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一、对“读”“写”的认识 (一)“读”——生活与学习的需要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强调“读”在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也常常会强调语文教师抓“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而,“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不仅是语文教师要让学生掌握的一种本领。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7,(22):159-160
语文教学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然而由于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重视自身为学生讲授了多少知识,而忽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学生发展。因此本文就重点分析了当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四点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小学语文的学科性质进行教学,而结合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需要教师从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转变过来,不仅注重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小学语文的魅力。当下小学语文课文的教学更加强调读的重要性就是由于读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行为,更是学生通过自身去感受语文学习的过程。就"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探讨,希望对小学语文的教学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4.
裴先英 《广西教育》2013,(26):62-62
"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曾试用许多手段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结果得出一条结论——最有意义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由此可见"读"的重要意义。语文教学应如何充分发挥"读"的作用?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要勇于突破常态,敢于创新,引导学生善于品读课文的内在美。一、品读景物之美初中语文课文中有一些优美的写景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呼唤语文本体的回归,倡导用语文的方式教出浓浓的语文味儿,平平淡淡的教语文,扎扎实实地上出真语文课。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主,真实感悟,显得尤为重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学最本质的环节就是阅读教学。"课堂上没有读书声是语文教学的悲  相似文献   

6.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让他们在美读、裸读、深度对话中,仔细地咀嚼、推敲文本,形成自己的个性化理解,从而提升文本解读的能力,还可以适时地增加语文课堂的"温度",通过这些让语文课堂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7.
这里的"读"是指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现在涉及这一话题似乎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因为当大家都在大谈特谈"对话"、"预设与生成"等的时候,读似乎成了一盘冷门菜,大有"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尴尬。然而,我认为,读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的低效更多是在阅读教学当中。虽然统编教材重新确定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注重落实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点、能力点,这为教学内容的确定提供了依据,但很多与教材配套的教案、练习和试卷均出现与教材要求相脱节的现象。语文阅读教学要提高效率,必须基于统编教材的要求,真正地建构以能力为主线的"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阅读体系,努力探索"教学——练习——质量检测""三者统一"的有效体系。  相似文献   

9.
课前预习,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扎扎实实抓好预习,就为课堂教学对话的有效展开,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奠定了坚实的学习基础。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预习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其认知特征,瞄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抓好"读得准确"、"运用读法"、"读出疑问"、"读中拓展"这预习"四读"环节,切实提高预习效果,从而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展开做了相应的学习准备。  相似文献   

10.
语文学习是"吸收——内化——表达"这样一个回环往复的提升过程,其中读是"吸收",赏是"内化",创是"表达"。针对目前高中生疏于阅读懒于写作的现状,我试着用个性化读、赏、创"套餐"作文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读写热情,培养学生的语文读赏写创能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情感是灯,而朗读则是电;情感是火,朗读则是风;没有情感的读是无味的。语文课堂教学要紧紧围绕"情"与"读",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严秋丽 《甘肃教育》2014,(22):102-102
正课堂教学活动需要通过教师与学生的语言交流才能完成。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教师"导"得好,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问"得好,教学才能出奇效,"读"得好,学生学得会更有"效"。1.教师"导"得好,教学有显"效""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好与坏与新课的导入是否精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教师切不可重"教"轻"导",只注意新课内容的教学而忽视导入环节。导入新课的环节可根据课程内容不可过长,一般控制在五分钟左右即可。比如,在教授《阿长与〈山海经〉》一课时,导入新课便可以事先准备一本《山海经》,如果准备图书有难度,可以到网上下载一些《山海经》中的插图,借用这些非常神奇的插图,加上山海经中的文字描述,让学生简单了解一下《山海经》是怎样一本书。当学生用惊奇的眼睛看着这些插图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学好语文对每一个人的一生都有着特别重要的影响。然而什么才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本色?又如何让语文课堂能够"简单、扎实、有效"?并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各项能力,去"伪"存"真",让教育教学回归"真"课堂?这些都是我们要重点去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文章从教学形式、教学情感、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语言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正>语文教师应具备四个特点,即"诗"情"话"意"。"诗"是指语文教师与诗歌的不解之缘,"情"是指渗透于语文教学各个环节里的充沛感情,"话"是指语文教师独特而优美的话语追求,"意"是指语文教师个性化的语文思想。一、不学诗,无以言:语文教师与诗歌  相似文献   

15.
裘丽萍 《考试周刊》2014,(90):25-25
"老"课文具有潜在的、丰富的语文教学"新"价值,这些"新"价值也是品味语文味的"源头",语文教师必须引起重视。这些"老"课文中的非重点语文往往存在丰富的语文味"新"价值,教师只有深入研究教材才会发现这些价值,对文本进行"新"的解读,使语文教学日趋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教师"教读文本""碎片化"组织教学的现状,以教学课例的实践形式,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要划清不同年段的课时目标,有效设计块状结构,凸显"主问题+"思路,自觉改进操作程序,让课时要求清爽起来,教学环节清晰起来,语言训练干净起来,学生活动自主起来。  相似文献   

17.
陶岩 《考试周刊》2013,(98):32-32
现代语文教学应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为目标。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极重要的学习内容。因此,教师应从确立阅读教学新理念入手,建构起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的"导读式"阅读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仍然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听、说、读、写"是个老而不死的话题,老生常谈却又要旧调新弹。  相似文献   

19.
<正>一、问题的提出:如同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特质一样,语文有属于自己学科的特质:"朗读是语文课堂特有的语言""情感是语文课堂必备的元素"。但是如何让朗读发挥应有的效益,如何让情感渗透入语文课堂的具体环节之中,在具体的教学中往往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成为我和许多语文老师的苦恼。让学生"读会语文",尤其要将"琅琅的读书声"传出课堂之外,大概是每位语文教师压在心底的追求吧,我特别坚持这一点。二十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进一步坚定了我"读"  相似文献   

20.
"大语文观"下的"浅阅读"作为一种语文阅读方式,其定义具有层次性,其教材具有广泛性。在社会各界普遍批评这种阅读现象的同时,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巧妙的方法将其变成语文课堂的"帮手"。语文教师要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大语文"意识,给学生传递"在生活中学语文"的意识,焕发语文课堂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