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德治国”是历史的必然与时代的要求。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不可偏废。要正确认识并发扬“德治”传统,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古之“德治”与今之“德治”和“德治”与“法治”这两对关系,从而建设适合中国国情与时代特点的社会主导道德,形成并完善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新型德治。  相似文献   

2.
法律和道德都是治理国家与社会的工具 ,它们各有其优缺点。只有实行“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方略 ,才能建设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3.
“三治融合”与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密切相关。“三治融合”中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有三方面内涵:自治、法治、德治的目标融合推动人人有责的价值共同体建设,自治、法治、德治的过程融合推动人人尽责的行动共同体建设,自治、法治、德治的主体融合推动人人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建设。“三治融合”中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需要促进任务分解与绩效评价,建设责任明确的价值共同体;推动流程再造与场景转换,建设协同有序的行为共同体;深化权力让渡与权利维护,建设向往美好的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我党治国的两大基本方略。本文从“德治”与“法治”思想的产生、融合,揭示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辩证关系,论证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必要性与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的“德治”强调“德教为先” ,涵盖从政治领域到日常生活的基本道德秩序。“德治为本” ,“德教”是“德治”的基础。与法治相结合的德治关键是加强公德建设 ,充分保留道德的“衡平空间”。德制法治 ,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6.
“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道德讲自律、法律讲他律,法治和德治相互促进、相互补充。道德与法律的内在规定性以及人的思想与行为的内在统一性是“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理论依据,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方略则是二者相结合的现实依据。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中,应把法治和德治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二者共同促进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法治”与“德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就其“殊”而言:“法治”起约束作用,它警示人们不应该怎样做,即让人们成为一个不逾规矩的人;“德治”起导向作用,它告诉人们怎样做才符合道义,即让人们争为表率而成为一个“君子”.“法治”既有制裁也有儆戒,是一种较为消极的防范;“德治”劝人向善,止邪恶于未萌,是一种较为积极的导向.  相似文献   

8.
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一系列成就,但也出现了较为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具体表现为法治建设过程中道德的缺失,即要平衡德与法的关系。仅依靠国家立法主导建设法治社会已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需要,亟须我们追本溯源,从中国传统德育思想中发现适合当代法治建设的德治理念。因此,从法治建设的道德困境、儒家文化中"德治"治理结构、法治的道德维度、儒家文化在现代治理中的借鉴意义四个方面,具体研究儒家"德"观念对当今社会的价值,进而探究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平衡点,从儒学思想中"德治"出发,发现适合当今社会的治理方式,以期构建良好社会秩序,建设和谐社会,提高全民道德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9.
在“德治和法治相结合”治国方略的形成过程中,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做出了突出贡献。“德治和法治相结合”的基本特质和理论价值在于,它是对人类治国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升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实现手段和根本保证,它的实施必将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重要思想是我党治国方略的新发展。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特有的感召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二者在内容上相互渗透,在功能上相辅相成,在实施效果上相互促进,都是保证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两大保障。  相似文献   

11.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的重要思想是对古今中外治国经验的科学总结。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法治对德治具有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德治为法治提供坚实的思想政治保证。我们要切实实施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与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提出的“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是对治国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本文从认识的的高度探讨了法治与德治的相互关系,论述坚持走“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之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比较分析了中国古代“德治”,“法治”的内涵,功能及其本质,阐明了二者结合的历史意义,进而对新时期“德治”,“法治”的内涵,功能以及二者结合的特征予以阐述,揭示了二者结合的必然性,科学性,革命性,并且从制度建设和思想观念建设两个层面来探索二者结合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以德治国”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我国社会经济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 ,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论断 ,有深厚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德治是对法治的补充和对精神文明重要地位的重新认识与把握 ;同时 ,也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承我国优良传统文化和加强“官德”建设的需要。在德治实践中正确处理好“德治”与“人治”、“法治”与“德治”、“治官”与“治民”的关系 ,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德治”在治国安邦中的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15.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用制度管住权力,用法律捍卫权利,司法是正义的最后防线,法律权威高于其他权威。以德治国是治国理政的方式或手段之一。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一方面,依法治国需要道德建设先行,依法治国的运行需要道德支撑,法治的完善离不开道德的补充。另一方面,法治对德治具有规范和促进作用,道德建设法制化是德治焕发生命力的必然要求。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可以相互结合,但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不能相提并论。如过分强调以德治国必然影响依法治国的主体地位,"一体多元"结构的法治秩序应当坚持依法治国与道德建设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崔美华 《云南教育》2001,(23):10-11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法治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要贯彻“德治”理念,实施“德治”战略,从中小学教育抓起非常重要。本文根据所获调查材料,仅从学校德育现状入手,对“以德治国”的基础性工程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中小学阶段作为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  相似文献   

17.
治国安邦既需要法治,又需要德治。积极推进法治,才能切实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深入贯彻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才能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法治与德治并举,全面,深入地认识和领会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重要思想,坚持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的同时发展,必能开创治国安邦的新局面,必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8.
《管子》在主张法治的同时也提倡道德教化,提出了著名的“四维”论。在对《管子》“四维”论的理论框架分析后认为,“四维”论体现了《管子》的德治思想,它启示我们在道德建设过程中要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加强行政道德体系建设,德治与法治并举。  相似文献   

19.
正确认识和理解“以德治国”思想的科学内涵,是实施“德治”与“法治”并举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的“德治”不同于封建时期的“德治”、“礼治”和“人治”,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准,让广大群众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倡导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德治”的宗旨所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法律与社会道德在本质上一致,“德治”与“法治”并行不悖,二者相辅相承,彼此促进。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以德治国”与中华德治传统、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内容等问题,并对“以德治国”这一思想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