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博围观是围绕微博形成的虚拟聚拢观看,本文从创新扩散的视野审视,微博围观形成的过程也是信息在基于互联网络的人际网络中的扩散过程。统计分析发现,累积围观人数的变化呈S形曲线,以围观主动性为指标可将围观者划分为积极围观者、主动围观人群、围观哄客和围观路人。  相似文献   

2.
微博语境下的虚假信息传播“围观”让网民有力量.这是2010年微博最“给力”的宣言.2010年,微博为公民的信息自由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还成为普通人反抗“利益阶层”的武器,“宜黄自焚”、“局长香艳日记”、“我爸是李刚”等事件通过微博演变成一场场舆论风暴,利益集团被网民通过微博“围观”而成为众矢之的.  相似文献   

3.
翟杉 《新闻实践》2011,(12):4-7
“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中国”。微博的作用不容小觑,但它是一把双刃剑。随着微博的不断发展,微博中负面信息泛滥的现象也越来越明显,其对国家和个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4.
纸媒应审慎看待微博传递的新闻信息、警惕微博带来的新闻伤害,作为利用微博的一个重要方面,纸媒官方微博的运营具有和纸媒同等的公信力,因而在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等新闻的基本原则上,必须用要求纸媒的同一标准来要求纸媒的官方微博。  相似文献   

5.
叶芷君 《视听》2016,(11):114-115
围观在网络世界中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但其负面作用在微博上同样表现得非常明显,网友围观在大多数事件中会演变为群体狂欢、网络暴力。而本文将通过分析微博围观陷阱的表现,探讨规避微博围观陷阱的对策,以期网民在参与公共事件时,能从破坏式参与逐渐转到公民式参与,最终真正做到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中国。  相似文献   

6.
微博传播与政府信息公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蕴含巨大能量的新型传播形态,微博成为最快信息源和公共讨论的平台,更多公共事件在微博上发酵、扩散,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受到质疑和批评.微博“围观”成为推动政府信息公开的强大外力,有助于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7.
高慧 《新闻爱好者》2010,(12):160-160
2010年2月2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网上开通微博。一天之内吸引了14000多名粉丝围观,坐等主席发帖。"今天你微博了么?"已成为今天网络热议话题之一。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  相似文献   

8.
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中国。微博的作用不容小觑,但它是一把双刃剑。随着微博的不断发展,微博中负面信息泛滥的现象也越来越明显,其对国家和个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从积极意义上看,微博信息具有减压阀作用,对一些不良社会现象也起到一定的监督和惩戒效果。但是,微博中过多的负面信息却会降低社会公信力,造成网友对社会环境的不信任,甚至通过其示范作用引发整个社会价值观的混乱。微博中大量出现的负面信息与我国转型期的社会现实有关,同时,微博自媒体的媒介属性也在客观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主管部门、媒体和网民协同合作,建立微博自律和自净机制,实现信息监管与民意表达的平衡,是一个亟待破题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微博是兼有媒体和社交功能的最具发展潜力的舆论载体,在围观时代,微博所面对的是更开放的圈子,当每一个用户都可以随时随地的观看其他用户的近况时,其所营造的正是一种公共领域视角下的微博围观现象。本文以“在公共领域视角下,微博围观现象中的舆论隐忧”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微博舆论的正负功能,试图给微博围观现象下的舆论生成的负面影响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微博时代的媒体围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卫星 《今传媒》2011,19(2):20-21
<正>微博这个名词是最近两年的社会关键词。尤其是社会转型的当下中国,几乎一半以上由媒体事件转化而来的公共事件都与微博有关。在网民讨论微博的用语中,有两个常见词,一个是"围观",一个是"路过",前者彰显群体心理,后者呈现信息流量。显然,微博在今天重  相似文献   

11.
刘景景  申曙 《新闻世界》2012,(7):167-168
伴随着微博信息呈几何级数的增长,微博中谣言的大量传播也引起了很多人对微博信息真实性的质疑。那么微博真的会成为谣言的寄身之所吗?本文从微博谣言的成因和微博自净功能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新闻前哨》2013,(4):7-7
莫楠在《当代传播》2013年第1期撰文指出.微博让网民从“路过”走向“围观”,从“沉默是金”到“众声喧哗”,其贡献值得肯定,特别是围观的力量甚至赢得了“围观改变中国”的赞誉。但对微博传播中的道德风险及可能产生的危害也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微博具有天然的"亚文化"环境,这对微博信息传播有一定的影响。社会认同理论是研究社会群体间关系的重要理论,是有关个体在社会中定义自己、判断自己与群体的关系、从而做出行为选择的理论。人们通过社会分类、比较、认同和积极区分实现社会认同,而微博中,用户围观信息、转发信息、发布信息由分别对应了社会认同的基本过程。从社会认同理论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对微博中用户的信息传播行为有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围观是2010年的一个重要关键词.围观取代散步成为新的公民维权方式."围观改变中国"正在成为现实.这其中又以微博围观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15.
《中国记者》2012,(3):15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匡文波在2012年第2期《新闻与写作》刊文,认为微博已经度过了其发展高峰,以下不足将制约其发展。一、发布信息随意性强,真实性缺乏保障。微博流言的盛行及广泛传播深深阻  相似文献   

16.
微博是随着近年来媒介融合而得到迅速发展的一个新兴产物,它的出现立即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使人民群众对于信息传播的热情被极大地激发出来。由于微博天生具有传播优势,各家传统媒体迅速抢占微博平台进行新闻传播。本文立足于当前媒介融合的大环境,对微博的信息传播特点以及微博对信息传播的影响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丁陈锋 《青年记者》2012,(13):52-53
随手发布信息、随时了解动态,微博作为最新的传播方式,短短两年时间即拥有了大量用户.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数据,到2011年底,我国微博用户规模已达到2.5亿左右,比2010年增长将近3倍.随着用户的不断增多,微博更成为草根阶层曝光丑恶现象、发出独立声音的重要平台,以微博进行舆论监督,网友称之为"围观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叶张迪 《新闻窗》2013,(5):17-17
一、微博的概念及起源 微博是指字数严格限制在140字以内的微型博客,微博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或移动通讯设备登陆微博,在微博上面发布信息、传递音乐、视频等来与其他的微博用户进行信息交流。由于微博方便、快捷的优良性能,在日常社交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微博软件的诞生和不断壮大,极大地缩短了人们之间的空间距离,提高了信息交流程度,促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对于促进彼此认识,提高社会安全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微博的不断兴起,微波技术的不断成熟,我国有关政府部门逐渐开始利用微博来发布消息,进行新闻传播,微博逐渐成为了我国新闻传播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9.
李卓 《新闻通讯》2012,(11):14-16
微博自媒体的迅速崛起,对当下中国网络文化生态造成了极大冲击。微博力量有正负之分.不能对其一味鼓吹。通过考察微博的实际状况及其发展前景.可以发现微博这一媒介形式本身在文化层面存在诸多负面效应。微博固然极大拓宽了我们感知世界的渠道,加速了信息的传播,提升了舆论的影响力.但同时它也可能使我们丧失温情、思考、理性与信仰,表面的众生喧哗之下其实是一种失语状态。要引导微博力量良性发展,首先必须全面地认识微博、正确地看待微博。  相似文献   

20.
常宇星 《报刊之友》2011,(7):134-134
"微博"正"随风潜入夜"地悄悄改变着我们的社会生活。由于其独有的特点,大众的高度参与性,使得微博日渐成为新闻的一大重要来源,尤其是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更是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是在信息大量生成的同时我们也要慎独,要辨别信息的真实性,提高网络媒体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