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严瑶  王珊 《今传媒》2012,(6):41-42
以新闻传播学为主要研究视角,运用新闻框架理论和内容分析法,以上海《解放日报》、《新民晚报》、《青年报》这三家报纸在2010年世博会期间的志愿者报道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定量和定性研究分析,考察媒介呈现的世博志愿者形象,并进一步审视媒体所塑造和构建的当代青年群体形象。  相似文献   

2.
让绿色洒满上海传媒—评沪上三报的生态环境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涵 《新闻记者》2002,(9):24-25
一健康的生态环境是上海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标迈进的前提。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正日益成为上海媒体最为关注的热点之一。量化考察和研究新闻媒体关于生态环境报道的新闻与评论 ,可以发现 :一 ,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对生态环境的关注程度 ;二 ,政府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 ;三 ,市民对保护自己生存环境的参与程度。总之 ,媒体对生态环境的报道 ,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的官员、公民及新闻从业人员环境意识的一把标尺。《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传统上是沪上有代表性的三份纸质媒体。这些年它们在反映、促进上海生态建设与环境保…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以《人民日报》、《京华时报》、《重庆晚报》、《新民晚报》、《南方周末》五家纸媒对非典和H7N9的报道为研究对象,通过纵横向对比分析其报道内容、报道类型、报道倾向以及所在的版面位置,从而探究以五家媒体为代表的国内媒体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道方式,并对报道方式在十年中的演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4.
中国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媒体对老年人形象的塑造不仅会影响社会大众的老年观,也会影响到老年人对自身形象的认知,从而影响到积极老龄社会的建设.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研究了《新民晚报》近十年有关老年人的新闻报道,并基于框架理论从报道数量、报道对象、报道倾向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归纳《新民晚报》呈现的老年人媒介形象特点.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4,(21):24-29
本文以《人民日报》1978年至今的所有报道为研究样本,以关键词检索与文本内容分析为主要途径,对三十余年来"性观念"相关报道的媒体态度和文本话语变迁进行考察,以期了解媒介是以何种方式将社会敏感及争议性议题呈现在大众面前。总体而言,即使是态度保守的主流媒体,三十年余间对诸如同性恋群体、性知识、不正当性行为等内容的报道都发生了方式和态度上的变化。但是,在更为人性和宽容的同时,刻意的淡化和搁置,也是主流话语体系应对社会争议性议题的一种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李晶 《东南传播》2012,(1):71-72
本文以云南媒体艾滋病议题的建构为研究课题,通过对《云南日报》和《春城晚报》在1985-2009年每年11月和12月的艾滋病主题报道的内容分析研究,观察以这两家媒体为代表的云南媒体是如何建构与呈现艾滋病议题的。  相似文献   

7.
媒体艾滋病报道内容分析:一个健康传播学的视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我国“艾滋病议题的媒体建构”为研究课题,通过对《人民日报》、《河南日报》、《北京青年报》、《南方周末》四家报纸在1988年、1995年、2002年中艾滋病相关报道的内容分析研究,观察以这四家媒体为代表的国内媒体是如何建构与呈现艾滋病相关议题的,以及这一建构方式在15年中的演变,并对不同媒体对艾滋病议题的建构方式和特点加以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8.
卢铮  胡同珍 《新闻知识》2006,(1):77-78,71
本文选择上海三家主要报纸媒体:《解放日报》、《新民晚报》、《文汇报》,对其从2005年10月9日到10月21日“神六”报道的主题内容和版面编排等方面进行比较,解析三家报纸专题报道的差异,探讨报纸媒体对重大系列专题的策划、组织和报道。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已超越印度成为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国,糖尿病发病率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基于大众媒介的糖尿病议题构建,可以促进公众对糖尿病的科学认知并促使其生活方式等行为的转变.本文对《北京晚报》《新京报》《新民晚报》《东方早报》这四份报纸2007至2013年间的相关报道进行抽样,研究发现在糖尿病报道方面存在以下问题:报道并未因糖尿病人数的快速增长呈明显上升趋势;对糖尿病相关议题的报道并不均衡;报道中过于偏重“治”,而比较忽视“防”,预警功能差;媒体报道对糖尿病新增群体的关注相对较少等.  相似文献   

10.
初晓晓 《新闻世界》2009,(12):101-102
本文通过对2009年1月至8月间《新民晚报》的高考报道进行内容分析,找出该报的关注点和重点议题及其重要性顺序,以探讨议程设置规律在其中的传播效果与不足。  相似文献   

11.
发生在2015年新年夜的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引起各界关注,本文采用个案分析和文本分析的方法,对《新民晚报》该事件的报道议程展开研究,重点分析报纸的报道议程和报道主题等,探究《新民晚报》此次报道工作的效用。  相似文献   

12.
大众传播媒介在现代社会中扮演者一个重要的角色,成为人们获取健康信息的一个主要渠道.本文通过对《人民日报》1992-2013年的22年对精神病的报道进行分析,探讨主流媒体如何构建与呈现精神病议题,以及这一呈现方式在22年间的变化.研究发现媒体对精神疾病的报道存在"事件性"报道的倾向,精神病患者在媒体中的形象被扭曲和妖魔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官方媒体代表《人民日报》自2003年来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报道的内容和文本分析,考察它在有关东北经济报道中所建构的东北地区经济形象.主要发现有: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相关报道总体数量逐渐减少;报道侧重于经济、政治、社会民生等议题;经济发展是有关东北老工业基地报道的重中之重;报道态度总体上呈现中立积极的立场.通过分析官方媒体及其他大众媒介的相关报道,探讨新闻媒介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进程中的角色和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通过内容分析法对1998年到2011年13年来的《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对禽流感的报道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中美主流媒体在对禽流感议题的关注趋势呈现相同的特征,但在关注程度上有所不同。同时,本文也以议题注意周期、框架理论为基础,揭示出由于办报理念的不同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中美主流媒体对禽流感议题关注重点和选取视角、报道议题等方面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15.
《人民日报》作为中国最具权威及影响力的全国性报纸,在涉及新疆议题的立场、态度及具体表现方面是全国主流媒体的风向标。本文以《人民日报》近10年来关于新疆议题的相关报道为研究对象,通过爬梳这些报道,总结该报10年来新疆议题的主要框架,分析该报对新疆的媒介形象建构,并试图讨论进一步优化主流媒体对新疆媒介形象建构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框架理论,采用内容分析法选取以《人民日报》、《贵州日报》、《云南信息报》、《南方周末》为代表的报纸媒体,对其从2010年3月16日到4月15日一个月间所有关于西南旱灾的报道,从报道数量、版面分布、报道类型、消息来源、报道主题和基调等方面进行相关数据分析,观察以这四家报纸为代表的国内媒体如何呈现西南旱灾议题,以此来研究不同媒体对西南旱灾这一议题的框架建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乌鲁木齐"5·22"爆炸恐怖袭击事件为例,分析《纽约时报》在报道框架、修辞表达、信源引用、报道议题等四个方面,是如何对该事件进行呈现和构建的。分析表明,《纽约时报》的信息源大都来自中国官方和媒体,但其通过巧妙的"解释"呈现出一个简单化、刻板化的新疆形象。  相似文献   

18.
吕雅琼  杨锐 《今传媒》2012,(4):134-135
自我国在1985年发现首个艾滋病感染病例以来,媒体关于艾滋病的报道也就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媒体成了人们获取关于艾滋病相关信息的主要途径。随着经济的发展,上海的流动人口呈现着迅速增长的态势,预防艾滋病也成了政府所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而媒体在传播艾滋病预防知识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力量。本文选取《解放日报》和《新民晚报》在2011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前后各一个星期关于艾滋病的所有报道作为分析对象,对这些报道进行内容分析,总结出报道的现状和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python对国内11个数据新闻栏目进行爬取,共筛选出579篇健康类数据新闻。笔者将这11个栏目分为财经类媒体、中央级媒体、地方性媒体和门户网站四类,并根据健康类数据新闻的报道议题进行内容分析。研究发现:2015-2018年我国健康类数据新闻增长迅速,且中央级媒体发布的健康类数据新闻最多。对比国内外学者对于健康议题的研究成果发现,我国在健康类数据新闻的实践中议题选题偏生活化、对于健康素养、医患沟通等非生理健康类的议题关注较少,且在社区医疗、临终关怀、远距医疗等领域存在报道空白。通过SPSS卡方检验,发现报道议题与媒体类型、数据类型、报道范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媒体自杀新闻的内容分析:一个精神健康传播的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通过对2000年至2003年我国四份报纸[《人民日报》(全国版)、《南方周末》、《新华日报》和《扬子晚报》]的自杀新闻报道行内容分析,来探讨我国媒体如何建构自杀议题。研究发现,我国媒体对自杀议题的建构尚处于“事件性”报道阶段,亟待迈向“资讯性”传播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