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9 毫秒
1.
李明德 《东南传播》2010,(12):16-19
立足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传播理论背景,考察政府新闻发言人的角色定位及相应的角色意识、角色技能和功能承担,政府新闻发言人应是集组织界限沟通者、符号整释者、舆论引导者、控制者、说服者、政府形象代言人和信息代理者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社会角色扮演者。  相似文献   

2.
随着温州动车事故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和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离任,人们对新闻发言人的关注也开始降温.但是,在国内新闻发言人的职业化发展道路没有明显改善,职业群体素质没有明显提升,职业环境也没有整体改观的情况下,新闻发言人群体潜藏的危机和隐患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防止下一个类似动车事故新闻发布事件和下一个“王勇平”出现,除了从体制上建立一个鼓励新闻发言人最说真话、鼓励信息公开的宏观环境外,建立职业化的新闻发言人队伍是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去职的消息,再次引起了人们对于政府新闻发言人职业群体的关注。有媒体对比了2004年和2010年国家部委公布的新闻发言人名单发现.“来自办公厅、政策法规司和新闻宣传司的发言人最多。所有人中,没有一位是专职的”。(见8月18日《新京报》)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  相似文献   

4.
新闻发言人与新闻记者的三种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德宝 《青年记者》2006,(12):20-21
伴随着我国国务院新闻办、国务院各部门和省级政府的三个层次的新闻发言人和发言人制度的确立,新闻发言人也走向前台。新闻发言人从无到有成为大家熟知的一种角色,日常谈论的一个话题。由于认知角度、立场以及各自知识背景的不同,人们对于新闻发言人和新闻记者的关系同样也存在  相似文献   

5.
郝伟  蔡正华  薛若楠 《今传媒》2010,18(10):138-140
"非典"、"3·14拉萨事件"、"5·12汶川地震"等一些重大事件的发生,暴露出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处理重大突发性事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新闻发布体制滞后、法律法规的缺失、新闻发言人角色"错位"、专业人才稀缺等。本文主要从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情况出发,探讨重大事件发生时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的应对方法以及进一步完善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借鉴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政府新闻发言人应努力达到三级平衡态:在身心和谐层面,政府新闻发言人要积极调适由角色冲突和角色超载而导致的自我角色行为的紧张与不适;在人际和谐层面,政府新闻发言人要与记者在博弈中实现双赢;在制度层面,政府新闻发言人要树立可供依凭的和谐制度观。  相似文献   

7.
朱虹 《声屏世界》2010,(6):19-22
新闻发布是政府信息公开的直接结果,其根本目的是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和使政府的活动更加易于被普通民众理解和接受,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政府信息公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新闻发言人是一种传播现象,是一种传播形式,更是一种传播制度。作者作为广播电视管理机构的新闻发言人,以自己的实践,阐述了新闻发言人的角色定位和职责。读完该文,广播电视媒体工作者不仅可以理解新闻发言人角色意义,还可以从中领悟出如何利用新闻发言人来完善自己的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8.
新闻发布会制度的建立是我国政治文明的一种体现,也是政府重视公民知情权的具体体现。而新闻发言人在新闻信息发布中承担主要角色,备受公众关注。新闻发言人如何履行好职责,提高传递信息的效果,树立自己良好的公众形象,《谈政府新闻发言人》一文对此进行了阐述,对于推进和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一系列网络事件的发生,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逐步进入"试水"阶段.继广东省工商局首次设立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后,昆明市、成都市、贵阳市、陕西省等一些地方政府相继设立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从现实运作来看,首批设立网络发言人的单位初步形成了与网友经常性、制度化的网上沟通机制.但是,各地设立的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的作用、职责各异,不利于促进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本文从网络信息、网络舆论、网络矛盾的产生规律、特点等方面,来探讨研究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0.
前段时间,"中华女"事件在社会上引起很多讨论.撇开其他不讲,从职业角色的角度来看,此次"中华女"事件凸显出我国新闻从业者职业意识的普遍淡薄.  相似文献   

11.
探讨新闻专业主义,不能离开"职业"观和"专业"观,尤其不能离开西方职业化发展的长期历史传统。从新闻专业主义到专业主义,从专业到职业,源于西方的新闻专业主义有完整系统的逻辑和历史支撑,西方"职业群体"在社会中担负的角色与中国也有很大不同。作为新闻专业主义之前提的"专业性职业"并非是对中国新闻业发展历程和客观存在的准确描述,忽视这一点则可能加大我们根据西方范式书写自身历史的风险。由此,我们需要把目光从具有局限性的"职业"和"专业"话语中移开,从具有某种封闭特性的"职业理念"中走出来,追寻一种更开放的"新闻理念",注意其与更广泛的人群和宏大时代主题的密切关联,涵纳所有新闻生产参与者们的集体意识和共同实践。  相似文献   

12.
尹彦鑫 《新闻世界》2011,(7):293-294
本文从目前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现实出发,分析记者与新闻发言人"往来"背后的动力及博弈方的力量制衡状况,并针对目前"信源弱势"、"互动机制缺失"及媒体记者"售票员"角色等问题,提出应建立改善现存不足的新机制——"公民自荐的互动信赖机制"。  相似文献   

13.
新闻发言人制度经过多年发展,如今已然成为我国政府对外沟通,公众反馈的重要方式,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普遍确立,也反映了我国对公民权利的重视和改善,亦是社会法制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从"外宣"制度到"新闻发言人"制度,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反映的不仅仅是社会变迁,更是传播制度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下全方位转变的缩影。  相似文献   

14.
孙新 《新闻春秋》2023,(4):67-76
新闻角色是新闻关系结构中新闻生产地位的动态反映,是新闻角色期待与新闻角色自知在新闻角色扮演中互动的产物。人们对新闻角色要素、角色网络、角色建设的认知与评价,构成了新闻角色观念的基本内容。新闻角色的“职业性”,表现为职业新闻生产地位有着相对清晰的地位边界,以及稳定的职业新闻角色期待与职业新闻角色自知。中国职业新闻角色观念变迁体现出“数字性”时代特征:总体变迁中的“开放性”,社交新闻阶段的“协作性”,智能新闻阶段的“共生性”。中国职业新闻角色观念的变迁形成了三条“中国性”规律:党媒角色在新闻角色系统中的主导性——新闻角色主导律;在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中调适新闻角色冲突——新闻角色平衡律;建构新闻角色共同体指示着新闻角色观念演进的方向——新闻角色演进律。  相似文献   

15.
2008年7月中旬,一位新闻发言人的离职引起网上热议。作为国内比较有个性的发言人之一,教育部原发言人王旭明在任时曾饱受争议,经常由新闻发言人变成新闻当事人。在他离职的消息被披露后,有评价说:“他能够在这个位置上干5年,已经是奇迹了。”甚至有媒体记者在博客上撰文称他的离开“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然而,也有不少记者和传媒学者却表达了对王旭明离职的同情和惋惜。那么,王旭明到底是不是一个合格的新闻发言人呢?王旭明的离任为何反而唤起了公众舆论的依依不舍呢?本文试图从新闻发言人的职业特点及其要求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传媒业日新月异的今天,诞生于二十多年前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和新闻发布机制,其所依存的媒介生态环境已发生显著变化。新闻发言人需要在新的环境下调整角色,重新定位,以不断适应媒介市场的发展变化和更好地履行政府新闻发布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当前的新闻发言人制度以及新闻发言人特殊的角色定位决定了新闻发言人的语言应具有新闻语言所特有的准确性的特点.而通过考察我们发现,在当前新闻发言人的语言中却存在着大量模糊化的语言形式,尤其是在"答记者问"环节.  相似文献   

18.
新闻发言人制度在我国20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发言人制度最近成为媒体和公众议论的热门话题。我国从1983年开始实行新闻发言人制度,但国内相关研究还很薄弱。本文对新闻发言人和新闻发言人制度进行了界定,从大量文献资料中,梳理出新闻发言人制度在中国20年来的发展脉络,并对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新闻发言人的素养是其综合素质的体现。具备良好的素养是一个新闻发言人从事发言职业的必然要求。一个新闻发言人所要具备的素养很多,但是作为一个行业或者专门领域的发言人必须具备该行业或领域的专业素养。这样才能不说外行话,才能不被假象忽悠,然后再忽悠别人。一个行业或专门领域的发言人,如果能够同时成为这个行业、领域的专家,其发言效果和发言的公信力必然优于非专业发言人。  相似文献   

20.
作为新闻发布会的主导者,新闻发言人在表明国家体育总局的态度和立场,批驳各项谬论以引导社会舆论,树立国家权威和运动员形象等方面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新闻发言人通过其独特的语言艺术为党和国家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及时公开政府对重大问题态度、澄清误会消除歪曲报道,维护社会舆论环境的稳定。特别是在重大突发事件时(如涉及到兴奋剂事件),通过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应对并妥善处理事件,通报进展情况,有利于塑造国家和运动员正面形象,把握话语权,赢得主导权。与媒体交流无小事,在不同的场合遇到不同问题要有不同的应对方式,本文拟从体育组织新闻发言人应具备的素养,分析新闻发言人从语言、措辞、副语言等方面所表达的语言艺术,通过分析案例阐述利弊,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