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岷江是成都平原的母亲河。当都江堰的调控力与岷江水势相平衡时,是兴利的最佳时刻;当岷江自然伟力超过都江堰的调控力时,岷江洪水就会给成都平原带来洪涝灾害,并损毁都江堰水利工程设施,有的洪灾甚至又进一步引起成都平原的旱灾。二千余年来,这类灾害常有发生,并有日益严重的趋势。本文试对成都平原上的旱涝灾害作一历史考察,以资当今对这一问题作正确的环保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改善成都平原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2.
一条大河裹挟着历史的风尘穿越成都平原。公元前256年,都江堰令岷江两岸从洪水滔天变为千里沃野。  相似文献   

3.
都江堰地处成都平原西北,水系极为发育。岷江进入都江堰流域后,通过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城区如指掌般分为蒲阳河、柏条河、走马河、江安河、金马河等多条分支水系,流人并灌溉成都平原。发育的水系使得桥梁在城市交通乃至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作用极其典型,具有重要研究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拜水都江堰     
伍振 《少年月刊》2014,(12):41-41
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都江堰成功地驯服了奔腾咆哮的岷江水,成就了一段"膏泽千古"的佳话。它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成都平原能够如此富饶,被人们称为"天府之国",从根本上说,是李冰创建都江堰的结果。《史记》记载: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相似文献   

5.
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大型水利工程,它象一颗明珠镶嵌在美丽而富饶的成都平原上。都江堰渠道总长约1165公里,2200多道分堰,520多条支流,灌溉面积300多万亩。它设计之巧妙,规划之完美,布局之合理,取材之简便,在世界水利史上堪称奇迹,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战国时期都江堰的建成,实际是陕西历史上秦国的崛起和强大的标志,也是关中水利工程专家李冰高超技术的集中反映。  相似文献   

6.
《甘肃教育》2009,(8):F0004-F0004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建于公元前256年,由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率众修建,是一个全世界年代最久、唯一留存的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都江堰水利工程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巨大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了“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中国漫长的封建历史是一本厚厚的书,那么中国历史书的首页就是秦帝国。在这个首页上,一个让我们后世中国人自豪了几千年的抽象名词第一次  相似文献   

8.
都江堰     
一 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相似文献   

9.
<正>前言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由渠首枢纽(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灌区)、各级引水渠道、各类工程建筑物、大中小型水库和塘堰等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工程系统。它担负着四川盆地1130余万亩农田的灌溉、城市生活供水等功能。秦昭王后期(约公元前276年—公元前251年),蜀郡守李冰总结了前人治水的经验,组织岷江两岸人民,修建都江堰。其中妙绝天下的飞沙堰工程修建于唐代。  相似文献   

10.
杜雅萍 《学与玩》2024,(2):46-47
<正>博物馆名称:都江堰博物馆馆藏亮点:都江堰水利工程一句话介绍:都江堰博物馆位于都江堰景区离堆公园的荟萃宫内,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到都江堰的前世今生。成都平原沃野千里,不论雨水多,还是雨水少,这里的良田都能保证收成,因此,人们称此地为“天府之国”。可是你知道吗?在两千多年前,这里的百姓饱受旱灾与水患的侵害……直到战国时期,李冰父子带领当地百姓,花十八年治理水患,修成了至今仍在使用的无坝引水的宏大水利工程——都江堰。  相似文献   

11.
十大新天府     
1.四川成都平原 成都平原为冲积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沛,人工自流灌溉条件好,尤其是都江堰水利工程,造就了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地。这里文明悠久,自然人文协调,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性。成都平原拥有闻名于世的“三星堆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平原及周边既有风景优美的名山大川,也不乏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及著名名胜古迹。平原上河网纵横,气候条件好,物产丰富,适合人居,是名副其实的“天府之国”。  相似文献   

12.
秦直道及其历史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直道是秦始皇在扫灭六国后为防御匈奴势的南侵而兴修的一项规模宏大的军事交通工程,本文探讨了秦直道修筑的起讫时间与工程分期及秦直道的经由路线,并分析论述了修筑秦直道对于巩固秦帝国及以后王朝的北边国防、促进华夏民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诸方面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教学片段】 (学生打破常规坐次,分四组围成圈,坐在电教室里。) 师: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不仅勤劳勇敢,而且聪明智慧,富于创新,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遗产。现在,让我们共同领略其中的一小部分。请同学们观看老师为你们制作的课件。要求:快速猜出这些工程的名称。 (一幅幅精美的画面伴随着优美的音乐缤纷闪现,教室里一片欢腾,学生兴奋地喊着:长城、故宫、赵州桥、大运河、兵马俑……当画面停在都江堰水利工程全景图时,学生安静了下来,只有个别学生怯怯地小声说:“都江堰”。) 师:这位同学说得非常正确。这确实是闻名世界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它,结构巧妙、布局合理、建造科学,具有排洪与灌溉两大功能。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哺育着成都平原的农业,成为造福千秋的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2000年,  相似文献   

14.
本科传统专业水利水电工程——治水之患兴水之利专业描述千年古堰润天府,泽被万物惠苍生.得益于都江堰的修建,才有了今日成都平原的辉煌,可见,自古以来,水利在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兴水利除水害,从农耕社会的水库、大坝到近现代的水电站等水利设施的修建、维护,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既古老、又现代.  相似文献   

15.
"都江堰水沃西川,人到开时涌岸边。喜看杩槎频撤处,欢声雷动说耕田。"这首《灌阳竹枝词》出自清代诗人山春,描写的是清明时节都江堰放水节的盛况。2600多年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至今仍润泽良田万亩,李冰治水功绩至今仍传诵千秋。"古堰工程、李冰治水"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与文化的标识。1903年从考棚原址诞生的灌县县立高等小学堂,就是今天的北街小学。对历史、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我们坚持古为今用、扬弃传承,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因地制宜,转化教育教学资源,让都江堰水利工程成为北小师生成长的丰厚土壤是我们近几年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6.
家乡的河     
我的家乡在世界闻名的都江堰,那里水多,余秋雨就曾题“拜水都江堰”。市区有几条小河穿城而过,一直在成都平原上流淌,许多人家临水而居。因为每天与河相伴,我总是想亲近水,恨不得住在水里。自然,那些河畔也就常常留下我欢乐的笑声,小河伴着我度过了许多美好的童年时光。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学术界曾就都江堰创建史中的关键问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争论以“开明决玉垒山”说占上峰而宣告结束。二十多年过去了,成都平原上一大批古蜀文化遗址的被发现,使我们不得不对“开明决玉垒山”说产生怀疑,不得不重新审视和探讨都江堰“宝瓶口”的开凿年代以及相关的一些其他问题。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从中国经济史还是从中国科技史的角度,无论是从中国文明史还是从世界文明史的角度看,都江堰都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对于四川地区的学校来说,都江堰还是地方史教学的重点内容。因此,作从历史教师之初,我就十分重视都江堰兴建史的教学。  相似文献   

19.
刘森 《历史学习》2006,(11):22-24
解读: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普遍用桔槔来灌溉农田。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修的芍陂,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修的郑国渠,都是著名的水利工程。水利工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黄河中下游。都江堰同时具备了防洪、抗旱和排沙的功能,有了它,川西成都平原一带才成为千里沃野,后人称赞说:“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之国也。”都江堰从建成到现在,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改革开放后,都江堰  相似文献   

20.
游离堆公园     
离堆公园是都江堰市的一个著名景点,如果说都江堰是成都平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那么离堆公园就是景区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离堆公园是川西平原上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