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能有效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实用的、有趣的、便捷的教学方法。当前,在中小学美术教育实践中,存在着美术课内容的丰富与教学课时的稀少、形式的多样性与教学方法的单调等种种矛盾,需要我们找出一条能有效解决这些矛盾的途径.使我们中小学美术教学真正做到短时高效、丰富多彩。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努力提高学生对美术课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王文莉 《成才之路》2011,(23):26-2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做任何事情获得成功的先导,是学习的动力和能源,它是求知和成长的起点,对推动学生积极思维,调动其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如果在教学中不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他们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影响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美术课是一门艺术课,美术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美术欣赏和学习陶冶学生情操,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根据中学阶段美术学科特点及学生年龄与心理特点,在美术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董凤艳 《快乐阅读》2012,(25):126-127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美术尤为重要。在美术教育教学中,我总结出学生在有兴趣的状态下学习,注意力最集中,接受新知识最容易,思维最活跃、想象力最丰富。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美术课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主要从本文中的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能有效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实用的、有趣的、便捷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能有效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实用的、有趣的、便捷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美术课在学生的审美教育和素质培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文章探讨了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和丰富其审美经验,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性。特别强调了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性,认为这是一种有效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实用而有趣的教学方法。文章旨在为美术教育者提供指导,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美术学科的浓厚兴趣,推动其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赵善红 《考试周刊》2012,(20):187-188
美术新课标的出台推动新一轮课堂改革,注重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培养,注重美术课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强化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在美术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情景教学,在营造学生情感共鸣的氛围,启迪形象思维,发展想象力,开发智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的思维品质与能力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既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原动力,亦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我常想,在美术课中教师干巴巴地说教,学生无精打采地听课,把原本极具情趣、表现自由的美术教学变成了一次次“炒冷饭头”的重复。这样的教学难以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因此,我在美术教学中尽可能地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形式和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自主探究。  相似文献   

9.
董宏霞 《考试周刊》2012,(14):181-18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精神动力,而美术这一学科的特点就决定了激发兴趣的重要性。学生对美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学就容易多了。美术课不能只局限于课堂,可以带着学生到野外写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陶冶情操。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各种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就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只有通过大量作品欣赏,才能使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激发兴趣。  相似文献   

10.
赵国泉 《家教世界》2013,(7X):73-74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初中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升他们美术学习的能力,可以说兴趣是学生进行美术学习和创作的动力。美术学科要在大多数学生的心目中保有一席之地,就应该注意使之与学生发生兴趣方面的关系,即要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在美术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确立学习美术的兴趣,对于陶冶情操,开拓创新思维,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教育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高中美术教学是引导学生开展审美活动、培养审美素质的课程 ,在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提高审美素养、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的今天,我校在高中美术教学上也办出了自己的特色,我作为高中美术课老师,就如何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科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综合能力方面也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一、以生为本,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对一门课程感兴趣,会促使他刻苦钻研,并且进行创造性的思维,会使学科的学习成绩逐渐提升,不断调整自己对所有学科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由  相似文献   

12.
有效教学是教学效益的核心所在,在美术课教学中,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就必须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美术的愿望。在农村,由于种种原因,美术教育相对于城市来说是滞后的,加上美术课长期受冷落,是“非升学考试科目”,所以得不到学校和学生的重视,学生自身也缺乏压力和动力,如果在教学中,以兴趣的激发和保持来弥补学生美术学习外在动机的不足,那是不可或缺的。下面几点是我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13.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激发学生对美的 认识与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情趣,促进学生美的素养 提高。学生在幼小阶段对美术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到了初 中阶段,美术课程对学生的要求逐渐提高,学生们的科目增多、课业负担加重,美术课变为师生们眼中的“杂科”,因而学生对 美术课慢慢地失去了兴趣。因此,培养兴趣在初中美术教学中 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1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小学美术课来说,利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远超过教师的辛勤说教。抓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等于抓住了课堂的教学质量。针对小学美术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在教学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相似文献   

15.
初中美术课堂是培养学生美学修养与艺术感知能力的重要平台,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对初中美术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个性化教学模式作为新课程改革中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既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扬,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推进学生审美修养的全面提升。本文从初中美术课堂的教学现状出发,对个性化教学模式在初中美术课堂的应用展开了探讨,以期对提高初中美术课堂的教学质量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6.
美术课是小学阶段学生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对学生进行爱美和审美教育的启始阶段,对于学生今后的全面素质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由于一些学校只抓语数学的教学,对美术课不够重视,这样导致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够高,影响了老师对美术课的教学。这时,如何能够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显得很重要。我是一名兼职的美术老师,平时也多思考这些问题。这里就如何对学生的美术课进行兴趣教学谈一些自己的心得与体会。  相似文献   

17.
中等美术学校美术课的开设,不是以培养画家为目的,而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作为一名中等美术学校的美术教师。本人在长期的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创造性教育在美术课中的作用。本文仅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浅见。一、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创造性思维的条件“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思维发展的极大推动力。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有了兴趣,都会集中精神,积极思考,甚至有时可以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现在,中等美术学校的学生,大部分基础较差,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是对他们进行教育的第一环节,只有让他们具有浓厚的兴趣,才能调…  相似文献   

18.
我国义务教育法确定了小学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素质人才。小学的美术课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兴趣、陶冶情操、启迪学生智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以兴趣带动知识的学习就显得格外重要。总结多年美术教学经验的一些教学方法,希望能够提高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进而促进小学美术学科的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培养边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首先要认识美术课教学现状,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兴趣;从而改变美术课堂教学模式,从兴趣入手,提高创造能力;通过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重视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0.
作为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美术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通过改进和创新美术教学方法,采用多元教学评价方式,引领学生热爱美术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美术课堂创造能力,构建高效美术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