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罪与罚》以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杀人之后的心理波动为核心,展示了主人公极其矛盾复杂的心理活动,并与作者本人的思想形成呼应,让读者从中真切地感受到了俄国19世纪60年代社会的尖锐矛盾和罪恶、黑暗的本质。小说作者与主人公一道经受灵魂的洗礼与救赎,并展开平等对话,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复调小说文体。  相似文献   

2.
《罪与罚》作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故事围绕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为生计所迫杀死放高利贷的老太婆阿廖娜并意外杀死了阿廖娜的妹妹莉扎韦塔展开。着重刻画出拉斯科尔尼科夫在杀人前后一系列复杂痛苦的内心活动。而小说中出现的类似于"超人"哲学的理论在整部作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主人公对这一理论态度的不断改变,故事中的"罪与罚"更立体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相似文献   

3.
作为心理描写大师享誉世界文坛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其小说《罪与罚》中深刻剖析了主人公在犯罪前后的心理挣扎过程,其精巧度和深刻度让读者震撼。本文试通过运用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论对《罪与罚》中男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的心理变化过程进行分析,指出他在不同心理阶段所体现的弗洛伊德人格理论中的本我、自我和超我,揭示他在这人格三结构之间的挣扎矛盾,表现出他的双重人格。  相似文献   

4.
庄敏 《文教资料》2012,(8):35-36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中,索尼娅是作为一个救赎符号来成就男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的信仰皈依。作为女人的她,其特定命运、心理及现实困境成了叙事中的盲点,索尼娅的性只是一个受苦受难的表征,是以一种主动的姿态完成的退却与主体身份失落。  相似文献   

5.
外国文学复习题(下)王志耕27.果戈理笔下两个著名的骗子形象是①拉斯科尔尼科夫②乞乞科夫③马尼罗夫④赫列斯塔科夫28.欧洲早期无产阶级文学代表作家有①雪莱②海涅③维尔特④欧仁·鲍狄埃29.肖伯纳揭露资产阶级的金钱的肮脏来源的剧作有①《华伦夫人的职业》...  相似文献   

6.
《罪与罚》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颠峰之作,其中的对话超越了简单行文方式的含义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形态和内涵,细考起来,饶有意义。大学生拉斯科尔尼科夫是《罪与罚》中的对话核心,  相似文献   

7.
俄国著名现实主义大师陀斯托耶夫斯基的作品《罪与罚》中的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虽然杀了人,但是不能简单地将他定义为恶人,相反,从大量的内心独白以及他内心的痛苦挣扎中可以看出他的善良本质。这善良来自于他对人之所以为人的追求,而这追求的动力源泉可以用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进行解释。本文将探讨他如何在困顿中进行自我救赎,完成自我实现,从而显示出灵魂的深度来。  相似文献   

8.
非英雄化是纳博科夫长篇小说主人公的特点,“另类小人物”构成其作品主人公形象系列。纳博科夫通过讲述他们的故事,旨在与俄罗斯经典作家对话,颠覆传统的价值观,确立一种新的话语:在荒诞的20世纪,上帝死了,一切价值需要重估,失去了信仰和精神家园的人们陷入了“无家可归”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当代作家弗·马卡宁在小说《地下人,或当代英雄》中成功构建了同貌人体系。小说中的主人公彼得罗维奇与其同貌人济科夫、斯莫利科夫形成了鲜明对比,他们之间既有共同点,又有本质性的差异。他们本着各自的价值标准,在人生道路上做着相应的取舍,有坚持,有放弃。小说凸显了人的多面性与复杂性,这也正是马卡宁式小说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0.
苏曼殊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奇人奇才式的作家,他的小说大都具有自传性。苏曼殊小说中男性人物的姓名与苏曼殊的姓名有关,男主人公的身世遭遇与苏曼殊本人接近,男主人公的性格与苏曼殊的性格相似,苏曼殊小说中塑造的男性形象具有作者本人的自我色彩,是对其凄苦人生的艺术再现。  相似文献   

11.
陀思妥耶夫斯基把自己那颗躁动的心灵放到了未毕业的大学生拉斯科尔尼科夫身上,成就了<罪与罚>的经典.作者以其人道主义的博大胸怀,给予世人以无尽的关怀,为我们展现出了一批孤独中生存的寂寞者.本文主要从巴赫金对<罪与罚>的"对话性"出发,通过分析文本的外在对话形式,进而揭示出作者思想与文本形式的呼应.  相似文献   

12.
果戈理的代表作《死魂灵》,被公认为"自然派"的奠基石,"俄国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作品"。作品向人们展示了官员乞乞科夫购买"死魂灵"的经历和过程,刻画了俄国地主的五种性格、五个形象以及乞乞科夫的形象,从而深刻揭露了俄国社会的黑暗和腐朽。  相似文献   

13.
纳博科夫因《洛丽塔》的出版畅销而改变了经济窘境并进而奠定了其后现代主义大师的地位。洛丽塔这一形象在小说中是沉默而缺场的,她由小说男主人公亨伯特、小说创作者纳博科夫和小说阅读者三方共同参与建构。亨伯特之洛丽塔是其童年记忆投射的镜像,是幻象之物;纳博科夫之洛丽塔是他独特的艺术创造,是制谜之物;读者之洛丽塔则是视域融合后镜像与谜底的再生成,是共构之物。  相似文献   

14.
《洛丽塔》是俄裔美国作家纳博科夫的代表性,戏仿在该小说自射的结构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纳博科夫使用戏仿的技巧组织了小说的情节结构,深刻地揭露了主人公享伯特的欺骗性,同时增强了小说结构的自射性和文本的虚构性。  相似文献   

15.
《麦田里的守望者》之所以经典在于作者成功刻画了一个青春期少年的形象,并关注到了一个前人很少给予关注的群体,而理解小说主人公的身份是解读这部小说主人公形象的关键。因此,在对小说主人公特定身份加以明确的基础上,从小说主人公的社会身份出发,可以更进一步阐述和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6.
海明威塑造了一系列的硬汉形象,桑地亚哥作为《老人与海》的主人公,是其中之一。在小说中,他被刻画成孤独、坚定、高贵,充满信仰和理想的形象,在经历一次次死亡的洗礼之后,灵魂最终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17.
《文学教育(上)》2010,(5):159-160
著名文体大师纳博科夫带有强烈自传色彩的小说《塞巴斯蒂安·奈特的真实生活》,近日首次由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这是纳博科夫用英语写作的第一部小说,被认为是一部被忽视的伟大之作。在著名学者、评论家止庵看来,这部小说与作者纳博科夫自己最相关,它讲述了一个作家是如何被人误读的。这部“带有不合理的魔幻色彩的文学侦探小说”以华丽而简洁的方式探讨了时间、爱、死亡、艺术等永恒主题。主人公塞巴斯蒂安·奈特是一个虚构的俄裔英籍作家,他行踪隐秘、特立独行,  相似文献   

18.
《罪与罚》中,几乎每一个看似纷繁的章节都非常重要,小说中的“对话”是最大的特色。尤其以第一章的心灵对话最为典型。这里选自第一章第四节,即从“母亲的信让他痛苦到极点”到“他突然打了个哆嗦……两眼一阵发黑。”这个片段总的来说是写小说主人公拉斯克里尼科夫阅读了他母亲的来信之后的心理状态,是一系列的心灵对话。  相似文献   

19.
马原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被“追认”为“先锋小说”的开创者,这种文学史的“共识”形成之后对马原的“先锋小说”产生了选择性的遮蔽。因此论文试图通过对“前史”的考察,厘清西藏以及“西藏新小说”圈子在马原的“先锋小说”形成中所起的作用,回到“先锋小说”产生的现场去获得更丰富的文学史信息与视角,并从中认识“文人圈子”通过对前史的筛选实现对作家形象建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发表于1926年的首部长篇小说《玛丽》是作者仅有的一部以流亡生活为主题的作品,其中对于西欧的白俄流亡者生活及其心境、不同代系的流亡者对于旧祖国的不同态度做了细致的刻画。时间与记忆这一贯穿了纳博科夫小说创作生涯始终的重要主题,已在这部长篇处女作中开始显现。纳博科夫独特的流亡意识以及流亡者对于最初记忆的坚守,也是纳博科夫之后创作的众多小说中的隐性主题和叙事动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