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一、以读为本,培养学生的感悟力语文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阅读理解能力是以感悟、体验为基础的语文能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读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  相似文献   

2.
<正>《新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语文课堂上离不开学生的"读",如果缺少了读书声,那么语文课堂就是一潭死水!老师们也知道读对于语文课的重要性,我们常常会在许多老师的语文课堂上听到这样的教学语言:"孩子们,大家来一起美美地读这一段。""大家来大声地读这句话,读出感情来!"诸如此类的话,是很多语  相似文献   

3.
高丽萍 《甘肃教育》2020,(2):156-156
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它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必经之路。《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低年级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起步阶段,也是关键阶段。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朗读教学有明确的定位,即"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课本每课的课后要求中都有这样一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此可见,读好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小学低年级是学习阅读的启蒙阶段,一定要从小培养最基本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5.
张惠娟 《小学生》2013,(1):80-80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于永正老师说:"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的能力"。《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此也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新的语文教材重大改动之一在于强化诵读,明确地增加了背诵的数量。朗读就是清楚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由此可见,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培养读书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学生具备了独立读书的能力,这将为他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这些认识,我校教师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语文教学的阅读教学中,改变了以往重讲轻读的做法,力求做到新课标的"以读为本"。现结合我校实际,谈谈我们的认识、做法和实践结果。一、认清读在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学生的情绪易受教师的感染,因此教师要加强指导,有组织、有计划地读。我们的做法是:老师声情并茂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改以来,"以读代讲"的教法赢得了高度的赞誉并广泛运用,朗读几乎成了语文阅读教学的主旋律。新修订的小学语文大纲也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活动,应该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8.
王玉昌 《甘肃教育》2020,(6):155-155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件尤为重要的事情,这可以为他们以后学习语文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还能有效地挖掘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主要体现在: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培养学生"读"与"想"的能力;通过整体的阅读,增强学生的语感;大声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9.
在阅读教学的路上,我和其他的语文老师一样,一直在坚持不懈地探索,下面是我在小学阅读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三要素:一、“读”——以读为本语文实践有很多种形式,其中读最为重要,《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而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也说:“朗读的作用很大,理解课文的唯一手段就是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最重要的手段。语文能力是讲出来的吗?不是!语文能力是读出来的,是学出来的。”在阅读教学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读”。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小学语文新大纲规定:“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语言不是静寂的符号,语文是有声的艺术,而有感情地朗读就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所以,“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语文课程标准》小学各学段阅读教学的共同目标,几乎是每篇课文后面的第一个学习要求,这足见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去整体感知,在读中去有所感悟,在读中去培养语感,在读中去受到熏陶。"从这段话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知道"读"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因为"读"是获取信息的一种途径,更是培养学生语文学科基本素养的一种方法。那么,在实际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老师应该怎样引导我们的学生有效读,读什么,才能收到我们所预期的效果呢?我认为应在"三读"即课前预习读、课中思  相似文献   

1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一、加强朗读教学,提高阅读能力《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并把它贯穿于各学段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之大。然而如何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理解,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将读与看、思、演、写、画相结合,更有利于发挥读的作用,从而更好的发挥语文课的功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4.
靳勇国 《考试周刊》2014,(40):42-42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小学不同的年级段都强调了"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朗读教学在小学阶段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不断提高综合素养,在指导学生朗读上下工夫,寻找有效方法,让小学语文课堂书声琅琅。  相似文献   

15.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张田若先生认为:"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可见,"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和灵魂,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读"是语文学科的主要特色。特别是朗读一旦进入充满情感的表达状态,它就会不断超越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语感能力的发展。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强调"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  相似文献   

17.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有效朗读,落实"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朗朗书声中感悟了文意,积累了语言,培养了语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之大。然而如何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理解,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将读与看、思、演、写、画相结合,更有利于发挥读的作用,从而更好的发挥语文课的功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一、用神奇的眼睛敲开读的大门(看)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  相似文献   

19.
贾智 《教育现代化》2005,(8):103-103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读”也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最重要途径。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指导他们朗读课文,在读中悟情,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还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从语文新课标的表述与指示中,我们可以看出"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读"中学生可以品味语言,体会情感,积累素材、培养语感、体会语义、再造语境,从而全面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因此,"读"这个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改革深入开展的今天,对语文教学依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