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追求、综合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和中华民族的兴盛与否。必须站在战略高度,持续不断地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引导,完善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机制,才能将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完成时代赋予高校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2.
谈高校学生自主管理及能力培养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我管理能力是高校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是我国高教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高校在学生自主能力培养上还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需要通过更新管理和教育理念,加强制度建设,以人为本,培养大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生活和参与活动的能力,使其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全面人才。  相似文献   

3.
对新世纪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 :“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 ,发挥我国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 ,关系 2 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高等学校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要阵地 ,转变教育思想 ,更新教育观念 ,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是当前高教改革的重要工作。一、综合素质的基本结构跨世纪人才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分析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大致包括四大类 :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社会素质 ,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其中 ,思想道德素质则包含思想素质、政治素质、…  相似文献   

4.
陈叶玲 《考试周刊》2013,(46):166-166
<正>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关系党的执政地位能否巩固的根本性问题。大学生党员作为党的主力军,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既是党组织对大学生党员的基本要求,又是大学生党员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大学生党员先锋性具体体现在对国家深深的爱戴,对努力服务我国及他人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对党性及党章的坚守,对社会的榜样作用。培养新的党员特别是发展在校大学生党员,是增强党的队伍和后续力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国各级高等院校努力培养大批学生党员,为党的队伍增添了有文化、有理想、有觉悟的青年党员力量。  相似文献   

5.
高校学生科技活动现状及其发展王笑君,朱强“科教兴国”的战略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倡导和组织大学生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科技素质已成为当今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学生科技活动,对高校转变教育思想、适应社会发展、面对市场竞争、挖掘办...  相似文献   

6.
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素质。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主张教育的一切活动都要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期望他们能成为人格健全、个性鲜明的人,这就更有助于我们对德育功能的认识不断深化。高校素质教育中的德育,期望通过教育把一定社会的政治准则、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和心理品质的要求内化为大学生个体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和心理品质素质,  相似文献   

7.
浅谈新时期如何推进高校学生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人才需求的深层次变化,教育思想也在逐步的转变,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成为新时期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如何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我们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当前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及时吸收到党内,培养一批信念坚定、素质过硬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但是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于高校党建工作者来说,重要的是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建立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新体系,在具体工作中实施有效的措施,拓展学生党建工作的新空间。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并成为民族振兴的中流砥柱,离不开高校的培养和教育,从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教师的素质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的历任领导人无不对年轻人寄予厚望,毛泽东将年轻人视之为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将祖国的未来寄托在年轻人身上。胡锦涛同志也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就接受教育的程度而言,大学生是社会各群体中知识涵养与文化素质较高的群体,而大学生党员则是大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据资料统计,目前在我国各条战线上担任领导职务和起骨干作用的党员中的近40%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培养和发展的。因此,在校期间的大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素质直接影响和引领着全体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当他们毕业后走向社会的各个领域,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进而也决定着中国政治文明的进程和中国未来的社会走向。由此可见,加强对大学生党员政治理论素质的熏陶培养,是非常必要的,其意义也是十分重大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发生了变化,对大学生素质能力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代大学生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合作能力、坚韧意志等综合素质,这就使得大学生在大学受教育期间的需求发生变化,个体不同造成需求不同。本文从需要层次理论出发,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2.
高校的学生组织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高校学生组织的存在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意义重大,它不仅促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还促进大学生的社会交往,加速大学生的社会化,使大学生得到自身价值的满足和得到社会的认可。但是当今我国高校学生组织的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提出更高要求,大学作为培养现代化人才的基地,也应该与时俱进,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思政教育是高校素质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是通过对大学生施加有目的的影响,使他们形成一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思想政治素质的社会实践活动。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分强调对大学生进行价值和规范的灌输,忽视了大学生的主体性和自由选择权利。因此本文在"教学相长"视角下,尝试从工作方法要改革,学生组织要改革,学生思维要变革三个方面探究高校学生素质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高校在培养学生党员方面仍存在一定不足,在学生党员中开展民主评议是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方法。高校应加强民主评议学生党员工作,构建高校民主评议学生党员的机制,切实发挥该制度在培养学生党员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人们的交往与沟通能力已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生存、生活和发展过程中越来越重要的素质。特别是在我国高等教育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加强大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培养。不仅可为共顺利完成学业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而且可为其毕业后尽快顺利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也是大学生健康成才,职业生涯良性发展的最基本条件和未来事业成功的必备素质。本文分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的现状及缺失成因。提出了加强大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培养的可行性,并给出了大学生沟通能力培养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高校学生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当前大学生党员的思想状况出现易变、下滑的趋势,而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大学生党员价值观有明显的多元化倾向,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大困难。保持高校大学生党员先进性,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作用,带动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当代大学生党员的思想特征入手,结合当前我国高校的现实及大学生党员的具体情况,探讨保持高校学生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当今高校普遍存在重专业教育,轻人文教育的倾向。高校应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人。可以通过营造高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良好氛围;利用网络微信等信息技术手段;深入社会实践等途径加强高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各高校发展大学生党员数量增加很快,由于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不足,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人数快速增长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发展等因素,高校发展党员过程中,在工作思维、大学生党员的培养、发展和教育机制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分析发展党员工作存在实际问题的成因,强调保证“三个到位”,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构建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和系统化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9.
面对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高等教育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适应21世纪科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探索高校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工作的新模式,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党员的责任,充分发挥他们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培养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0.
社会的共同要求越来越需要发挥团结协作精神。要求大学生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重视培养和提高高校学生干部素质。成了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大学学生干部必须努力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较好的专业素质、较强的领导才能、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成为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