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玫 《考试周刊》2014,(42):89-89
教育内容应实现智慧、能力、知识、价值和情感的高度统一,注重传授基础知识,注重培养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责任能力和合作能力。活动课程和学习课程有机统一,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与能力。要特别注意强调学生的学术学科兴趣的培养,数学作为典型学术学科之一,"做中学"是很重要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思想。本文主要分析了如何理解"情境"和"整合"及"做中学"情境的整合教学,阐发了采用"做中学"情境进行整合的教学价值、开展"做中学"情境整合需要的教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整合教学法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处理各类复杂情境问题的能力,整合情境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若干任务、若干命令和支持工具,如何创设整合情境是整合教学的主要问题。将局部学习转变成整合学习,将教学情境转变为自然情境,将教师主导转变成教师支持,将学生接受学习转变成学生探索学习,这是整合教学法的核心价值所在;目前,我国教育改革需要参考整合教学法。  相似文献   

3.
整合教学法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处理各类复杂情境问题的能力,整合情境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若干任务、若干命令和支持工具,如何创设整合情境是整合教学的主要问题。将局部学习转变成整合学习,将教学情境转变为自然情境,将教师主导转变成教师支持,将学生接受学习转变成学生探索学习,这是整合教学法的核心价值所在;目前,我国教育改革需要参考整合教学法。  相似文献   

4.
整合教学法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处理各类复杂情境问题的能力,整合情境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若干任务、若干命令和支持工具,如何创设整合情境是整合教学的主要问题。将局部学习转变成整合学习,将教学情境转变为自然情境,将教师主导转变成教师支持,将学生接受学习转变成学生探索学习,这是整合教学法的核心价值所在;目前,我国教育改革需要参考整合教学法。  相似文献   

5.
齐建玉 《孩子天地》2016,(9):155-156
近年来新课改政策实施,教育迎来了转型变革的深化期,小学数学"做中学"情景整合教学已经成为很多人关注与研究的重点,也是当前许多学校教学中采取的一种方法。在此背景之下,本文重点针对小学数学"做中学"情景整合教学的相关内容展开分析论述,通过"情景"与"整合"以及"做中学"的相关内涵介绍,从而详细研究当前我国小学教学阶段"做中学"情景整合教学的应用价值,不断提升我国的小学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6.
孔祥林 《学子》2014,(10):27-27
学数学是培养学生立体性思维的重要阶段。教学中,教师将动手实践和学习统一结合,通过对小学数学"做中学"概念的深入探究,探讨情景整合这一教学方式的可行性,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又能为教学方式的突破提供一定依据,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一、对情境整合的理解在数学教学中使用情境整合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从纪录片《世界各国的教育》中的中美学校课堂部分场景的反思,使我们深切感悟到提出从“坐中学”到“做中学”,是对当前教师只顾自己讲授,而学生处于万马齐喑的状态的准确描述.因此,本文试图从五个视角:以“境”激学,让学生学有体验;以“动”激学,让学生学于实践;以“说”激学,让学生学中交际;以“思”激学,让学生学会探究;以“情”激学,让学生学融情趣,来构建我们新的小学数学教学观,进而优化重组教材资源,大胆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努力激活课堂形成“引入含活势、形式求活泼、气氛要活跃、过程有活力、评价留活意”的“五活”新课堂教学模式,从而逐步实现由“老师处处操心”到“学生人人操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知识和技能,积累经验和方法,感悟其科学道理和做人道理.  相似文献   

8.
教学做合一是融教学、学习、实践为一体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教育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通过合理运用"教学做合一"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曾琪 《贵州教育》2022,(20):30-32
美国现代教育家约翰·杜威以“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为逻辑起点,对知与行的关系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举世闻名的“做中学”理论:主张让儿童在动手实践中去获取知识、能力、技能、情感态度等,认为“做中学”活动可以不断丰富学生的直接体验,有效提升学生在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基础上,实现对一般概念意义的具体化。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践行“做中学”理论,支持学生以动手实践、发明创造的方式亲历数学问题的提出、分析与解决全过程,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本文从设计数学实验、设计数学游戏、组织生活实践等三个角度去阐述小学数学教师组织“做中学”活动的有效策略,优化课堂设计,提升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0.
何苏萍 《甘肃教育》2021,(5):168-169
情境化教学就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入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形象生动的场景,以引发学生学习体验、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要在对情境教学正确认知的基础上,根据教学需求,适时创设教学情境,以提升数学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1.
12.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教育教学的方法也在随之发生改变。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正处在慢慢形成的阶段,各方面的能力还没有完善,而小学数学的知识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学习的难度会很大,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更大的压力。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老师要充分结合情境的创设进行教学,优化小学数学的教学情境。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把抽象的数学具体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能够有机会通过亲身体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而情境教学以其身临其境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参与,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小学数学因其逻辑性较强,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而情境教学的应用却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本文就针对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创设教学情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学习内容、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形象、生动、富有趣味与挑战的情境必然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应该多设计些好的教学情境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从生活化、问题化以及操作化三方面来谈谈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社会面貌的不断变化,同时也对于教育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小学教育作为教育过程中的开端,其地位便如同万丈高楼的地基,一旦不够牢靠,再高的楼也是摇摇欲坠。因此,教师们在教学中要着眼于发展,通过对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来对课堂进行优化,为学生们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对情景教学法这一新型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际应用进行总结与阐述,该法在实际教学中实现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情境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近年来随着国家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当下关注的重点,通过开展多元化的情境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更好地提升数学思维和意识,提高数学知识创新应用能力。本文主要对开展情境教学的重要性进行了简要分析,结合当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情境教学的具体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新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学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情境课堂教学氛围势在必行,它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以及思维方式的基础,是当下教育教学对教师提出的更高水平的要求,只有真正意义上实现良好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以及完善。  相似文献   

18.
将生活情境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在生活情境中呈现具体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实际应用,并培养他们形成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是小学数学教学在新课标下实现观念更新和模式转变的必经之路,又是彰显数学学科实践性的必然要求。为此,有必要对小学数学应用生活情境的对策进行探讨,以提高教学效率并增强教学趣味性。  相似文献   

19.
数学知识是小学学习阶段的一个重点教学科目,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知识是枯燥并且抽象的,数学知识的理论性比较强,变化性比较多,但是在实际的生活当中,数学知识是具体的。因此,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在数学课堂上进行生活情境的创设就会更好地营造数学学习氛围,增加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对此,教师应当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内容中构建生活情境,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针对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有关内容展开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希望能够为有关部门和有关教师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借鉴,有效促进教师的发展和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学越来越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的授课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形下,教师必须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模式。要改变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教师必须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情境教学就可以很好地实现这一点。情境教学可以使教师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教师可以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自由地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