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有必要深入探讨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内涵、功能与发展路径。从内容、目标、对象三个角度,可以基本明确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理论内涵。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内容包括中华各民族的民族问题、民族关系、民族文化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目标包括"团结"和"进步",二者互为倚靠、不可偏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受教育者,而不仅仅是少数民族受教育者。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应当强调国家观念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而不应仅仅针对某个或某些特定的民族。民族团结教育的核心功能主要表现在"文化""德化""教化"三个方面。"文化"功能是指通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促进各民族科学理性水平的提升;"德化"功能是指通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各民族情感、信念和意志的变革;"教化"功能是指通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促进各民族的自立自强和自我创新。随着形势的发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面临"文化"相对薄弱、"德化"有待加强、"教化"有待提升等挑战,应从解决语言问题、物化问题和普遍问题三方面着手和用力,有效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对我国的边疆稳定、国家统一、社会和谐至关重要。因此,为加强与完善民族团结,首先需要对马克思主义"民族"概念进行与时俱进的中国化改造,然后在这一基础上,对"民族团结"的概念进行重新商榷和界定。但是理论需要实践的检验,在对"民族团结"概念与理论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新时期"民族团结"的实践路径可以在继续坚持与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各民族政治权利的基础上,通过大力发展经济、构筑"文化纽带"、加强法制建设、创新民族团结宣教模式等多种方式实现全方位、全方向的发展,努力增强针对性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陈龙炜 《新教师》2019,(7):26-26,6
一、民族教育的现状近年来随着国家的大力扶持,我国民族教育特色学校发展比较迅速,对民族团结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由于部分民族学校处于较偏远地区,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都处于中下游水平,因此,民族教育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民族团结教育的切入点是讲述爱国志士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的史实,解析时事新闻和近现代民族热点难点问题,总结中国共产党推进民族和谐的基本经验,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团结进步的辉煌成就;其有效途径是发掘教材蕴含的民族团结实例和思想,借助国家重大纪念和庆典活动,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影视材料,建设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基地和制度,提升教师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水平和经验。  相似文献   

5.
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是新中国民族团结和新型民族关系的象征。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不是偶然的,是多种因素促成的,有其历史必然性。普洱各民族同源共祖、互为兄弟的民族意识和以"和为贵"的价值追求,为"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奠定了心理和价值基础;历史上长期形成的经济、政治、文化不可分割的关系,是"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的前提和基础;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形成的各民族相互支援、共同对敌的团结精神,是"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的内在动力;党的民族政策和统一战线政策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成功实践,是"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辍学问题初探贾昭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发展少数民族教育更是党和国家民族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民族团结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的大问题。然而,近年来不断上升的学生辍学率问题,却成了当前社会议论的“热点”,从而引...  相似文献   

7.
一、题记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依据和坚持这一原则处理我国的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我国56个民族紧密地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胜利。 但是,由于各民族在发展过程中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背景的差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在一些方面存在着历史上遗留下来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以"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指引民族团结工作的原则,分别从目标、途径、政策措施和制度等方面讲述了民族团结所要做的工作。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团结思想、列宁的民族理论以及中国历届领导集体的民族理论构成其理论渊源。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团结观进一步发展和充实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思想和民族团结理论,具有鲜明的战略性、创新性和时代性;巩固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理论;丰富和创新了民族团结的实现形式,是新时代维护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理论指引,为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民族团结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恩经典作家、我国历代主要领导人的民族团结思想,汲取了传统文化精华,在工作实践中形成和不断发展。其内容涵盖了民族团结的功能、本质、保障民族团结的方法三个方面。习近平民族团结思想从理论上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理论和中国特色民族思想体系,在实践中指导民族工作顺利开展,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十分重视民族问题.他对民族问题发表了一系列意见和看法,主要包括立足民族平等,实现民族团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推行"一国两制"等.他的民族思想符合我国民族工作的实际,内容丰富,自成体系.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处理民族问题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认识和研究新时期我国的民族问题,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认真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民族团结,妥善处理国内民族关系问题,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解决民族问题积累的历史经验。总结、学习和运用这些宝贵的历史经验,对于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做好民族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始终是事关革命和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发展少数民族经济、政治、文化,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陕甘宁边区的民族政策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创成和实施阶段。从红军长征开始到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建立,中央始终给予民族关系以重视,目的是团结各族人民,打破国民党的封锁和日寇分化我国民族团结抗战的企图。其中实施的一些重要政策如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自治等策略为中共以后的民族政策所沿袭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陕甘宁边区的民族政策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创成和实施阶段。从红军长征开始到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建立,中央始终给予民族关系以重视,目的是团结各族人民,打破国民党的封锁和日寇分化我国民族团结抗战的企图。其中实施的一些重要政策如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自治等策略为中共以后的民族政策所沿袭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民族院校始终恪守为国家战略服务、为少数民族服务、为民族地区服务的神圣使命,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繁荣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既丰富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式和内容,又在人才培养、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研究、民族文化传承和创新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今,"一带一路"建设如火如荼,深刻影响了民族院校的发展环境、发展定位、发展方式、发展动力等,促使民族院校变革自身所肩负神圣使命的内涵和外延,为此,本文重点论述了民族院校使命变革的重要缘由、主要内容和关键保障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的民族团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在其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对民族团结工作高度重视,形成了既针对民族发展现状又结合当今时代发展特点的民族团结思想。它的主要内涵包括实现中国梦的主要目标、"五个认同"的思想基础、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途径、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保证等方面。其思想内涵对当今的民族团结工作者具有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注重民族团结教育、建立健全民族团结的法律保障制度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加快民族地区"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对于维护民族团结、保持边疆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大意义。当前我国民族地区亟须创新"城镇化"道路,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增长"双赢。本文从研究民族地区城镇化的历史演进和量化评价出发,探讨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如何将"生态文明"贯穿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全过程,走民族地区特色城镇化道路的重大战略问题,以期为民族地区特色城镇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民族经济政策是国家为发展、扶持、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经济而实施的政策,是指导和影响我国少数族和民族地区经济活动所规定并付诸实施的准则和措施,是宏观调控的手段。我国的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分布在祖国的边疆,经济发展比较落后,边疆地区是国民经济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加快边疆地区经济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是全面协调发展的要求。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直接影响到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胡锦涛在2005年5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讲话中指出:加快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因此,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不仅是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但是,部分民族经济政策由于受体制、历史文化和人力资源的影响,在实施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是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在各民族青少年中加强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教育”要求的具体体现,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多年来,天津市一直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始终将“增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列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行之有效的教育,使学生了解了我国各民族经济、文化、风俗等情况,牢固树立起“三个离不开”思想,增强了自觉维护我国各民族团结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思想意识。为了积极、深入、扎实地推进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广泛开展,2003年,天津市在全市中小学开…  相似文献   

20.
对于我国而言,民族团结始终是国家统一、政治安定、社会稳定和各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巨变的新时期,高校尤其是非民族类高校如何有效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并建立常态化机制,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本文从实证调查入手,在全面了解非民族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归纳和总结其存在的实际问题,并展开归因探讨与对策研究,力求为非民族类高校民族团结教育提供一定的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