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舒畅 《东南传播》2010,(4):113-114
两位才华横溢的年轻女性——萧红与田沁鑫,选择了在时空流转的一个交结点上遭遇,而这个交结点便是从小说走向话剧的《生死场》,作为小说的《生死场》与作为话剧的《生死场》之间,呈现的是一种"和而不同"的微妙关系,可谓是艺术传播中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相似文献   

2.
《电子出版》2002,(6):40-41
不管你是不是意识到,也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作为一种时髦的互联网风潮正在过去,而作为一种实用工具的网络文明时代已经悄然来临。它可能让一些曾经风云过度的网络英雄感到失落,但对普通黎民却是切实的福音。 与几乎所有的时尚一样,作为一种时尚的互联网形态,经历了符号推崇(E-mail地址的可炫耀性、e  相似文献   

3.
湖湘是中国农耕文化的发祥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耕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孕育中华民族千古文明的母体,是抚育子孙万代延绵至今的基根,是滋润数千年来灿烂文化的泉源,是催生四大发明泽被后世的土壤.  相似文献   

4.
《文化批判》创刊于1928年1月,由李初梨、冯乃超、彭康等人担任编辑,是一份综合性理论刊物.该刊注重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无产阶级文学作品,重视与青年读者的双向交流,善用学术争鸣等方式来迅速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很好地实现了其办刊宗旨.  相似文献   

5.
陈江 《出版史料》2003,(1):90-92
《语丝》的创刊及其特色《语丝》是20世纪20年代在思想界和知识界很有影响的一份刊物。这份刊物具有鲜明的战斗性、思想性和文化批判精神。《语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科技文明的作用下,媒介变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视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网络视觉文化的影响已遍布于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日益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思想和生存方式,网络视觉文化由此也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娱乐至死》是一本通俗而又极富哲理的书,是尼尔.波兹曼于1985年完成的。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描述了一个娱乐化的时代,阐述了美国传媒业的发展,从报刊、广播电视到书籍,传媒业已经开始走到文化沦丧的地步。《娱乐至死》就是波兹曼对当今时代电视文化一针见血的批判和无可辩驳的分析。本文分析尼尔.波兹曼对电视娱乐化的批判和反思及其对娱乐批判的绝对性进行批判,最后分析对大众文化的哲学批判。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9,(3):43-50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文化研究日益成为西方媒介批判领域的显学,它反对传播政治经济学派的"经济化约论"倾向,通过对媒介文本及受众的聚焦来实现对意识形态控制与抵抗过程的分析。然而,由于对资本权力和生产性体制的忽视以及对"话语"和"快感"的过分沉湎,致使文化研究流连于象征性抵抗,并逐渐从意识形态批判领域撤离、隐匿于代码之后。因此,只有破除对政治经济学的偏见,保持经济与观念的历史辩证性,将文本和受众分析置于更为宏观和广阔的结构语境中,才能纠正晚近文化研究中的后现代主义虚假批判走向,恢复其激进性和政治性锋芒。  相似文献   

9.
谭辉煌 《青年记者》2012,(36):45-46
法兰克福学派对广告所持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导源于该学派对大众文化的批判,即遵循的是文化批判的研究取向,这种批判实践与传统的文化批评、文学批评不同,它并不是以文化超功利的永恒价值为坐标,而是以总体的社会关系为参照来解读广告文化现象;它关心的并不是广告文化的优  相似文献   

10.
周宪先生《视觉转向中的文化研究》一书直面中国当下不断变动、纷繁复杂的新的文化实践,采用批判文化社会学方法,将视觉文化置入到它所衍生的社会学语境中予以考察,从而形成了本书以“视觉”“空间”“文化”和“装置范式”四大转向的基本构架。作者力图以多视角对当下社会和文化思潮进行整体性和综合性研究,并尝试对当下中国各种相关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种新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视野。该论著开创了在视觉文化棱镜烛照下文化研究的新格局,成为在全球化现时代极具地方性特色,同时又有着广阔跨文化视界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文化工业”现状是处于历史理性与人文精神的二律背反的复杂语境之中的,这就决定了当今中国的大众文化除了依照商业准则,成为一种类似西方模式的“文化工业”外,还不能忘却今日中国文化独特的人文主体性、启蒙性与社会历史深度.事实上,“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是幽深复杂的,本文主要解读该学派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歧义以及这一批判理论的结构复杂性,以期为我们理解“文化工业”现象提供更确切的知识佐证.  相似文献   

12.
13.
美国作家本,方登的作品《漫长的中场休息》具有鲜明的美国后现代文化烙印:渺小可悲的生命,虚无荒诞的人生价值.文章通过分析小说人物构建的意义、小说背景的文化反思和文本的形式意义来探讨该书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大型系列人文纪录片《大美肃北》入选2019年第三批优秀国产纪录片,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后反响强烈,该片通过多视角的记录方式,呈现了肃北地区的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展现了"一带一路"倡议下,当地蒙古族人民敬重自然、携手守望和共创美好家园的动人故事.《大美肃北》将人类学与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相融合,不仅可以为时代留影、为后代存档...  相似文献   

15.
自西学东渐以降,对于东西方文明相互关系的探索、求解一直是蕴藏在历代学人心中的焦点。既是东方文明的重要篇章,又是西方文明源头之一的希伯来文明,其最具代表性的遗产《希伯来圣经》与犹太人仍然是当今学界关注的核心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巩杰  杜空军 《东南传播》2011,(10):108-110
央视纪录片《敦煌》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影视人类学和生命美学特征。《敦煌》具有神秘、浩渺、悠远的神佛圣境和审美意境,自然、明净、神秘的灵性物情与审美意象,宁静、明净、澄澈的敞亮人生与审美关照。纪录片《敦煌》呈现给观众的是天、地、佛、人、物和谐和美的自然人文生态系统。它带给观众的是神圣的佛境之美,灵性十足的物情之美和宁静敞亮的人生之美。《敦煌》是地域文化纪录片的精美之作,具有浓郁的西部地域文化特色和艺术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7.
张茜  鲍燕蓉  李洁 《东南传播》2010,(10):95-97
甘肃文化从精神理念和物质景象等多层面影响着甘肃电视剧的取材与主题表现,成为该类剧作的典型特点。剧作在弘扬甘肃文化的同时,也应保持冷静的理性反思,探讨了甘肃传统文化在当代语境下的嬗变。  相似文献   

18.
明铭 《新闻知识》2005,(5):24-26
从2005.1.2~1.12,广州的强势媒体《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连续11天推出了一个系列年鉴,即“2004娱乐年鉴”(占6期)、“2004体育年鉴”(占2期)和“2004化年鉴”(占3期)。其中,化年鉴分别题为“演义”、“说”和“评书”。《南都》的系列年鉴成为了岁末年初广州报业最引人注目的一道风景。这个系列年鉴影响颇大,不少读每天都候着阅读当天的年鉴呢!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6,(20):69-72
2016年,我国内地掀起一股"纯网综艺热",各大网络平台竞相施行网综策略,行业势头正劲。本文以《火星情报局》作为分析对象,透析"纯网综艺热"背后的网络文化特征,包括"污"的消费、自由表达、崇尚个性、求新逐变、弹幕文化等方面,并围绕过度狂欢、过度娱乐、过度解构对网络流行文化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20.
刘玉峰 《大观周刊》2012,(45):34-34
文化研究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的一股学术思潮和一套批评实践。本文从精英主义和多元文化主义的文化研究角度对电影《秋日传奇》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