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课改的不断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更加强调生活化,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为了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将数学中比较抽象的数学模型与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相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同时也帮助学生将数学学习带到生活当中去。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并迅速普及,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及工作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计算机教学,是大学教育的重要教学内容,对于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及技术,推动学生综合素质与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大学计算机教学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培养出了较多的计算机专业人才,然而我国的大学计算机教学仍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大学计算机教学质量及水平,为此,进行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在小学课堂中,计算机得到了广泛应用,信息化技术逐渐融入小学科学课堂,受到了广大老师的喜爱与欢迎。在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课堂中,老师经常会利用讲授的方法进行教学,或者应用一些实验和图画,而信息化技术得到应用之后,小学科学教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信息化技术可以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科学思维进行培养,从而为学生未来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随着小学数学课改的不断推进,多媒体早已由新鲜事物变成了学校的必备品,计算机的一般功能早已经从神秘、陌生到被学生熟练掌握与应用。在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数学素养是指数学学习意识、数学能力和数学思维三者的有机融合。通过近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作者认为将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有机整合是促进学生数学素养提高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我国长期以来的传统教育限制了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发展,而新时期的课改大潮推动和促进小学科学不断探索和发展自己的课程资源。尤其处在城乡结合部的小学如何开发具有自己本身特色的城乡结合型小学科学课程资源?本文对此问题做出了深入的探析,希望课程资源能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提高小学科学课的深度和厚度,更能通过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促进城乡结合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推进,"高效课堂"的建设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担负着科学启蒙教育的小学科学课更应当首当其冲,积极探索教学新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课堂效率。本文将从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如何调动学生积极的参与学习体验过程,如何促进学生对知识体系进行主动构建三个方面来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7.
安庆家 《教育》2014,(6):28
正数字化和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特征,以计算机和互联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在教学中探索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规律,寻求合适的教学方法、策略是教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之后,互联网技术取得突破性发展,与人们的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计算机也成为人们生活、工作的重要工具。我国的网民数量呈直线趋势上升,这对高校在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方面的教育提出新的要求,越来越注重学生互联网思维的培养和计算机技术的提高。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学习质量和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高校计算机教育的主要关注点。  相似文献   

9.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 计算机性能价格比的不断提高,计 算机应用已遍及我国国民经济与社 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并对人们的生 产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 变革。掌握应用计算机是科学发展 和走向未来信息化时代的需要。然 而,在计算机教学中却存在重简单 技术传授、忽视计算机文化知识教 学这个倾向。怎样才能扭转这一局 面呢?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推进,“高效课堂”的建设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担负着科学启蒙教育的小学科学课更应当首当其冲,积极探索教学新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课堂效率。本文将从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如何调动学生积极的参与学习体验过程,如何促进学生对知识体系进行主动构建三个方面来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材改革后,其教学方式也应根据教材内容进行相应的变化,以现代教学方式为基础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以此提高教学质量。课改后的小学语文教材更加注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教学内容的新颖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小学语文教学方式也必须紧跟教材内容的改革,以现代兴趣教学与娱乐教学为基础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文中就课改后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改革与应用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2.
宋长平 《成才之路》2010,(36):16-16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均收入的提高,计算机技术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掌握计算机文化知识和应用技能已成为现代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作为一名小学计算机教师,我想针对小学计算机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方式变革与学习绩效提高方面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针对基于常德职业技术学院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的历程进行经验总结和反思,逐一阐述课改概况、课改过程、课改设计理念与架构、课改特点、课改效果及课改发展后续方向,从而不断提升课改空间,将该门课程的改革做成特色和品牌,并推广到更多院校,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受益。  相似文献   

14.
陈艳 《科幻画报》2022,(6):67-68
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广泛应用,信息化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已进入新的阶段,促进教育信息化正是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本文探讨了如何将信息化技术与小学科学的教学相结合,以达到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对科学这门课程的兴趣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计算机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应用已经涉及人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计算机教学也成为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不仅快速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而且将其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问题,成为目前计算机教学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结合我国高校计算机教学特点,论述了高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对提高我国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造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21世纪,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生活水平在科学技术的引领下不断提高,为了适应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教育和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渗透和深化科学思想,鼓励学生学好科学,并能应用科学知识去观察生活细节、解释生活现象。科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科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小学是学习的最佳时期,科学素质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  相似文献   

17.
王丽婷 《小学生》2023,(4):145-147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过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也就是说要在教育过程当中渗透学生生活经验,并将教学内容与生活相联系。生活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陶行知先生同样强调教育本身就是来自生活,主张教育应当以生活经验为主并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当中存在的问题,这也就体现了生活经验在教师教学中的地位。小学科学是探究性较强的学科,其探究对象更多的是现实生活,而科学学习最终也是服务于现实生活,因此,融合生活经验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能够提高小学科学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推动小学生提高科学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对生活情景法在小学科学教学当中的应用优势进行简要分析,并探讨当前小学科学应用生活化教学的基本原则,最后探讨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当中应用生活情境法。  相似文献   

18.
人类已进入数字化时代,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数字化实验仪器与教学资源为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科学素养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使小学科学教学,特别是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儿童自主探究向着开放化、个性化、生活...  相似文献   

19.
我国计算机网络飞速发展,新媒体技术也因此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事实证明,新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非常大,这其中也自然包括小学科学教学。科学技术的提升,也让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从现今实际的小学科学教学来看,其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学校并对小学科学课程并不重视,学生也对小学科学课程缺乏兴趣等,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小学科学教育的提升,对学生探究意识以及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十分不利。因此,将新媒体教学模式运用在小学科学课程之中,对其改革十分有利。将两者有效结合起来,对小学科学的教学方式和内容进行革新,从而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这样就可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科学的学习效果。本文对新媒体教学模式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改革与应用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不断的快速发展过程中,计算机的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多媒体的普及都使它们经营得更好、更便利,而且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小学美术课程也是施用了多媒体的教学,将以往死板的教学更新换代,从而促进小学美术课程的学习。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入小学美术课中,老师发现了学生身心素质上的提高。而且将课堂内容丰富化、有趣化,学生们更加喜欢此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