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俄狄浦斯情结又称"恋母情结",是精神分析学中的术语.在英国作家劳伦斯的作品<儿子与情人>中.这一情结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本文通过对恋母情结的理解并结合劳伦斯本人的生平分析作品,探究俄狄浦斯情结在这一作品中的完整体现,并揭示恋母情结对人身心的伤害以及给人们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D.H.劳伦斯的作品中有着明显的弗洛伊德式的俄狄浦斯情结,然而又有别于弗洛伊德的力比多学说。本文就《儿子与情人》这部小说分析劳伦斯与弗洛伊德关于俄狄浦斯情结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5,(97):11-12
《木马赢家》是D·H·劳伦斯有代表性的一篇短篇小说,以往评论家大多从俄狄浦斯情节角度分析其主题,本文从消费文化主义理论入手,对这篇小说中的母子关系的异化进行剖析,质疑作品中的俄狄浦斯情结,找到母子关系异化的根本原因为工业文明及消费主义对不同阶级人们人性的扭曲,进一步挖掘作品的内涵,为劳伦斯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劳伦斯和他的《儿子与情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子与情人》是劳伦斯创作中一座里程碑式的作品。简单套用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来概括这部作品是不恰当的。它是一部内涵丰富的现实主义杰作。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劳伦斯个人生活经历出发 ,考察了其创作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俄狄浦斯情结” ,探讨了这一主题在作品中的深化及其意义与局限。  相似文献   

6.
姚小萍 《文教资料》2011,(23):26-27
了解了纪德的家庭,了解了与纪德关系最密切的两个女人.我们就可以知道.一个被矛盾概括了一生的人物,是什么影响了他的性格,是什么造就了他的作品。从小被置于母亲束缚中的纪德,寻求摆脱制约,心里却一直居住着俄狄浦斯,在母亲与心爱的女人形象之间进行了替换,这种情结左右着他的爱情,甚至在他的精神中埋下了一种信仰。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劳伦斯个人生活经历出发,考察了其创作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俄狄浦斯情结”,探讨了这一主题在作品中的深化及其意义与局限。  相似文献   

8.
作为20世纪英国最具创新精神的作家之一,D·H劳伦斯的作品深刻地展现了对人类复杂内心世界和精神困扰的哲学思考。他的《儿子与情人》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在这部小说表面所涉及的"俄狄浦斯情结"和两性关系的背后,展现的是劳伦斯对人的精神与肉体、理智与情感、个性独立与依赖他人等二元关系的深刻的、辩证的思考。从这部小说可以看出,劳伦斯追求灵与肉的融合、理智与情感的并重、个性独立与尊重他人并行的理想生存状态。他认为这样才可以实现一种内心宁静的愉悦和宽容的平衡。  相似文献   

9.
韩阳 《文学教育(上)》2014,(20):138-139
劳伦斯的小说《儿子与情人》体现了主人公保罗的俄狄浦斯情结,由于对母亲莫瑞尔太太有着俄狄浦斯情结,保罗无论是和米丽亚姆柏拉图式的恋爱,还是和克拉拉的激情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本文分析了保罗的俄狄浦斯情节。  相似文献   

10.
仲颖 《海外英语》2011,(1):236-237
劳伦斯作为二十世纪英国最独特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他以《儿子与情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以及《恋爱中的女人》等长篇小说蜚声文坛。劳伦斯在短篇小说上也有很高的造诣,《木马优胜者》当属其中的翘楚。人们每读到这部作品时,便不自觉的联想到"俄狄浦斯情结"。该文从审美角度,表现手法等角度去解读,探讨了劳伦斯是个十足的象征主义者,揭示了在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人的本性的扭曲和异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父亲形象缺席这一角度对劳伦斯的短篇小说《木马赢家》进行研究,发现父亲形象缺席,以及替代型父亲的失败对男主人公保罗的命运与性格的形成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运用精神分析理论探讨,父亲的缺席导致了保罗俄狄浦斯情结转变失败、悲剧的发生,由此而揭示出:父亲在儿童性格的塑造方面起着他人无法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生与死是哈姆莱特在父亲死后所面临的终极抉择,也是导致他犹豫不决的重要原因。哈姆莱特性格上的骤变以及最终放弃死亡的缘由是他对死亡本身的恐惧、为父报仇的行动、他的俄狄浦斯情结以及他所肩负的完成重建上帝之国的使命。  相似文献   

13.
生与死是哈姆莱特在父亲死后所面临的终极抉择,也是导致他犹豫不决的重要原因。哈姆莱特性格上的骤变以及最终放弃死亡的缘由是他对死亡本身的恐惧、为父报仇的行动、他的俄狄浦斯情结以及他所肩负的完成重建上帝之国的使命。  相似文献   

14.
俄狄浦斯情结是作家张炜对精神家园苦苦寻找的一种寄托方式,在张炜的作品中,大都存在着对“家园”的守护和寻找,主人公作为知识分子在精神上要保持独立,不受侵犯,还要在现实生存中进行挣扎。张炜的作品中大量出现俄狄浦斯情结不是偶然的,而是对人类进行道德关怀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劳伦斯是英国20世纪的一位著名的作家,而且由于他的作品内容的特殊性,因此他又是一位颇具争议的作家。而究其原因,他的作品受到他在生活和情感等方面的各种矛盾性和两面性的影响较多。本文将对这些矛盾展开具体的论述,并且对矛盾如何促使劳伦斯作品与现代文学的天然结合做出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劳伦斯在女性世界中的特殊经历决定了女性在劳伦斯作品中的特殊地位。通过对劳伦斯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分析,我们可以窥视劳伦斯的妇女观,女人是一所学校,她以各种爱的“模式”来塑造男人的性格.只有实现了自我价值,才会成为一个完美的女人。毁灭与再生是他对女性的一种诠释.  相似文献   

17.
中外的古老神话中都蕴含着某一情结,古希腊神话《俄狄浦斯的故事》蕴涵的是杀父娶母的情结,在精神分析学上称之为"俄狄浦斯情结",这一情结在历代的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到了20世纪30年代,它又再次出现在中国的剧作品《雷雨》之中.  相似文献   

18.
曹禺的成名话剧《雷雨》被称为中国话剧走向成熟的标志。《雷雨》的主人公周萍也以其性格的复杂性和神秘性让研究者着迷。本文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对周萍进行评析,得出周萍的罪恶感既来自于他的俄狄浦斯情结,又来自于他对乱伦禁忌的触犯这一结论。同时,通过分析又认为周萍的性格的塑造与曹禺本人的心理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一部围绕"轻与重"进行描述的作品,其中涵盖诸多关于俄狄浦斯情结和梦的描写正符合弗洛伊德主义对梦的解读。  相似文献   

20.
张婷  王华 《海外英语》2013,(16):222-223
舍伍德·安德森的《母亲》一文描述了伊丽莎白·威拉德对儿子乔治·威拉德畸形的爱,是弗洛伊德心理学中"俄狄浦斯情结"的一个引申的"恋子情结"的体现。该文拟从"俄狄浦斯情结"的由来,它在作品中的表现,产生的原因以及该情结对当今21世纪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来进行分析探讨,从而揭示研究该情结的现实意义:我们不应一味溺爱青少年,而是要给他们的独立个性的形成提供成长的空间。这就是本文的写作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