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时刻刻》是美国当代作家迈克尔·坎宁安(Michael Cunningham)以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为主要线索而创作的小说,它讲述了20世纪不同时代三位女性一天的生活。本文运用精神分析女性主义理论,分析三个女主人公的精神和心理,从她们的内心深处的压抑到解放自我的灵魂。她们都是父权制下压抑的产物,但是随着事情的变化,她们慢慢的意识自己存在的重要性,从而找回自己的灵魂。  相似文献   

2.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原理已被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评论,在<占有>这部小说中更体现了它的价值.通过对不同时代四位女性的共同心理及内心渴望的探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女性想获得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就要寻求自我、本我、超我的平衡--首先女性要了解自我和本我,了解自己的生活状态和自己内心真正渴望什么,在不违背自己的道德准则即超我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宠儿》是托妮·莫里森最具代表性的小说之一。小说女主人公塞丝自幼时到成年,遭受着来自家庭、社会和奴隶制三方面的伤害。这些伤害也给她带来极其严重的心理创伤,并引发创伤后应激障碍,具体症状主要表现为过度警觉、记忆侵扰以及紧闭畏缩,但她最终通过一系列的途径得以痊愈。本文以朱迪斯·赫尔曼的创伤理论为基础,分析塞丝心理创伤的症状及成因,探讨美国黑人女性走出创伤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自精神分析学说五四时期被广泛引入中国起就开始应用于文学创作之中。精神分析学说在30年代与都市文化、人性思考更好地结合起来,形成一股表现都市心理病态的新感觉派创作潮流。发展到四十年代,张爱玲在精神分析学派的发展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论文借助精神分析理论的视角对艾米莉.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中的人物深层精神结构予以分析,通过对主人公"本我"自我"超我"的剖析来揭示小说基于自然情结、强调精神追求的艺术品质,来发掘艾米莉小说创作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6.
运用精神分析法中人格构造理论、俄狄浦斯情结理论,对剧本《雷雨》的主要人物繁漪、周萍、鲁大海的形象特征及命运历程进行分析,探求隐藏在其内心不为人知的"潜意识"。  相似文献   

7.
在其多部短篇小说中,美国女作家凯瑟琳.安.波特勾画了多位女性人物的精神荒原图景。依托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批评理论,拟选取波特短篇小说中三位女性代表,即儿童米兰达、墨西哥少女维奥莱塔、青年女性劳拉,对其流动心理及三重人格结构进行病例研究,解析相关梦境材料,全面考察其精神解体之根源。波特对其女性人物神经病症候的成功捕捉,清晰渗透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痕迹。  相似文献   

8.
《苔丝》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和诗人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品。自1891年问世以来的一个多世纪里它已被公认为是哈代最优秀的作品,并被列入世界古典文学阆苑。自张谷若以后又有几位译者翻译了《苔丝》,在这里笔者选择了王忠祥和聂珍钊合译的译本在人物再现的几个方面和张谷若译本进行比较和评析。  相似文献   

9.
文章将《牡丹亭》分作上下本,以精神分析学理对杜丽娘和作家进行心理研究,解读分析杜丽娘的本我、超我、自我及对剧情的影响,提出了本我戏与自我戏的见解,也认为作家主情论与士不遇的创作心理分别影响了上下本的剧情设计。  相似文献   

10.
赵辉 《培训与研究》2010,27(6):102-103,135
精神分析学派是非常注重女性心理研究的。弗洛伊德对于女性心理发展的研究论述主要集中在生殖器期,也即俄底普斯期。海伦.多伊奇的女性心理研究基本是沿着弗洛伊德的思路,提出女性都必须发展自恋、被动性和受虐性这三个基本特征。阿德勒的贡献在于指出女性心理之所以有自卑感,是由于社会文化的熏陶作用;霍妮从女性角度出发建构起她的女性心理学体系,开创了20世纪女性主义心理学研究的先河。阿尼玛、阿尼姆斯作为两个重要的原型,有助于帮助我们了解荣格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1.
陈茜 《英语广场》2023,(18):76-79
《德伯家的苔丝》是托马斯·哈代最著名的小说之一,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德伯家的苔丝》以其自然主义的写作风格和独特的人物描写引起了文学界的广泛关注。本研究以成长小说理论为框架,通过对苔丝成长经历的分析,透视出维多利亚时期女性的艰辛成长之路,并揭露时代环境、社会制度以及领路人对苔丝成长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继处女作《喜福会》大获成功后,第二部长篇小说《灶神之妻》也赢得了美国主流读者群的一致好评。小说讲述了以江微丽为代表的女性人物在战争期间及在美国经历的一系列创伤事件。本文从创伤理论角度分析小说中江微丽,胡兰等女性人物的创伤经历,挖掘作者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怀,对封建思想以及非人性战争的批判。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作者主要从《圣经》原型角度来分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人物性格特征,让读者对这部作品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除了传统的宿命论观点外,能够从多个角度来看待这部文学作品,从而了解作者的创作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14.
《私人生活》中陈染的个人化写作倾向让整部小说带有了浓厚的自传性色彩,文本中渗透着琐碎细腻的女性心理。对小说中的女性心理分析有助于探讨个人化写作蕴含真实而丰富的女性微观心理世界,是尝试融合小说文本的逼真性和文学性的新兴创作方式,对当下语境中小说的创作和消费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吴雪玉 《海外英语》2015,(9):190-191
汤婷婷是著名美国华裔女作家,她的成名作《女勇士》展现了华裔女性在美国面对性别、种族与文化的多重创伤下寻求自我身份的挣扎与探索。该论文准备从创伤理论视角切入,揭示文中华裔女性面临的沉重创伤,及新一代女性走出创伤寻找自我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6.
汤婷婷是著名美国华裔女作家,她的成名作《女勇士》展现了华裔女性在美国面对性别、种族与文化的多重创伤下寻求自我身份的挣扎与探索。该论文准备从创伤理论视角切入,揭示文中华裔女性面临的沉重创伤,及新一代女性走出创伤寻找自我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7.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的经典之作,女主人公苔丝更是深受读者喜爱。作为弗洛伊德重要的精神分析理论,压抑理论、人格的三重结构以及创伤理论毋庸置疑地造就了苔丝的性格和命运,对苔丝的人生修行起着巨大的作用。苔丝的人生是悲惨的、习得的也是超越自我的修行。  相似文献   

18.
生态女性主义者从女性与自然的渊源关系,批判了启蒙时期形成的二元思维方式、价值等级观念和统治的逻辑,其宗旨是要建立一个与自然相互依存的世界。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分析哈代的自然观、妇女观在作品中的体现和其作品中揭示的苔丝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以及在男权社会中女权主义意识的崛起,旨在帮助读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重新理解这部作品,借此凸显哈代超前的生态女权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9.
《特别响,非常近》是弗尔以9.11事件为背景创作的一部小说,同时也是他的代表作。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两位女性人物,说明家人的爱对于受创者走出创伤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意象的巧妙运用是《苔丝》和《觉醒》两部小说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两位作者不约而同地在作品中使用了一些类似的自然意象,但由于不同的故事背景和作者视角,这些自然意象在作品中呈现出不同的内涵和特点。选取鸟、太阳、花、季节这几项自然意象为例。分析比较这些自然意象所表现出的作者的女性现。揭示这两部小说的主题和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