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深挖科学思维的内涵与要素,从科学探究活动的各个环节入手,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本文从科学思维的内涵与构成要素出发,从概念教学、情境教学、小组合作、评价体系等角度提出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形成科学思考的习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及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物科学史教育,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运用生物科学史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能够让学生形成科学的品质和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6,(38):171-172
科学是一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科学素养的学科。科学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并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让学生真正享受科学探究的乐趣呢?本文就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小学科学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启蒙学科,旨在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思维对现实生活当中的科学现象和问题进行解决,增进学生的科学能力与综合素养。而为了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效率和质量,老师应当充分重视生活化情景的创设,借助生活化的资料或者课外活动引发学生探究,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当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科学教学成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开展对学生科学思维的训练培养是课程目标赋予的一项基本要求。理想的科学课堂教学应让学生通过亲历科学探究活动学习科学,并以科学探究来发展科学思维。在科学探究教学中,探究活动仅仅是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科学素养的载体,科学探究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从而形成科学研究的技能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外在形式,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是科学学习的核心目标。科学探究中,注重学生思维的训练,对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科学素养的形成至关重要。教师要将学生思维方法的习得、思维能力和品质的培养渗透于科学探究活动的始终,在设计方案中,提升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在分析数据中,提升学生思维的系统性;在强化说理中,发展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相似文献   

7.
<正>科学探究是新课程标准中科学教育的第一目标,大多数教师从课程与教学视角将科学探究作为教学模式加以固定化,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活跃性,从而也进一步导致了探究教学的严重不足和空洞。其实,新课程标准之所以看重探究式教学是想让教师重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美国杰出的科学教育专家拜比将科学素养解释为以下几个维度:(1)功能性科学素养,即能够恰当地使用科学术语与技术的词汇;(2)观  相似文献   

8.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启发和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巧,从而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留下和谐的探究印迹,使科学素养得到健康的、和谐的、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7,(23):53-54
积极推进探究模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践,能够增强学生对于科学实验结果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也能够在帮助学生解决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0.
《科学》教学中探究材料的问题,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教师必须从教学的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科学地对待探究材料,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1.
竺红波 《科学课》2014,(5):112-113
学生的探究是在科学思维指导下的探究,只有将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在放手让学生动手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动脑状况,注意学生思维的参与。  相似文献   

12.
孙军 《学苑教育》2019,(1):93-93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因势利导,挖掘学生生活中的科学资源,让学生切身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成为我们科学教师的职责。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为深植《科学》教学这方沃土而倍感自豪。  相似文献   

13.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在这一宗旨下,《科学》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即定为“以探究为核心,鼓励和组织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探究。通过探究既让学生获得准确的科学知识。又让他们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发展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既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又培养他们科学的自然观。”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怎样才能上好科学宴验课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4.
崔妍 《学周刊C版》2011,(7):132-132
小学科学教学的本质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探究已经成为小学科学教育的灵魂。因此可以说,小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科学学习目标的实现和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因此,我们在科学课学习中应让学生放开手脚去自主探究,去萌发创新意识,“还学生一片探究学习的天地”。对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探究活动是在教师搭好的框架下指导进行,我们的指导将对学生的探究产生重大影响。所以作为科学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地营造各种适合学生探究的环境,为学生打造一个多方向、多层次发展的平台,让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经历类似科学家“探究、发现”的历程,在获得科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获得多方面的科学探究体验和科学思维的方法,从而提高科学素养。那么,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四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5.
国际上的小学科学教育的基本取向正在发生转变,从偏重知识传授转向全面培养科学素养。而在培养科学素养的过程中,仅让学生经历现象形成经验,无法构建科学的认知结构。只有主体性的探究活动才能让学生真正了解科学探究的目的,掌握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科学态度和精神,从而提升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6.
初中科学教学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用好教材活动,发挥教材优势,开展猜想活动,培养人文情怀等,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实现科学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愿望和能力,加深学生对科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秦同娣 《考试周刊》2011,(59):215-216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学生科学探究为主的学科,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途径。正如刘墨耕老先生所说:“应当把科学启蒙教育的着眼点放在让学生去探究上,不断启发学生去猜测、去思索、去动手实验,这个训练十分必要,科学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科学探究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在科学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真正实现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  相似文献   

18.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并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会学习是科学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教学实践中,本文作者力求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参与探究的过程,享受自己探究的成果与快乐,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在学习中获得终身的快乐,让快乐在科学课堂上升华.  相似文献   

19.
科学思维品质是科学素养的重要内涵之一。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是科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小学科学教师的崇高追求。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教师要根据科学学科本身的特点,通过针对性的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所在。而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能给学生提供合适的、有结构的材料,站在学生的角度上优化科学材料,让学生更加投入地进行操作和探究,让学生能够在实验之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进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