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名词动用的实质是受转喻促动的,隐喻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为例,选取名词动用的实例从隐喻、转喻的角度阐释其深层机制,旨在将认知理论成果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促进名词动用的习得。按以转喻为主和隐喻、转喻共同作用生成的名词动用对实例分类阐释,以转喻为主的名词动用下分八小类以揭示其转喻理据,对隐喻、转喻共同作用生成的名词动用分来源于转喻的隐喻映现、基于名词隐喻义的转喻和基于转喻机制的隐喻延伸三类加以解析。  相似文献   

2.
使动用法从陈承泽先生提出后,一直是古代汉语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左传》是先秦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对我们研究古汉语语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古代汉语中,一般名词的使动用法比较少。《左传》中的名词的使动用法很有特色,也为我们研究名词的使动用法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相似文献   

3.
《大学语文》(专科)10篇文言散文中的特殊语法现象,如词性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特殊句式(被动句、倒序句),是《自学考试大纲》所规定的重要考核内容,也是应试者自学的一个难点。教材附录《古代汉语语法常识》已集释了部分例句,但是尚有不少用例未予收录。为了帮助自学者更加系统、全面地理解和把握这一重要知识点,特将课文中所有用例全部辑录于此(包括“附录”所收以及“附录”未及者),集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一、《察今》难句辩析《<察今>难句例解》(载《语文教学之友》一九八三年第八期,以下简弥《例解》)对《察今》中的难句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解决了其中的一些难点,读后颇受教益。但对其中的一些意见不敢苟同。一、上胡不法先王之法?《例解》认为: “第一个‘法’是由名词转成意动用法。凡意动用法的词译成现代汉语,文一些的是‘以……为’,白一些的是“把……当作”。这句译成现代汉语是:“国君为什么不把先王的法当作法?”这里需要讨论的有两个问题:一是“不法”中的“法”是名词转成意动用法  相似文献   

5.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上旬》2014年11期有陆希致老师一文,题目是《例谈古代汉语连用式名词动用》。[1]该文将古代汉语中"连用式名词动用"现象的具体表现形式分为动宾式、动补式、主谓式、偏正式以及使动式、意动式和为动式等七类,并作了细致分析。其中"偏正式"这一类别中有一个例句:"3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文中这样分析:"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是"把宝鼎看作铁锅,把美  相似文献   

6.
《卫报》中名词短语复杂性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一项个案研究,采用材料分析的方法考察了英国严肃报纸《卫报》不同版面中的名词短语的复杂性。概述了报纸的三种分类方法和英国主要报纸的分类以及对不同文体当中名词短语研究的现状。通过材料分析发现,该报中宾语位置比主语位置的名词短语复杂,版面越正式名词短语越长,结构越复杂;名词短语与版面的文体特征有密切关系,证实了名词短语是重要的文体标志(Jucker 1992);名词短语的复杂性受到英语句子结构特征的制约。  相似文献   

7.
一般认为,古汉语中判断句成立的前提是由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充当谓语,但从《孟子》一书与其他典籍材料来看,非名词作谓语也可表判断。本文以《孟子》为例,探讨了非名词作谓语表判断的认定、非名词谓语判断句的分类和非名词谓语句不具名词性等问题,以期深化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笔者基于以往的有关《TAI/TEI》的研究成果,面向蒙古文信息处理,首先介绍了针对区分《TAI/ TEI》而对名词进行的分类,其次分析并归纳了在《实体名词(BN)+(TAI/TEI)》与《抽象名词(HN)+(TAI/TEI)》结构里如何确定《TAI/TEI》是肯定语气词《TAI/TEI》、形容词后缀《TAI/TEI》还是合同格附加成分《TAI/TEI》(下面分别简称为BS,AF与HAM)的详细使用规则。  相似文献   

9.
邹高艾同志在《名词意动用法另一种被忽视的形式》一文(见《语文知识》1994.6.)中指出,《阿房宫赋》中“鼎铛玉石,金块珠砾”为“八个名词并列成四个意动句”,这是被人们忽视的名词意动用法的另一种形式,其特点是“主语(被动)名词后带谓语意动名词”,没有宾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三国史记》中大量的主谓倒装、连动式谓语、状语后置、双宾语、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兼语句式、主谓词组、名词动用等9类古汉语语法例句,与现代英语语法进行初步对比研究,旨在探讨两种语言在语法上的共同特点与差异性,可以看出“《三国史记》古汉语宾语前置主要出现在否定句、疑问句、陈述句里,现代英语则主要出现在否定句、感叹句、疑问句中”;主谓词组出现在主谓句的下层都有取消上层谓语地位的作用等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11.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的一个很突出的现象.马建忠在《马氏文通》中,从词有定类的观念出发,提出了“假借”之名,从理论上解决了古汉语词类活用的问题.陈承泽《国文法草创》则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初首先明确提出了“词类活用”说,此说一出,在语言学界引起了很大反响,一直被看作古汉语语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语文也一直将词类活用作为文言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无庸置疑,“词类活用”说确实解决了文言文阅读和注释中的一个大问题,而且这一理论,几十年来经过许多专家、学者的修正补充,正渐趋完善.但是,还有许多问题按“词类活用”说尚不能完满解决,特别是作为在第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常会遇到许多困惑.本文就其中比较突出的几个方面,提出一些问题,以就教于专家、学者.一、关于词类活用的分类关于词类活用的分类,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分为名词用如动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状语,动词用作状语,共五类.郭锡良主编的《古代汉语》分为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用如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共四类.有些语法书,还有形容词、数词用如动  相似文献   

12.
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极为普遍,是语法部分要讲的重要内容。尤其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更为重要。我们姑且把词类活用分为普通活用与特殊活用两类。名词和形容词在作活用时,一般就是作为动词来用,这是非常普通的用法。特殊的用法是名词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它们与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以及动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是不一样的。名词和形容词在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中不仅具有了动词的语法作用而且还具有动词的使动、意动的语法作用。所以我们在古代汉语学习中这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我们要极为重视。  相似文献   

13.
对《上博简(九)》中的名词进行了穷进性的整理与研究,将全简的名词分为普通名词、专有名词、时间名词、方位名词四类。并从语法功能、兼类、活用等方面对简中的名词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发现《上博简(九)》中的名词中普通名词的比重最大;单音节名词比重大于多音节名词;名词的活用现象还比较少且多活用为动词。  相似文献   

14.
《左传》中名词动用的表现形式主要有表人的、表物的、表事的和表方位的。这些表现形式,不仅是语义的需要,而且在某种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还起着特殊的修辞作用。这种修辞作用。不仅使语言富有形象感,而且使行文更加流畅、活泼,还能引起人们的联想。  相似文献   

15.
《文心雕龙》论赋与《文选》赋分类定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心雕龙》不是影响《文选》赋分类和选赋定篇的唯一作品,但它是影响《文选》赋分类及选赋的较直接的重要作品之一,对其影响不能估计太高,但也不能估计太低。《文选》赋分类定篇与《文心雕龙》论赋在“原始表末”、“释名章义”、“别体分类”与“选文定篇”四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相同或相异之处。其相同处表明刘勰与萧统赋学观上有一致的地方及刘勰对萧统可能产生的影响,其不同则表明二人赋学观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符号,其分类系统能反映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同时又反过来影响语言使用者认知世界的方式。批评语言学的分析方法论中,阐述了语言分类系统与意识形态密切相关。在《爱丽丝漫游仙境》的语篇中,名词短语作为其分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了语言使用者建构梦幻世界、赋予该世界独特的秩序,体现了语篇的分类系统能反映语言使用者的意识形态并影响受众的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17.
一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是相对于名词活用为特殊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而言的,三者属于同一层次的古代汉语语法概念。然而,纵观学术界关于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研究,却远不如对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研究深入,尚处于比较笼统的阶段。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第六单元的知识短文《词的活用》虽然简练,却是吸取了学术界最新科研成果写就的,其中关于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讲解颇具代表性: 这种情况比较普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罢了。如本文开头第一组的“刃”(“左右欲刃相如”),通常意义是名词,义为“刀锋”,刀锋能杀人,“刃”后带了宾语“相如”,就活用为“杀”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该文就不同《诗经》分类形式的具体内容和分类依据作了一定的整理和概括,以《诗经》现代分类(以《分类诗经》作代表)为突破点,对《诗经》的文学阐释表达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9.
王芳 《考试周刊》2011,(54):35-36
名词动用是常见的语言现象,使语言表达言简意赅,凝练生动。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理论背景下,用原型范畴论和隐喻转喻理论解释名词动用产生机制的认知思维,并列举了名词动用的名词来源类别,以促进名词动用的使用,增强语言表达力。  相似文献   

20.
运用范畴、划分、概念、空间等的原理和方法,对《冒号分类法》、《中图法》作了两点比较:1两种情报语言分类表结构的组织方法不同;2两种情报语言的词汇语义概念和语法规则不同。结论:《中图法》类表的分类体系与用它组织的文献集合形成的分类体系一致,结构固定,《冒号分类法》则不一致,用其组织文献形成的体系结构随着文献的增加、新学科的增加而变化;在标记制度上,《中图法》只能从类号的末端扩展加细,《冒号分类法》分段标引,每个分面类号的末端都能进行扩展;《中图法》只提供分类检索途径,《冒号分类法》既可从分类途径又可从主题途径进行检索。因此,分面组配情报语言的研究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