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学生负担重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在世时,曾多次作过严厉批评,指出“学生负担太重,影响健康,学了也无用。建议从一切活动总量中,砍掉三分之一。”为了减负,政务院、国务院和教育部先后发过30多个文件。但是,学生的负担并没有减下来,在有的地方反而愈演愈烈,成了顽症。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2.
王建新 《考试周刊》2014,(34):155-156
<正>一、教材分析本节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物理下册的最后一节新课,是对前面力、力和运动、压强与浮力等知识的综合应用。教材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在液体中有的下沉、有的上浮这一现象出发,提问学生如何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如何使浮着的物体沉下去,通过探究引导学生思考浮力和重力的关系,并通过实验得到结论,然后用二力平衡条件对漂浮、悬浮两种状态进行分析。考虑到学生即将升入九年级,对他们进行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物体的浮与沉》一节的教学设计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评析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知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可能出现的状态。 2.过程目标:通过探究与分析、交流与合作,得到物体的浮沉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阅读,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在科学探究和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并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相似文献   

5.
通过探究与分析、交流与合作,得到物体的浮沉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6.
背景分析:本教学案例是笔者的一节省级赛课,案例突出了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合作学习为途径,探究学习为目的新型教学模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自己动手归纳得出了物体的浮沉条件,简化了教学的难点.笔者设计并实施了本节课的教学,现将其展示如下:案例描述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师:魔术表演"浮沉子",念"下沉"小瓶很听话的下  相似文献   

7.
8.
透过“民工荒”现象看其问题的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工荒”的出现,意味着农民工作为一个过渡性群体,已经演变到某种临界点。所谓农民工,通俗地说,就是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即其身份还没有或未能得以转换又在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者。农民工是一种身份与职业的结合。其中的“农民”代表他们的身份,而“工”则表明他们的职业。“农民工”的职业与身份的不对称,反映了一种极为矛盾的现实。只能用“边缘群体”这样的概念,才能较为准确地反映这个社会群体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相似文献   

10.
周期现象是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4)第一章三角函数中的教学内容,它对整章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宋庆老师教学这节课时,以生活—数学—生活为主线,以感受周期现象、从数学角度研究周期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为核心,以构思巧妙的导入、环环相扣的层层设问、精心的首尾呼应和风趣精练的语言,使得学生深刻地理解了周期现象的概念内涵。  相似文献   

11.
“周期现象”是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4)第一章“三角函数”中的教学内容,它对整章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宋庆老师教学这节课时,以“生活-数学-生活”为主线,  相似文献   

12.
这是新任高中班主任容易遇到的教育问题。17个男生,“问题学生”不少,甲叛逆,经常与老师作对;乙爱幻想,以逃学、逃课发泄内心的痛苦;丙懒惰而散漫……由此带来了班主任的工作困惑:与他们“斗法”十分痛苦,苦口婆心做思想工作,他们听不进去,今天写了检查,明天就会忘记。  相似文献   

13.
这是新任高中班主任容易遇到的教育问题.17个男生,"问题学生"不少,甲叛逆,经常与老师作对;乙爱幻想,以逃学、逃课发泄内心的痛苦;丙懒惰而散漫……由此带来了班主任的工作困惑:与他们"斗法"十分痛苦,苦口婆心做思想工作,他们听不进去,今天写了检查,明天就会忘记.十几个人把班主任搞得筋疲力尽.  相似文献   

14.
李强 《中小学电教》2009,(12):48-50
一、教材内容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三(下)中《固体和液体》单元的第五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去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变化,了解上浮材料的特点,想办法使下沉的物体浮起来。本课围绕问题“怎样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展开,能很好地激起学生探究的积极性,通过使下沉的橡皮泥浮起来,使沉在水底的小瓶浮起来和使生鸡蛋浮起来三个探究活动,使学生知道借助漂浮物、改变形状、改变重量、在水中加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体会到探究的乐趣,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动手做”的愿望。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 大象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3课. 设计理念: 1.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将教学建立在学生的兴趣和原有经验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6.
一、教材分析 《浮与沉》是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四单元第九课,本课在学生已有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安排了“判断物体的浮沉”、“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感受浮力”这三项逐层递进的活动,让学生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知道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可以改变,并让学生亲自感受浮力。  相似文献   

17.
教学分析 《沉与浮》是大象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三课。在前面研究盐的溶解特征后,引领学生进一步探究“其他的物体在水中是否溶解”。由此引导学生发现,放到水中的物体除了溶解外还有其他的情况,从而引出沉与浮的内容。首先,让学生亲身感受浮力的存在。接着又通过实验探究“沉到水底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然后再引导学生应用和拓展,让他们设法“改变鸡蛋的沉浮”,  相似文献   

18.
教学分析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一课以“固体和液体认识”为基础,围绕“提出问题——寻求问题答案”安排了四组教学活动:想办法使橡皮泥和铝箔浮起来、研究小潜水艇的沉浮原理、探究鸡蛋或土豆浮起来的方法、用沉浮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希望学生通过探究,归纳出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教材是承载知识的载体,是课改理念的文本体现,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去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体会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这样才能更全面地把握教学目标。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少教师会忽视对教材的解读,解读视野狭窄,解读方法单一,解读程度肤浅,不能从整体上分析和把握教学内容,导致解读教材不到位,出现偏差、误读,使整个教学设计、课堂实践、教学效果几乎等于零,甚至产生负效应。就如同一个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假设、实验等方法认识到:通过改变物体的形状、增大空间、利用漂浮物、往水里加盐等方法能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