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1年,网络社会热点有愈演愈烈之势,使其逐渐形成一场新的运动——新公民运动,在这场运动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新公民。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我国的新公民形态逐渐从现实走向网络,开展了一场与中国社会博弈的新公民运动。有人评价说微博将成为媒介批评的新阵地,是构建公共领域的平台,是我国新公民运动的"新战场"。微博在我国的诞生和发展,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话语权和知情权,掀起了一场新的公民运动,新公民由此诞生。本文试在微博时代背景下,探究微博在新公民运动中公民的权利特点。  相似文献   

2.
贺雅文 《新闻世界》2014,(10):123-124
微博推动了社会发展的公民化和公民化的新闻运动。与此同时,微博也成为滋生谣言的温床。本文以"猪肉钩虫"这一微博谣言传播为例,从不同层面分析"猪肉钩虫"微博谣言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微博谣言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Web2.0时代,受众拥有着自主生产与传播信息的平台,每一次新媒体革新的出现都推动着公民新闻一次进步。2010年是中国的微博元年,微博不仅成为新闻事件传播的平台,其本身也成为事件的一部分,推动着事态的发展。本文选择乐清村委会主任死亡事件为例,分析微博时代公民新闻的生产过程,及其呈现出的新特点,并对微博公民新闻这一新兴平台当前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4.
公民社会视角下中国微博舆情的发展与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微博在中国的发展仅仅是这两年的事,但其产生的影响却不可忽视。公民以微博为渠道参与的公共事件成为中国公民社会崛起的重要因素,促进了中国公民自身话语方式和与官方对话方式的形成,让"草根"的声音被更多人听见,也更有价值。本文从分析微博在公民社会中的角色入手,引出对微博舆论情况的讨论,并以"江西宜黄拆迁自焚事件"引发的博友的关注为例,说明微博上舆论的基本概念、特点和生成机制等。最后论述微博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和启发。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公民对社会事务的参与热情不断增长,各类非政府组织纷纷出现,传统威权型社会悄然向现代公民社会转型。微博公益本身具备公民社会的主要结构要素,它提供给公民社会参与的窗口,培育公民参与、志愿、互助、协作等公民精神,微博公益传播不仅改变着社会公益模式,也唤醒了公民意识,助推中国公民社会成长。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研究所研究员于建嵘的一条微博倡议,得到公民、政府以及社会团体的响应。一个面世仅仅一年多的网络传播技术,在2011年的新春,以空前的速度,催生了一场各界广泛参与的打击诱拐儿童犯罪的社会行动。从每一个顺手转发这条微博的网友,到于建嵘自己,大概都没有想到,他们在这一秒钟内的参与,最终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公民行动风暴。在这场至今  相似文献   

7.
作为Web2.0技术与思想集中体现的全新产物,微博自登陆我国大陆以来发展迅速,尤其是自2009年7月大型门户网站新浪网开放微博内测以来,大陆微博迎来发展的繁盛时期;另外一方面,建构公民社会的呼唤自上世纪80年代起便在学界发出,随着中国大陆经济社会的进步,公民社会的雏形已然显现,但仍有待发展。本文试图通过对大陆微博特征和传播优势的分析,结合公民社会的内涵与基本特征,探讨微博对于公民社会建构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8.
10月发布的《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2)》显示,中国已成为微博用户世界第一大国.新媒体与社会的融合在深化,已经成为推进中国社会成长的新力量.互联网衍生出的新媒体目前已被认为是人类有史以来发展最快、影响深远、最强势的媒体,微博则是目前新媒体中的主导力量.①中国微博不仅是信息分享和社交的工具,"而且具备了改变事件走向、扭转个人命运、推动社会问题解决甚至再造社会管理方式的力量",不管上不上微博,现代公民已不可能脱离于"微博效应"之外.微博的发展催生了"新意见阶层".②社交媒体的"新闻媒体化",已在凸显.因此传统媒体近期大力开拓微博阵地,并视之为改进业务、拓展影响的新战略.  相似文献   

9.
论微博时代的公民新闻传播与公民意识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琛 《东南传播》2011,(9):77-79
微博的兴起推动公民新闻传播不断发展。在微博传播机制之下,公民新闻的扩散性、真实性和客观性都得到了提升。与此同时,从社会政治学角度看,公民新闻也在不断培养公众的公民意识。本文从话语权、公民权利与义务等方面探讨了微博时代公民新闻与公民意识提升之间的紧密关系,旨在揭示微博技术给公民新闻和公民意识带来的巨大变革。  相似文献   

10.
在全社会都对微博公共领域的产生寄予厚望的同时,也需警惕微博传播给公民意识养成带来的负面影响。微博传播自身所具有的匿名性、去中心化和信息碎片化等特点在塑成公民意识的同时,也在消解着公民意识。本文依据公民意识的三个层面,从微博传播的三个特性出发论述了微博特性对公民意识形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一条微博可以产生怎么样的奇迹?一场“微博打拐”行动,见证了微博在中国的意义:有了微博,任何地方的新闻都变成全国的新闻;有了微博,中国破天荒地形成跨越地域和阶层的全国性的公共领域;有了微博,公民得以团结起来,彼此分享,共同工作。或是发起某种公共行动。  相似文献   

12.
在互联网传播时代,微博以方便、灵活、即时、互动的特质成为公民参与政治信息表达的新手段,不仅拓展了网络问政的空间和渠道、推动了公民参政议政,而且实现了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然而,微博问政也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在深入探究微博问政本质规律的基础上,找寻微博问政的局限性,从而建立科学的规范及引导机制,是构建善治政府与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张羽  侯逸君 《今传媒》2011,19(2):48-50
本文以新浪微博金庸"被去世"事件为例,探析微博公民新闻传播中的假新闻现象,并试图通过对微博的快速传播以及自我纠错能力、微博公民新闻传播中意见领袖(即微博认证用户)和传统媒体对公民新闻发布者的影响等方面的分析,来探索微博公民新闻传播中预防和制止假新闻传播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4,(15):51-55
本文以环境传播理论为基本的研究框架,选择了新浪微博为平台的"中国水污染独立调查"案例作为农村环境传播案例的分析对象,通过对其话语的内容分析,考察了农村环境传播的"新社会运动"的微博话语建构特点,探讨微博对于中国农村环境传播的意义以及需要注意的话语倾向。  相似文献   

15.
论微博客的新媒体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旋 《新闻传播》2010,(3):45-45,47
2009年号称微博元年,在这一年里,iphone手机上Twitter被《时代》周刊评为2009年最潮的事情,新浪微博成为中国微博第一品牌,搜狐微博、网易微博进入内测,国内微博网站已超过30家。笔者试从传者受者、传播内容、传播途径、传播速度、传播模式、传播效果六个方面证明微博客不仅仅是一种互联网形态,更是足以引领传播革命的新媒体。  相似文献   

16.
微博的兴起和流行,再次证明了自媒体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这些平台参与到网络传播的过程中,公民有了更多空间和渠道去表达意见、发布信息。伴随媒介环境的转变,每个人或主动或被动地加入了信息传播的过程,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如隐私与公共分享理念的冲突,虚假信息损害名誉权等,如何在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时代中更有效地实现对人格权的保护?新的媒介环境下,人格权在网络传播受侵害案又呈现出哪些新特点?目前微博上对于保护人格权的措施如何?我们作为这场变革中的一员,又应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微博时代,人人都是记者,人人享有发布各种信息的自由,公民新闻在新媒体时代下的以微博为代表的新介质得到空前发展,但在发展的同时,公民新闻的品质却受到巨大质疑,高产量、低质量的现状应引起人们的重视与担忧。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微博和公民新闻契合的视角着眼,分析微博对公民新闻发展的正面和负面的双重效应,探讨微博在公民新闻传播中的现实意义,以期营造良好的传播环境,推动公民新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提高公民媒介素养,已成为当下学界和社会普遍关注的新课题,尤其是随着自媒体时代的来临,网民面对微博上铺天盖地的信息冲击,公民媒介素养的匮乏更是凸显无遗。本文试图通过对"老外扶摔倒大妈遭讹1800元"的假新闻被多家媒体在官方微博转发,这一典型事件的分析,提出自媒体时代提高公民媒介素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李勇  程前 《东南传播》2012,(12):48-51
微博在我国互联网上出现以后,关注公民社会的学者发现,微博为我国公民社会的构建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不可否认,微博的出现的确推动了我国社会的发展,但是在对公民社会的建设方面,微博起到的作用还是非常有限的,特别是我国的特定政治体制环境下,不管是从公民社会构建的制度环境还是从微博技术自身的发展层面来看,微博对推动公民社会的建设,促进社会民主化进程等方面都存在阻碍和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