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翟慧霞 《传媒》2021,(19):74-76
当前,伴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5G、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中华文化的数字化国际传播蓬勃发展,涌现出众多亮点.与此同时,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际传播生态下,中华文化走出去依然面临不少阻力.本文从中华文化数字化国际传播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入手,分析了取得的主要经验和面临的主要压力,并从加强统筹协调、受众分析、内容研究和人才培养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敖永春  周晓萍  马鑫 《传媒》2022,(22):72-75
在传统国际传播格局中,受制于单一的传播主体、渠道、方式等因素,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十分有限,文化输出长期处于赤字局面。新媒体环境下,TikTok平台成功的海外发展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提供了新路径。但中华文化在TikTok平台传播过程中面临着海外国家恶意的封杀、中华文化传播内容专业生产的缺位、算法系统的挟裹以及西方强大话语权的牵制等瓶颈。突破中华文化在TikTok平台传播的瓶颈,不仅需要构建共同发展的跨文化交流格局和打造中华文化传播内容专业生产,还需要健全算法推荐系统和积极提升中华文化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语言推广和文化传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汉语国际推广呈现出良好态势,同时也面临着巨大挑战。汉语国际推广过程中该如何更好地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促进世界多元文化的发展,是我们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在新媒体环境下,依托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终端设备的不断普及,短视频发展势头迅猛,短视频平台成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主要阵地。本文试图在国际传播视域下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解读,以中华文化短视频为研究对象,运用后经典叙事学流派中的数字叙事理论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华文化短视频数字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6.
讲中国故事是时代命题,讲好中国故事是时代使命,而知己知彼是建立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的基础.了解受众对中国文化的认识,是更好地进行中华文化传播的保证.本文从受众视角探讨文化传播的内容与形式,并从内容、形式、传播处所、传播主体的立场四个方面提出对中华文化传播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疫情期间,屏对屏的“云端”传播成为国际传播的重要形式和渠道。本文从分析“云端”传播的必要性入手,结合南宁广播电视台“云上丝路”国际传播项目的具体实践,总结出“云端”传播的三个策略,即优化议程设置、突破认知隔阂和注重事实传播,并提出未来做好“云端”传播的三点思考:处理好“形”与“意”的关系,融合好“我”与“她”的力量,融通好“古”与“今”的辉映。  相似文献   

8.
高菲 《新闻战线》2022,(12):71-73
“云象北迁”事件过去将近两年了,但国内外传播学界对其的讨论和研究仍在继续。网民、自媒体和国际媒体的关注度是体现新闻事件国际传播价值的重要因素,中国的对外传播活动目前存在过分倚重“国家队”,对民间传播重视不够;主题鲜明,但真实感偏弱;严肃有余,趣味不足;孤立报道多,追踪报道少等误区,将来要扬长避短,实现从“要国际传播”到“国际要传播”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正式提出为在新时代构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体系提供思想指引。在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应对国际舆论挑战及发挥国家文化软实力作用的时代要求下,构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体系具有担当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带动中华文化创新创造、营造良好国际舆论环境、推进世界文明多样性的重要价值。要将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体系的构建摆在全局性的战略位置,从提升塑造力、感召力、传播力和影响力四个层面进行战略布局,推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引领全球文明携手共进。  相似文献   

10.
华人华侨是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桥梁和中介,在增进扩大中华文化在全球影响力的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通过问卷调查对华人华侨中华文化传播动机、活跃度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不同性别和现居地的华人华侨在传播活跃度和部分传播动机具有显著差异。2."乐趣"和"增进关系"是影响华人华侨中华文化传播活跃度的主要变量。最后,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文化传播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与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性的新型传播载体———因特网络的崛起 ,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便捷的新渠道。本文探讨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 ,主要聚焦于网络在传播领域的异军突起对于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的影响。文章以中华文化在海外华人社区中的传播为切入点 ,从网络在拓展海外华文媒体传播中华文化的作用中的潜力着手 ,进而论及面对英文的西方文化信息在网上的强势地位 ,加强传播中国文化的中文信息的网络化建设之现实迫切性。  相似文献   

12.
霍雪莹 《报刊之友》2014,(4):152-153
本文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大趋势入手,对中华文化对外传播进行现实角度的分析。力求在借鉴的日本文化对外传播经验的同时,提出适宜我国发展文化对外传播的策略:从传播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提倡“文化立国”“读书立国”的政策支持以及关注受众、内容为王三方面维度来阐述,希冀可实现传播“中国梦”的世界愿景。  相似文献   

13.
从文献传播角度看中华文化的连续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不曾中断过的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本文拟从文献传播角度探讨这一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阐述文献传播在保持文化延续中的重要功用。  相似文献   

14.
于波 《东南传播》2016,(10):54-56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不仅有利于沿线64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与繁荣,促进不同文化与文明的交流互鉴,也为深化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带来契机。面对服务于"一带一路"的国际传播新形势,中国高校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尤其是文化传播能力的培养任重而道远。高校应积极探索和建立更加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从课程设置("硬件")和文化自觉("软件")两方面入手,同时贯彻"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培养方针,为"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发挥人才培养和智力支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讲话中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在当前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做好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对中华文化的深刻理解是做好对外传播的基础;坚定文化自信,精准阐释中华文化是做好对外传播的关键步骤;坚定文化自信,成为中华文化的优秀对外传播者.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在全球化语境下,民族文化的传播常易陷入全球化/本土化,世界性/民族性的二元对立之窘境。本文试图打破这种二元对立的局限,以更开放的心态探寻中华文化在全球化浪潮下的传播之道。  相似文献   

17.
图书出版作为文化输出的重要渠道,不仅能够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而且能够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能够有效提高中华文化软实力.我国出版的国际化发展尚处于探索时期,特别是版权输出存在着明显的逆差,严重制约了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对此,本文结合我国出版国际化发展现状,从政府、企业、代理商三大核心维度入手,重点探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出版路径,以期为相关主体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这场伊拉克战争不仅给全世界的军事家们洗了脑,而且在新闻理论界也卷起了一股很大的冲击波。关于新闻战在地区冲突和高技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又被重新高估。对媒介的“强效果”理论的再认同感,正被逐渐强化。尤其颇具大胆和“创见”的是“制新闻传播权”论的提出。笔者认为,将媒体宣传张力作超现实的“浪漫主义”想象,无限过分地夸大,在理论上站不住脚,在实现中不可行。  相似文献   

19.
20.
习近平总书记5·31讲话及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了提升中国文化教育软实力和中华文化教育影响力的重要性。百余年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自明、明他和他明三个方面,阐述了关于教育国际传播力中交流与传播路径的思考。本文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借鉴陶行知先生的相关思想,结合外研社的实际出版经验,浅析教育国际传播力建设中的出版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