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能动性,引导他们在同伴交流、小组讨论和角色模拟中彼此协作,让他们在增强认知体验中获得语言感知,有利于形成敏锐的语言感知。运用多方互动的形式活化交流,有利于学生根据表达交流过程主动提出相应的策略方法,便于学生在灵活运用的过程中释放学习潜能动力,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深刻印象和感知。  相似文献   

2.
正英语课程标准(2013年版)中指出,运用正确的学习策略指导学生在实践体验和主动认知的过程中发现和探究问题,不仅能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能力,还能够让他们在正确学习方法的指导下更好地深化理解感知和丰富思维情感。以认知策略为指导,引导学生在主动阅读和积极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更能够使他们在阅读感知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认知思维方法,帮助他们增强体验和促进知识技能的内化生成。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语文教育界倡导一种“慢”语文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自我阅读时多给学生充分酝酿、合作探知和深度揣摩的机会,引导学生从自主阅读中找出其中的理解感知切入点,触发他们的感悟生成点,让他们在自由快乐地学习和使用语文中获得丰富感知体验,提升其综合语用能力。笔者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大胆尝试,在“慢”语文教学中极大地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仔细品析,用心感悟,既活跃了课堂,丰富了语文教学,更发展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4.
英语阅读需要新鲜的素材、方法和互动支撑,需要给学生更多宽广展示的平台和机会。围绕学生英语阅读发展需要,突出新鲜与互动,有利于学生在主动开阔视野思维的过程中积累理解感知体验。探讨新鲜方法指导,便于他们在带着激情和兴趣主动融入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学习探知方法,让学生有更为广阔的学习运用基础与平台。  相似文献   

5.
批注是痕迹化学习的重要形式,是学生发现问题、搜集精彩与质疑深思的重要基石。围绕教材文本内容,从关键词圈划、核心句整理、感悟生成等方面进行批注,使得学生在眼观、脑思和手写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感思体验,能帮助他们在主动归纳整理的过程中积淀深厚语言文化知识。围绕批注生成,突出发现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对帮助学生增强理解感知与促进知识技能生成发展起到正面迁移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丽春 《教学随笔》2016,(8):126-126
批注是痕迹化学习的重要形式,是学生发现问题、搜集精彩与质疑深思的重要基石。围绕教材文本内容,从关键词圈划、核心句整理、感悟生成等方面进行批注,使得学生在眼观、脑思和手写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感思体验,能帮助他们在主动归纳整理的过程中积淀深厚语言文化知识。围绕批注生成,突出发现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对帮助学生增强理解感知与促进知识技能生成发展起到正面迁移作用。  相似文献   

7.
金翎 《广西教育》2014,(21):91-91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文本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就要以有效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初步感悟文本,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合作探究,激发他们的阅读学习兴趣,生成体验和感悟,这样才能保证阅读教学的有效展开。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兴趣是促进学生主动阅读的主要因素。小学语文教材虽然图文并茂,但是都以静态形式呈现,加上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以讲授的方式进行,往往导致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浓。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丰富的情境,让学生从中感知所要阅读的对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教学就是把个性化的阅读感知、认识、理解再集中进行展示,让学生一起交流、共同研讨。这样,个性化的阅读因学生不同生活体验、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教学就是把个性化的阅读感知、认识、理解再集中进行展示,让学生一起交流、共同研讨。这样,个性化的阅读因学生不同生活体验、  相似文献   

10.
实现个性化阅读教学亟需搭建一个理解掌握的平台给学生,让他们在自主的情绪化氛围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让他们主动地构建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机械灌输,从而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相似文献   

11.
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让课堂回归生活,创设出符合学生认知的课堂情境;让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他们感知生活,提升感悟;还要根据教材内容安排参观、调研、社会服务等活动,让学生从社会这个大课堂中获得体验和感悟。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精读的角度深入剖析阅读策略运用,阐述精读模式运用对丰富学生认知感悟的促进作用。突出精读的聚焦目标与细致品读的特征,聚焦核心要点和协作探知,定能利于学生在真正发现问题和深入探知问题中获得真切理解感知,了解语篇表达主旨意图。探讨精读模式运用,利于学生在主动尝试和深入研读中获得丰富感思体验,积淀深厚知识和语用技能。  相似文献   

13.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学生在强化个性化体验和感受性阅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能力。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现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要善于发现教材中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内容,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通过参与对话,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加强体验。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  相似文献   

14.
建立基于深度阅读意义上的体验感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何谓体验?体验是对事物的真切感受的基础上对事物产生情感并生成意义的活动。感悟,是领会的意思,即明白、意会了某种东西存在的意义。阅读过程中的体验感悟是让学生亲历阅读,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内心需要出发,设身处地、入情入境地感受作品,仔细体味,深入  相似文献   

15.
何谓"体验"和"感悟"呢?"体验"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是人的一种心理感受,是带有主观经验和感情色彩的认识,与个人的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感悟"的意思是感受和领悟.感受的是过程,领悟的是结果.数学知识主要不是通过传授让学生获得,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和探索,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更多地接触和经历有关情境和实例,在生活中实践、在实践中感悟、在感悟中学习数学.因此,在数学的学习中,让学生感悟数学事实,获得经验的理性认识过程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内容,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积极促成体验胜学习,使语文课堂充满情趣。  相似文献   

17.
正阅读应该是学生享受文本知识底蕴与多元对话的过程,快乐阅读、互动探知、深度感悟、个性解读则应是其中的主线。将阅读转变为学生的主动阅读与快乐探知,对活化教学方式和增强学生感知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悦读",让学生喜欢上语文,使得他们的审美体验更有深度、温度,从而促进健康发展。一、引导主动"自读"学生主动自读,拨动了他们的内在思维琴弦,为产生共鸣奠定坚实基础。如在《致橡树》的阅读指导中,我通过播放轻缓的音乐作为背景,建  相似文献   

18.
让学生在和谐情境中带着激情主动投身课堂,能使得他们丰富认知感悟思维,主动善思活学。围绕课程知识要点创设思考题目,让学生带着好奇融入课堂,带着问题主动思考,形成正确语言学习感知与思维方法。紧扣语言知识要点丰富导入,能使得学生在主动阅读教材文本的过程中自觉调整学习策略,提高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导入方式的多元化,更能够使得学生在启发思考和主动提问的过程中展现学习主观能动性和活力。1.紧扣学生关注热点设计问题,启发联想  相似文献   

19.
正正确的英语阅读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教学中根据文本素材的内容来筛选有效的知识信息点,能使学生加深理解记忆,更利于他们发现学习中的问题。精读模式的运用,就是针对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疑难,探寻细读深思的方法,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化解核心难点。活化精读模式能在尊重学生英语阅读学习差异和习惯的基础上,鼓励他们仔细阅读、深度揣摩,让他们形成整体感知印象,不断加深自身的认知感悟。一、提炼语篇主旨语句,紧扣表达核心要点  相似文献   

20.
郑首菊 《贵州教育》2009,(10):36-37
阅读活动是在感知书面语言的基础上获取意义的心理过程。理解是阅读活动的核心。然而在阅读教学中.低串级学生仅靠运用挂图、投影画面领会课文内容,还显得不足。如果能利用他们好动的特点,根据每堂课的不同.适度地让他们在阅读教学中动起来,在动中获得知识与体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阅读质量是显而易见的。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