表演化发展,南音拍板从原来掌控节奏和速度的指挥者,逐渐地被一些人当道具摆设。拍板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和作用,以致影响了南音特有的音乐特点。鉴于此,本文力求探究南音拍板及其作用,指出拍板被忽略的影响和原因,提出重视拍板特性的措施,以体现拍板在南音表演中的重要性,为更好地守护和传承泉州南音的音乐特点和表演形式起到现实的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7.
南音演唱具有千年历史,它用泉州方言来演唱;在泉州民间音乐基础上经过长期的发展、融合而形成,有着独特的韵味。但随着南音进高校以及当代受众音乐听觉的变化,也面临着如何在保留、继承其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改进。以口传心授的方式流传下来的南音演唱理应得到更大的挖掘与提高,因为探索南音演唱艺术特点,不但有助于南音艺术自身的传承和发展,还有助于在挖掘古曲的演唱方法上,进一步提高演唱技巧;改革传统唱法,挖掘南音的内在神韵。  相似文献   

8.
南音演唱长期停留在“真声演唱”的层面,缺乏系统、科学的演唱训练,给古老唱腔声乐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将声乐课程切入南音演唱,从学习声乐技术这个层面来提高南音演唱能力。从泉腔特性和南音演唱特点出发,探索泉州南音演唱的声乐艺术,旨在发展南音演唱事业。  相似文献   

9.
泉州南音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它以古朴典雅、旋律优美委婉、节奏徐缓舒展的奏唱风格著称于世。王珊《泉州南音》一书以“了解南音,体味南音”为宗旨,从普及性角度剖析了泉州南音的历史风貌、生存环境、乐器功能以及奏唱技能和传承理念。  相似文献   

10.
南音,是一种古老的乐种.南音的乐律、乐谱、乐器和演唱形式,都保留了唐宋古乐遗制,是"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中国民族音乐的根".2002年5月,泉州南音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正式启动.这篇文章,以一个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的视角,展示泉州市长期以来为保护和振兴南音所作出的种种努力;并就南音艺术的传承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南音曲是中华民族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于闽南人民的生产生活中。南音分为指、曲、谱三种类别,其中曲在南音中占据着90%以上的比重,是南音艺术的核心和灵魂。南音曲腔韵的音乐形态呈现出对比、变奏、重复、交融综合的特征,南音曲旋律的音乐形态在曲直、长短、有序无序、疏密、高低、级进跳进中极尽变化之能,南音曲声调的音乐形态表现出对装饰音、鼻化韵以及调值搭配的重视。南音曲的腔韵、旋律、声调,共同演绎了丰富多彩的音乐形态,使之成为我国传统民族音乐艺术领域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2.
泉州南音乐事活动丰富多彩,其中“拜馆”为主要活动之一,它是南音馆阁之间往来的礼仪,是超越地域、国籍,交流沟通、促进情感的纽带,有利于推动南音的传承与发扬。本文在查阅、分析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田野调查,探讨泉州南音“拜馆”活动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吴楠楠 《教育评论》2014,(2):111-113
泉州师范学院将南音人才培养纳入高等教育的范畴,以期培养南音传承人才。文章主要从泉州师范学院南音的办学历程、南音艺术硕士培养模式及反思入手,阐述了泉州师范学院南音专业艺术硕士的培养特色,以及其培养模式对艺术硕士教育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泉州南音中的二弦与二胡源于同脉,都是出自古之奚琴,南音二弦的束弓、盖音、浪弓、润腔等演奏技法,经严格的“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沿用至今,留存古老的地方音乐特色,为二胡演奏古典和民间乐曲以及保存传统性技法方面提供了具有借鉴意义和研究价值的实例。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指出南音文化融入高中音乐教学意义的基础上,提出将南音文化融入高中音乐教学的路径:加强整合音乐课程资源,发挥南音教学应有的教育价值;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对南音文化的理解能力;增强学生情感认知体验,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感知和鉴赏能力;创新开展南音艺术活动,大力促进南音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泉州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拥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魅力,在中国文化的大舞台上绽放着属于自己的耀眼光辉。泉州拥有千年历史的南音文化,富有特色的拍胸舞、北管等等艺术形式,都彰显着泉州独特的文化底蕴。如今,泉州教育开始注重将泉州的地方文化融入教学中来,达到对泉州文化更好的传承,也为泉州的教育增添自身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泉州学的研究对象是泉州的历史文化,必须以世界视野为泉州历史文化准确定位。由于种种原因,泉州学研究遇到了不少困难与困惑,当前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要求,必须加强。从东亚文化圈的视角,可以“海丝”文化的国际影响、闽南文化的发源与核心优势、朱子文化的学术积累、古代名人的历史影响、移民文化的血脉延伸、南音文化的独特魅力等方面提升东亚文化之都泉州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8.
吴宝雅 《考试周刊》2014,(93):180-181
南音,因其"古朴、典雅"的特点,享有"中国活的音乐历史"、"中国古代音乐活化石"之誉,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和许多传统的民间文化一样,南音也曾一度面临生存困境,因此南音的传承,任务重大、意义深远。作者在教学工作中把南音引进课堂,将南音融入音乐教学中,尽己所能做好南音的传承工作。但是在教学中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南音晦涩难学,尤其是节奏缓慢和缺乏舞台动作,他们不感兴趣,这是南音进入课堂的瓶颈。因此,南音要真正意义上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推广,除了要让学生了解南音的文化内涵,更要通过学习,培养他们的兴趣,实现潜移默化的德育教化功能。教师作为南音的传承者,需要好好运用南音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喜爱并学唱。作者对几年在南音实践教学中的收获和思考进行论述,希望能够通过学校的南音教学推广,为南音的传承作出贡献,并唤起大众对优秀民间文化的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9.
泉州的地理、人文环境为泉州南音乐社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并形成了闽南泉州特殊的音乐文化生态。南音乐社与泉州社会结成的种种因缘,促进了泉州南音乐社传承的持续性、群众性特点,成为泉州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0.
通过春秋二祭、收徒祭祖实地考察,分析研究《金炉宝篆》祭曲,探索南音郎君文化现象在泉州南音千古传承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